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端粒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

《Biogerontology》:Telomeres in skin aging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Biogerontology 4.4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探讨了端粒(Telomeres)与皮肤衰老的关联机制,揭示了端粒长度缩短和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下降作为衰老生物标志物的核心作用。文章从分子层面解析端粒调控细胞分裂(Hayflick极限)的机制,提出基于端粒保护(如药物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的抗衰老策略,为皮肤衰老防治提供新思路。

  

端粒皮肤衰老的分子探秘

端粒:细胞生命的“分子时钟”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TTAGGG重复序列及其结合蛋白复合体(Shelterin),其长度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至临界长度(Hayflick极限)时,细胞将进入复制性衰老状态。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和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的端粒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皮肤生物学功能。

端粒调控衰老的三大机制

  1. DNA损伤应答(DDR)通路激活:短端粒触发p53-p21CIP1和p16INK4a-Rb通路,导致细胞周期停滞
  2. 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通过TERC RNA下调影响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TC)复合体活性,加剧活性氧(ROS)积累
  3. 表观遗传改变:端粒相关异染色质形成影响SIRT6去乙酰化酶活性,加速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

皮肤衰老的端粒特征
临床研究显示,光老化(Photoaging)皮肤中端粒长度较非曝光区域缩短30-40%,且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有趣的是,表皮干细胞(EpSCs)通过高表达TERT维持端粒稳定性,但其再生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最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TERC基因座rs10936599多态性与皮肤弹性下降显著相关。

抗衰老策略的端粒视角

  1. 药理干预:端粒酶激活剂TA-65(环黄芪醇)可延长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端粒0.2-0.8kb;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通过增强TERC表达延缓衰老
  2. 生活方式:持续有氧运动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端粒长度增加5%,而地中海饮食可降低端粒氧化损伤率
  3. 新型技术:CRISPR/dCas9-VP64系统靶向激活hTERT启动子,在体外实验中使衰老细胞恢复增殖能力

未来展望
建立皮肤特异性端粒长度预测模型(如结合3D面部成像和血液端粒检测)将成为个性化抗衰老管理的关键。针对端粒相关蛋白POT1的调控可能成为突破现有治疗瓶颈的新方向。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