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新冠康复者的报道与社会污名化:中国媒体内容分析 —— 揭示健康传播中的关键议题

《BMC Public Health》:Media portrayals and social stigma surrounding COVID-19 survivors: a content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a coverage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编辑推荐:

  为探究媒体报道对新冠(COVID-19)康复者社会污名化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中国 4 家媒体的 440 篇新闻报道。结果发现不同媒体报道存在差异,混合信息加剧污名化。该研究为公共卫生危机报道提供参考。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那是一段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在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真假难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成了错误信息的温床,而主流媒体本应是可靠信息的来源,却因科学认知的不断变化,报道也变得模糊不清。比如关于新冠康复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康复后传染性会持续多久、是否存在长期健康损害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这使得公众陷入困惑与恐慌,对新冠康复者产生了社会污名化现象。
在中国,随着疫情发展,防控措施不断调整。2022 年底前,严格的防控政策虽有效控制了病毒传播,但也加剧了公众焦虑,让人们对可能携带病毒的人避而远之,进一步加深了对康复者的污名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研究人员魏丽?王(Weili Wang)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文轩?张(Wenxuan Zhang)开展了一项研究,希望通过分析中国媒体对新冠康复者的报道,来揭示媒体在这一社会现象中扮演的角色。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

研究人员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环球时报》《财新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这 4 家媒体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的报道作为样本。从威科先行(Wisers)媒体数据库收集数据,并与知网(CNKI)或媒体官方数据库交叉核对。经过筛选,最终确定 440 篇相关报道。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制定了包含疾病社会背景描述、传染性评估、身体功能评估、社会接受度评估和对康复患者情感态度 5 个维度的编码方案,并通过预测试和编码员间信度评估,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社会背景与疾病描述:研究发现,国有媒体和市场化媒体在对新冠的描述上差异明显。《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大多未强调新冠的严重性,而是突出抗疫的积极进展,像治愈率上升、中医药的成效和疫苗的研发成果等。《三联生活周刊》和《财新周刊》则更多地强调新冠的严重性,且《三联生活周刊》还频繁描述人们对新冠病毒及其携带者的恐惧。
传染性评估:不同媒体对新冠康复者的传染性报道差异显著。《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较少提及康复者复发的可能性,而《三联生活周刊》和《财新周刊》报道较多。虽然 4 家媒体都有报道康复者可能具有传染性,但都很少提供因接触康复者而被隔离的具体案例,这让公众对康复者的接受度产生疑虑。
身体功能评估:在对康复者身体功能的报道方面,4 家媒体对康复者劳动能力受影响的报道比例相近且较低。不过,在社会功能方面,《人民日报》和《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新冠对康复者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它们的报道侧重点有关。
社会接受度评估:媒体在对康复者的社会接受度报道上存在矛盾。部分报道建议与康复者保持社交距离,而部分报道又倡导社会接纳康复者。市场化媒体更倾向于建议保持距离,而倡导接纳康复者的报道较少,这种矛盾信息让公众感到困惑,不利于康复者融入社会。
对康复患者的情感态度:《人民日报》报道的情感基调以中性为主,政策调整后积极情感增多。《环球时报》和《三联生活周刊》情感态度较为复杂,《三联生活周刊》负面情感稍多。《财新周刊》则传达出较多的积极情感。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揭示了国有媒体和市场化媒体在报道新冠康复者时存在显著差异,且媒体报道中存在的混合信息可能加剧公众的困惑和对康复者的污名化。在公共卫生危机中,媒体应提供清晰、一致且基于证据的信息,这对消除公众的恐惧和误解、减少对康复者的污名化至关重要。同时,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也不容忽视,媒体要传播准确及时的健康信息,帮助公众更好地应对健康问题。该研究为理解媒体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未来公共卫生危机的媒体报道具有指导意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