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与欧洲海鲈综合养殖模式对生长性能、免疫生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Integrated aquaculture of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European sea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impacts on performance, welfare, bloo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carcass traits, productivity, and farm profitability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2.2

编辑推荐:

  为解决欧洲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养殖周期长(18-24个月)导致的资金回笼慢问题,埃及国家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团队创新性地将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入海鲈养殖系统。研究发现15尾/m2的虾密度可显著提升海鲈生长性能(SGR提高4.4%)、蛋白质沉积(肌肉蛋白含量达63.89%)及免疫力(IgM提升51%),同时实现年2-3次虾收获,使综合养殖系统净收益提升28%。该研究为缩短海鲈养殖资金周期提供了可行方案,发表于《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欧洲海鲈长达18个月的生产周期严重制约了资金周转。针对这一产业痛点,埃及国家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Elhetawy团队开展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通过将生长周期仅4-5个月的白对虾引入海鲈养殖系统,构建了新型综合水产养殖模式。

研究团队采用三重复实验设计,设置6个处理组(S0纯海鲈对照;S5-S25分别为5-25尾虾/m2),在3500L流水式养殖系统中进行90天试验。关键技术包括:1)水质动态监测(TAN、NH3等);2)生长性能指标计算(SGR、FCR等);3)血清/肝胰腺生化分析(ALT、AST、IgM等);4)抗氧化酶活性检测(SOD、CAT等);5)经济效益模型构建(BCR、IRR等)。

水质分析显示,虾密度≤15尾/m2时,溶解氧(6.90±0.12 ppm)和氨氮(0.535±0.07 ppm TAN)维持在安全阈值内。生长性能方面,S15组海鲈获得最佳增重(127.81g)和特定生长率(0.94%/天),同时虾存活率达93.3%。值得注意的是,该组海鲈肌肉蛋白含量显著提升至63.89%,较对照组提高5.18个百分点。

生理指标呈现显著变化:S15组海鲈消化酶活性达到峰值(蛋白酶51.15 U/mL),HDL-C提升至81.00 mg/dL,IgM水平提高51%。肝胰腺功能标记物显示,ALT活性在S15组降至21.50 U/L,表明肝脏负荷减轻。抗氧化系统检测发现,TAC和CAT活性分别提升23%和34%,而MDA含量降低28%。

经济评估显示,S15模式使单位面积总收入提升41%,内部收益率(IRR)达28%,投资回收期(PP)缩短至1.5年。相比之下,高密度S25组虽产量增加,但虾存活率降至86.7%,且水质恶化导致海鲈生长抑制。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海鲈-白对虾综合养殖的可行性,确立15尾/m2为最优虾密度。这种模式不仅缩短资金回笼周期,还通过生态位互补提升资源利用率:海鲈摄食残饵降低FCR至1.767,虾则利用系统富营养化环境。研究结果为传统海鲈养殖业转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饲料配方和养殖结构,以扩大该模式的适用范围。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