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贻贝(Perna viridis)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池塘系统中生物修复的关键效能与优化策略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Efficiency of the green mussel, Perna viridis (Linnaeus, 1758) to bioremediate total heterotrophic bacteria, Vibrio and Plankton 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the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 pond system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2.2

编辑推荐:

  为优化菲律宾棉兰老岛北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综合多营养层次水产养殖(IMTA)池塘技术,研究人员开展了绿贻贝(Perna viridis)在不同放养密度下对池塘培养基中总异养细菌(THB)、弧菌(Vibrio)和浮游生物去除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有效降低相关生物数量,推荐 10 mussels?200 L放养密度,为 IMTA 池塘系统提供参考

  绿贻贝(Perna viridis)是菲律宾棉兰老岛北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综合多营养层次水产养殖(IMTA)池塘系统中颇具潜力的生物修复者。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评估了不同放养密度(0 对照组、10 和 15 只 / 200 升)的绿贻贝,对斑节对虾池塘培养基(水和土壤)中总异养细菌(THB)、弧菌(Vibrio)和浮游生物的去除效率。实验在塑料桶模拟环境下进行,监测 72 小时生物修复情况,评估 24 小时滤食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水中 THB 和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实验组;对照组浮游生物密度随养殖时间增加,而实验组下降。15 只 / 200 升和 10 只 / 200 升的绿贻贝滤食率分别为 239 mL h?1 mussel?1 、229 mL h?1 mussel?1 。养殖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氧略降,可能影响绿贻贝滤食率,且实验组叶绿素 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不同放养密度的绿贻贝都能有效降低 THB、弧菌(72 小时)和浮游生物密度(24 小时),推荐 10 只 / 200 升的放养密度,以减少 IMTA 池塘系统中的竞争和废物积累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