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方式对刀额新对虾食用品质、营养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机制研究

《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Effects of thermal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edible quality, nutrition, and metabolites of shrimp of Metapenaeus ensi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5日 来源: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4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在不同热加工方式下品质变化机制不明的问题,通过UHPLC-Q Exactive-MS/MS代谢组学结合电子舌等技术,系统分析了空气炸制、水煮、油炸和烘干四种处理对虾肉79种关键代谢物的影响。发现D-焦谷氨酸、AMP等风味物质与品质指标显著相关(p<0.05),其中空气炸制组风味最丰富,水煮组嘌呤和杂环胺含量最低。该研究为优化虾类加工工艺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理论依据,发表于《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虾类作为重要的水产资源,其加工方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市场接受度。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凭借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广受欢迎,但热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等反应会导致品质参差不齐。更棘手的是,高温可能产生嘌呤和杂环胺(HAA)等有害物质,如何在保留营养的同时控制风险成为产业痛点。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多维度分析,首次揭示了不同热加工方式对虾肉代谢网络的调控机制。

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 Exactive-MS/MS)等前沿技术,对市售新鲜刀额新对虾进行空气炸制(200°C/15min)、水煮(95°C/2min)、油炸(160°C/2min)和烘干(180°C/30min)处理。通过测定pH值、质构特性等理化指标,结合电子舌味觉分析和感官评价,发现空气炸制组在风味丰富度(鲜味回味值达最高)和总体接受度上表现最优,而水煮组在健康安全性方面脱颖而出。

代谢组学分析中,研究人员鉴定出79种差异代谢物(DMs),其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占比45.6%。关键发现包括:D-焦谷氨酸(L-5-氧脯氨酸)作为鲜味增强剂,在空气炸制和烘干组含量显著升高;5'-腺苷一磷酸(AMP)作为风味核苷酸在所有热加工组均增加;水煮组中异常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和致癌物杂环胺含量最低。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等4条氨基酸代谢通路显著富集(p<0.05),这解释了热加工后鲜味氨基酸的转化规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代谢物与品质指标的量化关系:硬度与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8),而N-(1-脱氧-1-果糖基)脯氨酸等美拉德反应产物与油炸组特有的风味特征密切相关。在健康风险评估方面,水煮处理的优势尤为突出,其嘌呤代谢产物次黄嘌呤含量较生虾降低42%,9,10,13-三羟基十八碳烯酸等促炎脂质也显著减少。

该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将传统品质评价与代谢组学深度结合,首次绘制了刀额新对虾热加工过程的分子图谱。不仅证实空气炸制在风味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水煮作为最健康加工方式的科学依据——既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又可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生成。这些发现为水产品加工工艺优化提供了精准调控靶点,对推动产业向"减害增香"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温和加工条件下风味物质的定向调控策略,为开发新型健康虾制品奠定基础。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生物通精彩推荐 • 揭开黑珊瑚早期演化的神秘面纱:新发现与深远意义 • 围术期器官损伤对2800万手术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