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与媒介按蚊昼夜节律协同调控疟疾传播效率的分子机制

《Nature Microbiology》:Parasite and vector circadian clocks mediate efficient malaria transmission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Nature Microbiology 20.5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揭示疟疾传播的时间依赖性机制,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按蚊唾液腺中50%的基因(包括抗凝血因子SG1/TRIO等)及疟原虫孢子体20%的基因(如运动相关TRAP/AMA1)呈现昼夜节律表达。该研究首次证实孢子体在唾液腺阶段并非转录静默,而是通过生物钟调控感染效率,为靶向阻断传播的时序干预策略提供新思路。论文发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

  

疟疾作为全球重大传染病,其传播效率高度依赖按蚊(Anopheles)的夜间吸血行为。然而,按蚊唾液腺昼夜节律调控及其对疟原虫(Plasmodium)孢子体(sporozoite)生物学的影响长期未知。传统观点认为唾液腺内孢子体处于转录静默状态,但这一假设缺乏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支持。此外,疟原虫在哺乳动物血液阶段已证实存在昼夜节律,但孢子体阶段的生物钟调控机制及其与媒介、宿主的协同关系仍是空白。

为解决这些问题,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葡萄牙分子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揭示了按蚊-疟原虫-宿主三方生物钟的协同作用。研究首先采集感染疟原虫的斯氏按蚊(A. stephensi)唾液腺样本,在12小时光/暗(LD)和持续黑暗(DD)条件下,每4小时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和质谱分析(LC-MS/MS)。关键实验还包括:1)通过EdU标记和转基因寄生虫系(P. berghei-GFP-TK)验证孢子体无DNA复制;2)量化蚊虫昼夜吸血量差异(血红蛋白测定);3)时序匹配的肝细胞感染实验(Hepa1-6细胞系)。

研究结果分为三部分:

  1. 按蚊唾液腺的昼夜调控网络
    发现27-49%的唾液腺基因呈节律性表达,峰值集中于光照开始后4小时(ZT4)和黑暗开始后4小时(ZT16)。关键功能基因包括:

    • 抗凝血相关:过氧化物酶5B(Peroxidase 5B)、D7L2蛋白、anophelin/cEF

    • 感染促进因子:SG1家族(TRIO、Saglin)、γ-干扰素诱导溶酶体硫醇还原酶(GILT)
      蛋白质组学证实113种蛋白(如糖酵解途径的丙酮酸脱氢酶E1α/E1β)存在昼夜波动。

  2. 孢子体的转录活性与节律性
    颠覆传统认知,发现12-20%的孢子体基因(如运动相关myosin A、TRSP、AMA1)呈现昼夜振荡。单细胞分析排除了细胞周期干扰(EdU阴性),且相位与唾液腺节律同步。

  3. 时间依赖的传播效率
    行为实验显示蚊虫夜间(ZT16)吸血成功率提高2.3倍,血红蛋白摄入量增加76%。时序匹配的小鼠感染实验表明,夜间孢子体(ZT16)的肝脏定殖效率显著高于日间(ZT4)(P=0.0024),而肝细胞生物钟同步化可进一步放大此差异(3.76倍)。

结论指出,疟原虫通过进化适应媒介与宿主的生物钟,形成“三重节律协同”机制:按蚊唾液腺节律优化吸血效率→孢子体节律性表达运动蛋白(如TRAP)→宿主肝细胞节律增强感染。这一发现为阻断传播链提供了新靶点(如TRIO抑制剂),并提示防控措施(如杀虫剂喷洒)需考虑时间窗口效应。研究框架还可拓展至登革热、寨卡等节律依赖性虫媒病。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