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认同差异下的心理健康年龄梯度研究:为少数性别群体心理健康 “把脉”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The mental health age gradient by gender identity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6日 来源: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3.6

编辑推荐:

  为探究性别少数群体(GM)心理健康差异在生命历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利用 2017 - 2022 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数据开展研究。结果显示,GM 与顺性别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差距在年轻人中最大,且随年龄增长缩小。这对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意义重大。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性别少数群体(Gender Minority,GM),包括 transgender(跨性别)、gender diverse(性别多元)、gender non - conforming(性别不一致)和 gender non - binary(非二元性别)等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过往研究虽已表明 GM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顺性别(cisgender)个体更差,但对于这种差异在个体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变化情况,却知之甚少。而了解这一变化规律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精准定位在哪些年龄阶段实施针对性干预,能最大程度减少心理健康差距,保障 GM 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基于此,来自 RAND 等研究机构的 Samuel Mann、Megan S. Schuler、Annaliese Paulson 和 Michael S. Dunbar 等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其成果发表在《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 2017 - 2022 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BRFSS)中 43 个州的年度横断面概率样本,这些州实施了可选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模块。研究中的暴露变量为 GM 身份,通过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跨性别者” 这一问题获取;主要研究结果变量是过去一个月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天数(0 - 30 天) ,通过询问 “现在考虑你的心理健康,包括压力、抑郁和情绪问题,在过去 30 天里,你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多少天?” 进行评估。研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按年龄(12 个 5 岁年龄组)分层,分别构建未调整和调整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调整模型控制了多种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如联系电话类型、居住州、调查年份、二元性别、种族、西班牙裔种族、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否为父母以及性少数群体身份等。所有估计均使用 BRFSS 抽样权重生成,统计分析借助 Stata 17.0 软件完成。

研究结果:

  1. 样本基本特征:研究共纳入 1,378,900 名成年人,其中 GM 成年人占 0.5%(n = 6,498)。与顺性别成年人相比,GM 成年人更年轻,种族和民族更多样化,更可能认同自己为性少数群体(lesbian、gay 或 bisexual,LGB),教育程度较低,结婚或成为父母的可能性更小。
  2. 心理健康天数差异:总体上,GM 个体报告的心理健康不佳天数(9.02 天)多于顺性别个体(3.94 天)。在不同年龄组中,18 - 23 岁的 GM 成年人平均有 14.5 天心理健康不佳,顺性别同龄人则为 6.31 天,差距达 8.19 天;23 - 27 岁的 GM 成年人平均有 14.42 天心理健康不佳,顺性别同龄人是 5.88 天,差距为 8.54 天。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差距逐渐缩小,73 岁及以上人群中,差距为 1.70 天 。在调整模型中,这种差距有所减弱,但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模式依旧明显,18 - 23 岁人群差距为 4.22 天,73 岁及以上人群差距为 1.44 天。

研究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证实了 GM 群体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且这种差异在年龄梯度上变化明显。18 - 23 岁和 23 - 27 岁的 GM 年轻人心理健康不佳天数超过 14 天,达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定义的频繁心理困扰(14 + 天 / 月)标准。频繁心理困扰会对身体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害。在 18 - 32 岁的 GM 群体中,心理健康差距是顺性别同龄人的两倍多,凸显了在 GM 群体成年早期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的紧迫性。

控制可观测特征后,心理健康差距减小,这表明部分差距可由其他身份和社会因素解释,如性别认同在教育程度、种族和性身份方面的差异,这些都与心理健康相关。这体现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对 GM 群体心理健康差异的重要影响,也反映了交叉性在解释这种差异中的潜在作用。同时,研究发现 GM 群体成年后心理健康差距逐渐减小,这可能归因于其在生命历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源的变化,以及保护性因素(如与身份相关的韧性、社会支持、应对策略和心理健康服务的使用)的转变,这些因素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自我报告测量,未涵盖具体症状或诊断;性别认同问题来自 BRFSS 的可选模块,参与的 43 个州可能在对待 GM 群体的政治和社会氛围上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完全代表全国情况;BRFSS 未对无家可归、被监禁或居住在集体宿舍的人群进行调查;作为横断面调查,无法区分观察到的差异是由发育年龄差异还是代际差异导致;样本量限制了对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如种族、性取向)影响的研究。

尽管如此,该研究依旧意义非凡。它为理解 GM 群体心理健康差异的年龄梯度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醒心理健康和初级护理提供者要关注 GM 成年人,尤其是 18 - 32 岁成年早期人群的独特心理社会需求。未来研究可从生命历程角度深入探究影响 GM 群体健康和福祉的因素,进一步明确在塑造 GM 群体心理健康差距中起重要作用的风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生命历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 GM 群体心理健康伤害、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