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生态学方法揭示极危古巴蛙类(Eleutherodactylus bartonsmithi)的栖息地适应性与保护策略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3.0》:A soundscape approach for a short-term acoustic monitoring of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Cuban frog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来源: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3.0

编辑推荐:

  来自古巴的研究团队针对极危物种Eleutherodactylus bartonsmithi在飓风Matthew和道路建设双重干扰下的生存状况,首次采用声景生态学方法,通过15天半连续录音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道路邻近区域反而具有更高的声景复杂性和物种丰度,10月环境条件下呈现最高发声活性(05:00-07:00达峰值),为制定该物种及其同域濒危蛙类(E. bresslerae/E. etheridgei)保护计划提供了关键基线数据。

  在古巴关塔那摩省巴拉克阿的尤穆里河峡谷常绿林中,栖息着全球极危物种——巴氏卵齿蟾(Eleutherodactylus bartonsmithi)。这个分布区不足4.5平方公里的微型物种,正面临飓风Matthew和道路建设的双重威胁。科研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声景生态学(soundscape ecology)方法,通过2022年2月、6月、10月三个月份在模式产地的5个监测点,累计获取15天的半连续生物声学(bioacoustic)数据。令人意外的是,声学指数分析显示:尽管存在道路干扰,但距离道路最近的监测点反而表现出更高的声景复杂度(acoustic complexity index, ACI)和空间异质性,这些位点同时记录了该物种的最高相对丰度(relative abundance)。10月湿润季节监测到爆发性的鸣叫活动,每日05:00-07:00时段的雄性合唱团(chorus)强度达到峰值。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该物种生态学参数的空白,其建立的声景监测框架更可惠及同域分布的布氏卵齿蟾(E. bresslerae)和埃氏卵齿蟾(E. etheridgei)等濒危无尾目(Anura)物种的保护实践。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