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alth, Population and Nutrition》:Risk factors for endometrial polyps to transform into endometrial cancer: insights from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 1996 - 2024 年相关文献。发现年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出血是研究最多的子宫内膜息肉(EPs)恶变子宫内膜癌(EC)的因素,EPs 的长期管理成为新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现状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其存在 3 - 5% 的几率恶变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 。EC 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恶性上皮肿瘤,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六,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且无法完全治愈,晚期 EC 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因此,探究影响 EPs 恶变 EC 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至关重要。
此前已有众多研究探索了 EPs 恶变 EC 的危险因素,像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肥胖等,但相关描述较为分散,不利于初学者快速全面掌握该领域热点。而文献计量学能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已发表文献。本研究就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 EPs 恶变 EC 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展开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了 1996 年至 2024 年的相关文献。检索时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和 WoSCC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 - Expanded)中进行,采用特定检索策略,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纳入所有文档类型和语言类型。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方面,运用了多种工具。将 WoSCC 数据下载后导入在线分析平台,利用 “Total volume” 分析年度发文量,通过 “National total” 查看各国发文量。用 CiteSpace 软件分析时设置了相应参数,包括选择标准、修剪、时间跨度等,还通过设置不同节点类型进行国家、机构、作者等方面的分析。此外,利用 R 语言的 “bibliometrix” 包和在线界面 “biblioshiny” 检索最常引用文献、高频术语和热门主题。
研究结果
文献筛选与发文量趋势
最初检索到 147 篇原始文章,经筛选最终纳入 90 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 1996 年至 2024 年,相关文章年发表数量较少,每年不足 10 篇,2014 年达到峰值,2006 年和 2015 年无相关文章发表。在国家层面,西班牙在该领域发文量领先,2014 年发文最多;中国自 1998 年开始在该领域发文,2019 年达到高峰。
期刊分析
90 篇文章发表在 43 种不同期刊上。《美国妇产科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总引用次数最多(74 次),平均引用量最高(18.50 次),影响因子为 9.8;《妇科肿瘤学》(Gynecologic Oncology )发表文章数量最多(8 篇),影响因子为 4.7 。
国际与机构合作
通过 CiteSpace 分析发现,在参与合作的 8 个国家中,意大利发文量居首,美国、以色列和土耳其也较为突出,中国的国际合作水平相对较低。机构方面,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发文量最多(7 篇),且与其他机构合作紧密,土耳其的巴斯肯大学和意大利的罗马第一大学并列第二,发文量均为 4 篇。
作者与文献共引分析
共引分析显示,Cohen I 是被引用最多的作者,1996 年被引用 16 次;Ferrazzi E 在 2009 年被引用次数较多,达 11 次。在文献共引方面,Ferrazzi E 在 2009 年发表的研究引用频率最高。此外,Savelli L 在 2003 年发表的研究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for benignity, hyperplasia, and cancer in endometrial polyps” 本地引用次数最多(34 次),全球引用次数也达 178 次,本地与全球引用比为 19.10% 。
网络聚类与关键词分析
聚类网络分析发现 11 个显著聚类,标签包括 “#0 子宫内膜息肉”“#1 子宫息肉”“#2 无症状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等。关键词分析显示,去除相似和无特定意义的关键词后,主要剩余 “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妇女”“绝经前”“治疗”“诊断”“服用他莫昔芬的患者”“超声检查”“管理” 等,其中 EPs 的长期管理和风险预测成为新研究热点。
讨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全面展示了 EPs 恶变 EC 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年龄和绝经及绝经后出血是主要研究因素。
年龄方面,多项研究表明,60 岁及以上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EPs 恶变 EC 风险较高;绝经前 50 岁以上女性也需密切监测。但这些研究未深入探究年龄影响恶变的具体机制。
绝经及绝经后出血与 EPs 恶变 EC 密切相关,此类患者中恶变几率在 6.5 - 10.9% ,需引起重视。
内分泌相关疾病和药物方面,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与 EPs 恶化有关,他莫昔芬会加重 EPs 病情。
高血压与 EPs 进展为 EC 有关,息肉直径≥18mm 时,组织学异常风险更高。
不过,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服用他莫昔芬等危险因素存在争议,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和患者差异导致。随着医学发展,EPs 的长期管理成为新研究方向,如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屈螺酮炔雌醇片(II)、地屈孕酮等药物在 EPs 长期管理中的疗效研究不断涌现,同时对 EC 发病机制的探索也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方案。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数据仅来自单一数据库,未结合其他数据库分析,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相关文献;文献计量分析存在引用偏差,依赖发文趋势,不能完全反映研究质量。未来研究应使用多个数据库,并解决潜在偏差问题,开展更全面的研究。
研究结论
在 EPs 患者中,年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出血是文献中研究最多的恶变因素,PCOS 和息肉大小也受到较多关注。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和长期管理,目前 EPs 的长期管理已成为新研究热点。而其他研究的危险因素,如部分内分泌相关疾病、服用他莫昔芬和高血压等,在文献中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
閹垫捁绁�
娑撳娴囩€瑰宓庢导锔炬暩鐎涙劒鍔熼妴濠団偓姘崇箖缂佸棜鍎禒锝堥樋閹活厾銇氶弬鎵畱閼筋垳澧块棃鍓佸仯閵嗗甯扮槐銏狀洤娴f洟鈧俺绻冩禒锝堥樋閸掑棙鐎芥穱鍐箻閹劎娈戦懡顖滃⒖閸欐垹骞囬惍鏃傗敀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娑撳娴囬妴濠勭矎閼崇偛鍞撮摂瀣鐠愩劋绨版担婊冨瀻閺嬫劖鏌熷▔鏇犳暩鐎涙劒鍔熼妴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