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对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研究

《Scientific Reports》:Accessibility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promotes social integration of elderly migrants in China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为解决中国老年流动人口面临的社会融合困境,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的研究团队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ABPHS)对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ABPHS通过拓展乡土社会网络和促进社会活动参与两条路径显著提升社会融合水平,且迁移经验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该研究为完善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对推动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与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背景下,老年流动人口群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融合挑战。这个兼具"流动性"与"老年性"双重特征的群体,不仅生理机能衰退导致慢性病高发,更因户籍制度限制难以获得目的地公共服务资源。据统计,中国老年流动人口已从2000年的503万激增至2015年的1304万,年均增长率达6.6%。然而,他们在重建社会网络时往往遭遇个人能力局限与本地排斥的双重阻力,这种社会融合困境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更关乎中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质量。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的崔燕银和杨芳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探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ABPHS)对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社会融合评价体系,运用欧氏距离法测量ABPHS指数,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PSM)解决内生性问题,并建立中介调节模型分析作用路径。

研究结果显示,ABPHS每提升1个单位可使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显著提高15.36%。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异质性:在双重迁移(同时发生"乡-城迁移"和"家庭迁移")的老年群体中效果更为突出(β=0.2064),且省内流动者(β=0.1634)优于跨省流动者(β=0.1455)。从地域分布看,中部地区(β=0.2337)和西部(β=0.1535)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东部(β=0.0764),非中心城市(β=0.1790)优于大都市(β=0.1297)。

机制分析揭示了ABPHS发挥作用的两条关键路径:一是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场景,促进老年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形成固定社会连接,拓展以同乡为核心的乡土社会网络(β=-0.2881);二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激发社会参与意愿,使其更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活动(β=0.9404)。这两条路径分别解释了社会融合提升的23.48%和18.66%。值得注意的是,迁移经验展现出独特的"时间放大器"效应,既能直接增强ABPHS对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β=0.0023),又能加速乡土社会网络的形成(β=-0.0039)。

这项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理论上,创新性地将空间可及性与实际服务利用相结合,构建了ABPHS的"投入-效应"二维测量体系;实践上,为政府部门优化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精准靶点,建议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参与平台和正式支持网络,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服务供给。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特色的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难题,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类似挑战提供了可借鉴的政策思路。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