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yTag-SpyCatcher系统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联合磁珠技术实现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捕获与活体培养

《Scientific Reports》: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viable cancer cells mediated by spytag and spycatcher using conditionally replicative adenovirus and magnetic microbead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针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因表型异质性和表面标志物缺失导致的检测难题,伊朗伊斯法罕理工大学等机构开发了整合hTERT启动子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R-Ad5-ST-GFP)与SpyTag/SpyCatcher共价结合系统的创新平台。该技术通过病毒特异性复制实现CTC荧光标记(GFP),利用SpyCatcher修饰磁珠实现80%捕获效率,并成功完成细胞再培养,为肿瘤液体活检提供了兼具高灵敏度与细胞活性的解决方案。

  

在癌症诊疗领域,循环肿瘤细胞(CTCs)如同血液中的"暗夜信使",其检测对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大价值。然而这些细胞不仅稀少(每10亿血细胞中可能仅有1个),更会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玩起"分子变装秀"——下调EpCAM等表面标志物,使传统抗体捕获方法频频失手。现有技术往往陷入两难:要么依赖标志物漏检EMT型CTC,要么采用物理筛分法牺牲细胞活性。更棘手的是,多数平台无法实现捕获后的细胞培养,切断了这些"癌细胞侦察兵"可能提供的个性化治疗线索。

为突破这些技术瓶颈,伊朗伊斯法罕理工大学Sadegh Goli团队联合伊朗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创新研究。该团队巧妙地将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rADs)的肿瘤靶向性与SpyTag/SpyCatcher分子"锁扣"系统相结合,开发出能同时实现CTC检测、活细胞捕获与再培养的三合一平台。研究采用hTERT启动子驱动病毒复制确保肿瘤选择性,通过双表达GFP和SpyTag实现可视化追踪与共价捕获,最终借助镍螯合磁珠完成细胞分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在模拟临床稀有性的实验中(1:10,000肿瘤细胞/PBMCs),对A-549细胞的捕获效率达80%,且分离细胞可成功再培养10天以上。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构建含hTERT-E1A和CMV-EGFP/CMV-SpyTag-Fc的CR-Ad5-ST-GFP病毒;2)通过ELISA和FE-SEM验证SpyCatcher磁珠功能;3)采用流式细胞术(FSC-SSC设门)检测不同比例(10%至0.01%)的肿瘤细胞/PBMCs混合样本;4)EDTA温和解离实现细胞再培养。所有实验均使用伊朗巴斯德研究所国家细胞库提供的A-549等细胞系及健康供体PBMCs。

CR-Ad5-ST-GFP开发

通过将hTERT启动子插入E1A基因上游,使病毒仅在端粒酶阳性细胞中复制。E3区插入的GFP和SpyTag-Fc-TM分别实现可视化(荧光显微镜/流式检测)和磁珠锚定。qPCR显示感染48小时后病毒拷贝数增长100倍,特异性诱导A-549细胞产生彗星样病变灶,而PBMCs几乎无感染。

感染细胞表面SpyTag鉴定

细胞ELISA显示,感染组与SpyCatcher/抗体的吸光度值(450 nm)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1),证实SpyTag在膜表面的功能性表达。该结果为后续磁珠捕获奠定分子基础。

CR-Ad5-ST-GFP检测CTC效能

在1×106 PBMCs背景中,不同比例(10%-0.01%)掺入的A-549和Ca Ski细胞回收率接近100%,而MCF-7在低比例(0.01%)时检测失败,揭示细胞系间病毒易感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校准曲线计算得到35细胞/106 PBMCs的检测限(LOD),且PBMCs本底信号可忽略。

SpyCatcher修饰磁珠特性

FT-IR和1H-NMR证实IDA-琼脂糖磁珠成功螯合Ni2+。DLS显示结合SpyCatcher后粒径从1124±61 nm增至2211±105 nm,FE-SEM显示表面粗糙度增加但球形结构完整。功能实验显示修饰珠与His标签抗体的结合信号提升2.7倍(P<0.0001)。

SpyTag-SpyCatcher介导的细胞捕获

在96孔板静态捕获实验中,修饰珠可滞留85%以上GFP+细胞,而对照珠几乎无保留。动态磁珠分选在1:10,000比例下实现80%捕获率,且荧光显微镜证实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于磁珠表面。

分离细胞再培养

EDTA解离后的A-549细胞24小时内贴壁,48小时呈现星形伸展形态。尽管病毒复制减缓增殖,细胞仍可形成GFP+克隆,证实保留增殖潜能。该结果为下游药物敏感性测试等应用提供可能。

该研究开创性地将病毒靶向复制与共价分子捕获相结合,突破传统CTC检测的三大局限:1)通过hTERT启动子解决EMT导致的标志物缺失;2)利用SpyTag/SpyCatcher共价键提升捕获稳定性;3)保持细胞活性支持再培养。虽然MCF-7检测灵敏度有待优化,且需临床样本验证,但该系统与微流控技术的兼容性(如集成化CTC芯片)展现出转化潜力。正如作者强调,这种"病毒标记+分子锁扣"策略不仅为液体活检提供新工具,更可能打开CTC功能研究的大门,助力揭示转移机制和开发个体化疗法。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