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Zooplankton protect viruses from sunlight disinfection
编辑推荐:
本文研究了浮游动物(枝角类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对肠道病毒(MS2 噬菌体)阳光灭活的影响。发现轮虫可通过滤食摄取病毒并保护其免受阳光灭活,这对准确评估自然水体中病毒的灭活及改进现有模型意义重大。
### 研究背景
在水生系统中,肠道病毒污染是全球水传播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阳光介导的消毒是自然水体中肠道病毒灭活的重要过程,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内源性、外源性灭活。但这一过程受水质、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当前考虑非生物机制的阳光灭活模型忽略了生物机制,无法准确预测病毒的灭活情况。
与大量研究非生物因素不同,生物机制与阳光消毒的相互作用研究较少。浮游动物在自然系统中作用关键,虽已知其能灭活细菌,但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浮游动物可减少病毒浓度,但阳光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未知,且浮游动物对病毒消毒的保护作用也缺乏量化研究。
本研究选用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作为模式浮游动物,因其分布广泛、繁殖力强且耐受性好,研究结果可能适用于其他浮游动物;选用 MS2 噬菌体作为模式病毒,因其常被用作保守模型病毒,研究结果可推广到肠道病毒灭活。
材料与方法
- 轮虫培养与实验准备:将褶皱臂尾轮虫在 15 ppt 咸水(含 Instant Ocean Salt 的 MilliQ 水)中,20°C 下培养,投喂Nannochloropsis sp藻类。实验前,将轮虫从 20°C 驯化至 15°C,计数并稀释至约 200 只 /mL。
- MS2 繁殖与计数:MS2 在Escherichia coli Famp宿主中繁殖,经氯仿裂解、离心、过滤等步骤纯化,采用双层琼脂覆盖(DAL)法检测噬菌体数量,结果以每毫升噬菌斑形成单位(PFU/mL)记录。
- 轮虫与 MS2 共培养实验:设置含轮虫(180 ± 30 只 /mL)和不含轮虫的实验烧杯,加入 MS2 使其初始滴度约为 106 PFU/mL,每天投喂藻类。每隔 24 小时取样过滤,检测 MS2 数量,实验持续 120 小时。
- 阳光照射实验
- 实验室外设置:实验在马萨诸塞州某建筑顶层进行 9.5 小时。微宇宙实验装置置于 15°C 水浴中,通过循环冷水控温,用化学 actinometry 测量溶液吸收的光。实验过程中记录水温、光照强度等数据。
- 活轮虫实验设置:设置含活轮虫(分为预暴露于 MS2 的 primed 轮虫和未预暴露的 na?ve 轮虫)、阳光照射对照、黑暗对照的实验组。
- 死轮虫实验设置:将轮虫冷冻后解冻制备死轮虫,设置含活 na?ve 轮虫、死轮虫、无轮虫的阳光照射实验组和相应黑暗对照组。
- 轮虫组织分析:将轮虫过筛、冲洗、离心后,研磨组织并稀释涂布,测定轮虫组织中 MS2 浓度。
- 化学 actinometry:制备 p - 硝基苯甲醚(PNA)和吡啶(pyr)化学 actinometer,在实验过程中每隔 45 分钟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合分光光度计测量的通量值计算光吸收。
- 数据分析:使用 SPSS(v28)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轮虫对病毒的摄取率(k)、净摄取率(knet)、净对数去除率等;基于一级衰减模型计算阳光照射实验中病毒的灭活速率常数(k和κ),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协方差分析(ANCOVA)和 Spearman 秩相关检验。
结果与讨论
- 轮虫通过滤食从溶液中去除病毒:轮虫与 MS2 共培养 120 小时,平均净对数去除率为 2.6 ± 0.08。不同批次轮虫实验的净对数去除率无显著差异,轮虫浓度与对数去除值无显著关系。本研究首次量化轮虫对 MS2 的摄取率,虽无法与其他研究直接比较,但轮虫对 MS2 的摄取表明其可影响水质和微生物群落。
- 轮虫摄取病毒有助于保护病毒免受阳光灭活:不含轮虫的对照组 MS2 灭活速率常数(k = 1.3 ± 0.07 hr?1或κ = 0.058 ± 0.02 m2 kJ?1)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不含轮虫的对照组相比,有活轮虫存在时,病毒在阳光下的灭活显著减少。primed 轮虫和 na?ve 轮虫都能显著保护 MS2 免受阳光灭活,但二者保护效果的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 死轮虫对病毒免受阳光灭活的保护作用明显弱于活轮虫:死轮虫虽能提供一定保护,但不如活轮虫明显。活轮虫的生物活性对保护病毒免受阳光灭活贡献更大,其原因可能与轮虫的过滤、摄取和排泄行为有关,且轮虫肠道内的病毒可能受到保护并被重新释放到系统中。
- 轮虫不能完全灭活摄取的病毒:从轮虫组织中可提取出活病毒,且轮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保留一定量病毒,但光照下病毒浓度显著降低。na?ve 轮虫和 primed 轮虫的病毒组织载量相似,可能与轮虫的清除率和肠道保留时间有关。
- 环境意义:轮虫作为滤食性生物,在自然和人工水生系统中作用重要。本研究表明轮虫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限制阳光灭活,促进病毒传播。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不同水基质和病毒类型下轮虫对水质的影响,以及轮虫保护病毒的机制,并开展多浮游动物物种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复杂相互作用。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