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of Public Health》:Transition of nighttime sleep duration and sleep quality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编辑推荐: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主要死因,睡眠健康已纳入美国心脏协会健康指标,但睡眠行为变化与健康结局关系不明。研究人员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探究中年及老年人夜间睡眠变化与 CVD 风险的关联。结果显示,非最佳睡眠及睡眠恶化会增加 CVD 风险,该研究对评估 CVD 风险意义重大。
在现代生活中,心血管疾病(CVD)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为了预防和控制 CVD,找到那些能够改变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近年来,睡眠健康逐渐受到重视,美国心脏协会已将其纳入 “Life’s Essential 8”,用于 CVD 的预防。然而,睡眠模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中年时期,人们面临着更多压力和激素波动,睡眠问题也愈发常见。但目前关于睡眠行为纵向变化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研究还很有限,不同性别、年龄范围以及亚洲人群中相关研究存在空白,且延长睡眠对 CVD 的益处程度也不明确。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来自深圳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深圳眼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眼科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展开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rchives of Public Health》杂志上,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从 2011 - 2018 年的 CHARLS 数据中筛选出 7905 名年龄≥45 岁的参与者。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参与者的夜间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社会人口学信息以及生活方式信息;其次,利用生物检测技术测定血液样本中的血糖、血脂、肌酐等生物标志物水平;最后,运用稳健泊松回归模型和受限立方样条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睡眠行为变化与 CVD 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如下:
基线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与始终保持最佳夜间睡眠时长的参与者相比,那些睡眠时长始终非最佳的人年龄更大、女性更多、单身比例更高、多为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且 BMI 和腰围较小,吸烟和饮酒率也较低。在睡眠质量方面,不同睡眠质量转变模式的个体之间也存在类似差异。此外,发生 CVD 的参与者年龄更大,BMI、腰围、血压更高,身体活动水平更低,血液中葡萄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更高,且基线和随访期间的夜间睡眠时长更短,睡眠质量更差。
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经过 55335 人年的随访,共记录到 873 例 CVD 事件。研究表明,基线时非最佳夜间睡眠时长(发病率比值比 [IRR]:1.22,95% 置信区间 [CI]:1.07 - 1.38,P = 0.003)和较差的睡眠质量(IRR:1.19,95% CI:1.04 - 1.35,P = 0.010)均与 CVD 风险增加相关。
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转变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相较于始终保持最佳夜间睡眠时长的人群,最佳到非最佳、非最佳到最佳以及始终非最佳的睡眠时长转变模式,分别使 CVD 风险增加 20%(IRR:1.20,95% CI:1.02 - 1.43,P = 0.032)、23%(IRR:1.23,95% CI:1.02 - 1.48,P = 0.026)和 36%(IRR:1.36,95% CI:1.15 - 1.61,P < 0.001)。在睡眠质量方面,良好到较差的转变模式(IRR:1.42,95% CI:1.20 - 1.68,P < 0.001)和始终较差的模式(IRR:1.55,95% CI:1.32 - 1.83,P < 0.001)与 CVD 风险增加相关,而较差到良好的转变模式对 CVD 风险影响不显著(IRR:1.05,95% CI:0.87 - 1.28,P = 0.604)。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睡眠不足(<6 小时)的人群中,睡眠时长的变化与 CVD 事件呈 U 型关联,增加睡眠时长至 4.5 小时可能有益,但进一步增加则可能有害。而在所有参与者中,夜间睡眠质量评分的降低与 CVD 呈线性关联。
亚组分析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亚组分析,发现夜间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始终非最佳的夜间睡眠时长和较差的睡眠质量,在 65 岁以下的人群中显著增加 CVD 风险(夜间睡眠时长交互作用 P = 0.005,睡眠质量交互作用 P = 0.013)。
敏感性分析 :通过多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排除有抑郁症状的个体以及考虑 10 年 CVD 风险评分作为协变量进行调整,分析结果均与主要发现一致,表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发现始终非最佳的夜间睡眠时长和较差的睡眠质量对 CVD 风险影响最大,睡眠行为从良好到较差的转变也会增加风险。在睡眠不足的人群中,适度增加睡眠时长有益,但过度增加可能有害,而睡眠质量的改善与 CVD 风险降低呈线性关系。这项研究首次在亚洲人群中同时评估了夜间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转变与 CVD 风险的关联,强调了在日常实践中监测睡眠行为对预防 CVD 的重要性。同时,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睡眠行为为自我报告,可能存在暴露分类错误;睡眠质量评估方法简单,且睡眠时长和质量的分类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群等。尽管如此,该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提醒人们要重视睡眠健康,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