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al Reefs》:Thirty years of coral bleaching in the Southwestern Atlantic Ocean: a historical assessment based on degree heating week indices
编辑推荐:
为探究西南大西洋珊瑚白化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研究人员开展了对过去 30 年珊瑚白化报告与海表温度异常(SST)的研究。结果显示仅 15% 的白化事件发生在高 DHW 时期,80% 发生于 2010 年后。这有助于理解珊瑚白化规律,为珊瑚保护提供依据。
在神秘的海洋世界里,珊瑚礁就像海底的绚丽花园,不仅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还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阴影逐渐笼罩着这片美丽的海底世界,珊瑚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 珊瑚白化现象日益严重。
珊瑚白化,是指由于海水温度上升等原因,珊瑚把共生的虫黄藻排出体外,导致珊瑚组织失去色彩而变白的现象(Douglas 2003; Boilard 等 2020)。海表温度(SST)异常升高是引发珊瑚白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 SST 开发的热积累周(DHW)指数常被用于评估和预测珊瑚白化事件(Liu 等 2006)。但在西南大西洋,珊瑚群落有着独特的特征,热应激对其白化事件的影响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此前研究发现,西南大西洋珊瑚对热应激的反应似乎与其他海域不同,一些历史记录显示,即使在高 DHW 条件下,珊瑚也未出现大规模死亡(Banha 等 2020),且其他环境因素如水体浊度、风应力和太阳辐照等也被认为是某些地区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Soares 等 2019b; Lucas 等 2023)。因此,深入了解西南大西洋珊瑚白化与 SST 异常之间的关系,对保护这些珍贵的珊瑚礁资源至关重要。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来自日本东京理科大学(Institute of Science Tokyo,原东京工业大学)跨学科科学与工程系、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地球观测与地理信息学部门的研究人员 Gabriel Lucas Xavier da Silva、Milton Kampel 和 Takashi Nakamura 开展了一项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oral Reefs》上。
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西南大西洋珊瑚白化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的关系,采用了以下主要技术方法:
-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在科学平台、全球珊瑚白化数据库以及以往文献汇编中进行广泛的文献检索,收集了 1992 - 2022 年期间西南大西洋珊瑚白化报告。对这些报告进行仔细审查,避免重复记录,按照 ReefBase 珊瑚礁监测协议评估白化事件的严重程度,并对部分信息进行调整,最终构建了珊瑚白化报告数据库(Supplementary Data S1)。
- 温度数据处理与分析:从 NOAA 珊瑚礁观察每日全球 5km 海表温度数据集(CoralTemp)获取海表温度数据,针对每个报告的白化地点提取 SST 时间序列。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多种热应激指数,包括最大月平均温度(MMM)、白化阈值(BT)、热点(HS)和热积累周(DHW)等,同时还对标准 DHW 计算进行了三种修改(DHWσ1、DHWσ2、DHWmax),用于预测珊瑚白化事件。
- 对比与评估:将不同方法预测的白化事件与实际报告的白化事件进行对比,通过匹配 DHW 峰值与白化报告日期,选择受积累热应激条件直接影响的事件(真阳性预测)。利用召回率(Recall)、精确率(Precision)、特异性(Specificity)、F 分数(F - score)和总体预测成功率(OPS)等指标评估预测性能,并通过 Kendall’s Tau 检验验证真阳性预测数据与 DHW 强度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 珊瑚白化事件分布:研究区域共确定了 173 起珊瑚白化事件,其中轻度白化 109 起,中度白化 36 起,重度白化 28 起。白化记录的直方图呈双峰分布,集中在 2000 - 2010 年。近年来,重度白化报告明显增多。东部(EST)和东北部(NST)生态区域的白化报告数量最多,占总报告的 45%,且重度白化报告的 92% 都集中在这两个区域。
- DHW 指数预测与实际事件对比:不同 DHW 指数预测的白化事件与实际报告事件存在明显差异。多数 DHW 指数高估了白化事件数量,标准 DHW 指数高估最为明显,而 DHWmax则低估了白化事件。匹配结果显示,只有不到 30 起事件在 DHW 峰值后 3 个月内或期间被报告,即仅 15% 的评估白化事件发生在高 DHW 值期间。
- 预测性能评估:标准 DHW 指数召回率最高(49%),但 OPS 最低(15.6%),表明其预测实际发生白化事件的能力较强,但高估现象严重。DHWmax召回率最低(20.6%),OPS 最高(36.5%)。综合来看,将当地 SST 变异性纳入 DHW 计算并未显著提高西南大西洋珊瑚白化的预测性能。
- 时空分布特征:从空间上看,EST、NST 和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Fernando de Noronha)礁区的 DHW 预测高估最为严重,而对于真阳性预测,DHW 和 DHWσ1指数的核密度分布与实际报告事件相似,且集中在东南部、东部和东北部生态区域。从时间上看,Kendall’s Tau 检验表明,近年来与较高热应激水平相关的白化报告更为频繁,80% 的 DHW 指数真阳性预测发生在 2010 年之后,同时 DHW 峰值强度增强,过去 12 年平均增加 3.0°C / 周。
研究结论与讨论
这项研究全面评估了西南大西洋历史珊瑚白化报告与多种 DHW 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只有 15% 的事件在高 DHW 期间被报告,而其中 80% 发生在 2010 年之后。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诱导的白化事件增加,以及近年来监测工作的加强。西南大西洋的珊瑚可能正在经历一种转变,热诱导的白化事件比以往更为普遍。
东部和东北部礁区是白化报告的主要区域,这可能与报告偏差有关,因为这些地区是西南大西洋监测最多的礁区;也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区域实际热应激事件发生频率更高。尽管将其他热应激指标纳入 DHW 预测并未改善预测效果,但随着 SST 持续上升,DHWσ1、DHWσ2和 DHWmax指数的保守特性在未来可能仍有用处,进一步优化这些指数有望提高预测性能。
研究还指出,目前珊瑚白化报告的质量存在问题,缺乏标准化,这可能导致评估过程中的误解和歧义。未来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更多的监测项目以及改进的合作数据库来克服这些限制。总之,该研究为理解西南大西洋珊瑚白化现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珊瑚保护策略,应对日益严峻的海洋变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