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AIP、脂肪肝和HbA1c作为圆锥指数与糖尿病风险关系的修饰因子:一项队列研究的机制探索与预测模型构建
《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AIP, fatty liver, and HbA1c as modifiers of the C-index and diabetes risk relationship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来源: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3.9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日本NAGALA队列研究揭示圆锥指数(C-index)与糖尿病风险的关联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脂肪肝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共同调控。研究者通过15,453例正常血糖人群5.39年随访,发现AIP在0.11-1.21区间时C-index的糖尿病风险比(HR)达2.22,三者联合预测模型AUC提升至0.86,为糖尿病早期筛查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组合策略。
在全球化糖尿病大流行的背景下,腹部肥胖作为关键代谢危险因素备受关注。传统指标如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因无法区分脂肪分布类型而存在局限,新兴的圆锥指数(C-index)虽能更精准反映腹部脂肪堆积,但其与糖尿病风险的内在机制尚未阐明。与此同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代谢紊乱的重要标志物,可能在该关联中扮演关键角色。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的研究团队利用日本NAGALA队列(1994-2016)的15,453例正常血糖者数据,通过多维度分析揭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交互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研究采用三项关键技术方法:1) 基于Dryad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标准排除基线糖尿病、肝病等混杂因素;2) 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和逐步调整的Cox回归模型分析C-index与糖尿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3) 采用Baron-Kenny法和1000次Bootstrap抽样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量化AIP、脂肪肝和HbA1c的介导比例。
研究结果部分,"Characteristics of study participants"显示:按AIP三分位分层后,高AIP组(>1.21)糖尿病发生率显著升高至8.06%(vs低AIP组0.86%),且伴随C-index、脂肪肝患病率及肝酶指标的梯度上升(均p<0.001)。"Relationship between C-index, AIP, and diabetes risk"发现:在基础调整模型(Model 1)中,C-index第四分位数的HR为1.88,但引入脂肪肝和HbA1c后关联减弱,提示这些因素可能介导风险通路。
"C-index and diabetes risk across AIP strata"部分揭示关键修饰效应:当AIP处于0.11-1.21区间时,C-index最高分位数组的糖尿病风险在完全调整后仍保持显著(HR=1.70),而其他AIP区间无此现象。RCS分析显示C-index与糖尿病风险呈正剂量反应,且斜率随AIP升高而增大。"Mediating effect of AIP, fatty liver, and HbA1c"量化显示:HbA1c介导比例最高(25.0%),其次为脂肪肝(13.4%)和AIP(9.8%)。最后,"Enhanced diabetes risk prediction"证实:联合模型(C-index+AIP+脂肪肝+HbA1c)的预测效能(AUC=0.86)显著优于单一指标。
结论与讨论部分强调:该研究首次系统阐明C-index通过AIP-脂肪肝-HbA1c轴影响糖尿病风险的级联机制。AIP在0.11-1.21的"代谢敏感窗口"内能显著增强C-index的预测价值,而超过1.21时可能因其他代谢紊乱占主导作用而掩盖关联。临床意义在于:1)提出"圆锥指数+脂糖代谢标志物"的联合筛查策略,较传统指标提升28%预测精度;2)为腹部脂肪分布的代谢危害提供新的病理生理解释,即通过促进脂毒性(AIP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和胰岛素抵抗(HbA1c升高)三重机制推动糖尿病发生。研究局限性包括观察性设计无法确立因果关系,未来需在多元人群中验证并探索分子通路。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