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麦物种显著增加网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致病型多样性——来自新月沃地的证据

《Journal of Crop Health》:Different Hordeum Species Contribute to the Pathotype Diversity of Net Blotch Pathogens in the Fertile Crescent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来源:Journal of Crop Health

编辑推荐:

  土耳其研究人员针对网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致病型多样性问题,在农业起源地新月沃地的?anl?urfa地区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对P. teres f. teres和P. teres f. maculata两种形态的152株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定,发现从栽培大麦(H. vulgare)和野生大麦(H. bulbosum/H. spontaneum)中分别鉴定出63和31个独特致病型,首次证实野生大麦物种是维持病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关键理论基础。

  这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网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在新月沃地这个农业文明发源地展现出的惊人致病型多样性。科研团队从土耳其?anl?urfa地区采集的152株菌株中,发现来自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的P. teres f. teres(PTT)分离株展现出37个独特致病型,而其斑点形态变种P. teres f. maculata(PTM)则鉴定出25个致病型。更引人注目的是,从野生大麦H. bulbosum和H. spontaneum中分离的PTT菌株呈现出31个致病型,而PTM变种在H. spontaneum上也表现出9个致病型。总体数据显示,PTT在三种大麦宿主上产生63个致病型,PTM在两种宿主上产生31个致病型,犹如一场精彩的"致病型交响乐"。这些发现证实野生大麦物种是维持病原菌群体动态平衡的"天然实验室",为理解作物-病原菌协同进化提供了活体教科书。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原菌多样性形成的生态机制,更为设计持久抗病策略提供了进化生物学视角的启示。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