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肥胖及人体测量指标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Current Nutrition Reports》:The Role of Adiposity and Anthropometrics on Disease Progression in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 Narrative Review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Current Nutrition Reports 4.6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聚焦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近期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增加和肥胖与 ADPKD 疾病进展相关,但具体机制不明。文中总结了相关文献,探讨人体测量指标与疾病进展关系,还指出减肥可能有益,但最佳饮食方式有待明确,减肥时也要警惕营养不良。

  

引言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肾脏及其他器官会出现大量囊肿。这些囊肿不断增大,进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肾脏受累最为常见。近年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以及肥胖现象,与 ADPKD 的疾病进展之间的关联逐渐受到关注。在这篇综述中,研究人员对现有的关于人体测量指标(如 BMI、腰围、腰臀比和内脏脂肪组织)与 ADPKD 进展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

ADPKD 概述

ADPKD 作为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其致病基因主要有 PKD1 和 PKD2 。PKD1 基因位于 16 号染色体短臂(16p13.3),编码多囊蛋白 1(PC1);PKD2 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长臂(4q21 - q23),编码多囊蛋白 2(PC2) 。正常情况下,PC1 和 PC2 共同参与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维持肾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当 PKD1 或 PKD2 基因发生突变时,PC1 和 PC2 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分化,进而形成囊肿。这些囊肿在肾脏内不断生长、增多,挤压正常肾组织,逐渐破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肾衰竭。

肥胖与 ADPKD 疾病进展的关系

虽然目前肥胖促进 ADPKD 疾病进展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肥胖会使 ADPKD 患者体内多种病理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激活。在肥胖状态下,机体脂肪组织增多,脂肪细胞会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 6(IL-6)等。这些因子进入血液循环后,可作用于肾脏,引发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下,肾小球内压力升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长期持续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加速肾功能恶化。
同时,肥胖还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在肾脏内浸润,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进一步损伤肾脏组织。而且,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等,也会影响肾脏细胞的代谢过程。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同时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这些异常的代谢产物会干扰肾脏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导致细胞增殖、凋亡失衡,促进囊肿的生长和疾病进展。

人体测量指标与 ADPKD 进展的关联

  1. 体重指数(BMI):BMI 是衡量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其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kg/m2)。研究发现,BMI 较高的 ADPKD 患者,疾病进展速度相对较快。较高的 BMI 往往意味着体内脂肪含量增加,肥胖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上述的肾小球高滤过、慢性炎症和代谢紊乱等,在 BMI 较高的患者中更为明显,从而加速了 ADPKD 的病情发展。
  2. 腰围:腰围主要反映腹部脂肪的堆积情况。腹部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与皮下脂肪相比,内脏脂肪更容易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进入门静脉系统,进而影响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和功能。对于 ADPKD 患者,腰围增加通常伴随着更严重的肾脏损伤和疾病进展。这可能是因为内脏脂肪释放的有害物质直接作用于肾脏,或者通过影响全身代谢间接加重肾脏负担。
  3. 腰臀比:腰臀比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它能更准确地反映身体脂肪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腰臀比较高的 ADPKD 患者,肾脏功能下降速度更快。这可能是由于腰臀比高提示腹部脂肪相对较多,而腹部脂肪堆积与多种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这些代谢异常会协同作用,对肾脏造成更大的损害,推动 ADPKD 病情发展。
  4. 内脏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的场所,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多种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如瘦素、抵抗素等,可通过旁分泌和内分泌途径影响肾脏。瘦素能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同时也参与肾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抵抗素则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加重肾脏的炎症损伤。在 ADPKD 患者中,内脏脂肪组织增多会加剧肾脏的病理改变,促进疾病进展。

减肥对 ADPKD 患者的影响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 ADPKD 患者,减肥可能对疾病进展产生有益影响。通过减轻体重,可以降低体内脂肪含量,减少脂肪细胞分泌的有害因子,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缓解肾小球高滤过、慢性炎症等病理状态。然而,目前关于哪种减肥饮食方式最为有效尚不明确。常见的减肥饮食方式包括每日热量限制和间歇性禁食等。每日热量限制是通过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来达到减肥目的,但可能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引发营养不良,尤其是长期严格限制热量摄入时。间歇性禁食则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禁食,例如 16:8 禁食法(每天禁食 16 小时,在 8 小时内进食)或 5:2 禁食法(每周有 2 天限制热量摄入)。虽然间歇性禁食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对代谢健康有益,但在 ADPKD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在 ADPKD 患者减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由于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可能已经受损,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不当的减肥饮食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或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疾病预后。因此,在制定减肥计划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营养需求以及个体差异,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

总结与展望

尽管目前已经明确肥胖与 ADPKD 疾病进展存在关联,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在众多人体测量指标中,哪一个是与疾病进展最为相关的最佳指标,还无法确定。对于超重和肥胖的 ADPKD 患者,减肥可能是有益的,但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减肥饮食方式,以及如何在减肥过程中避免营养不良等问题,都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解答。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探究肥胖促进 ADPKD 疾病进展的分子机制,明确关键的信号通路和靶点,为开发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对比不同减肥饮食方式在 ADPKD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定最佳的减肥方案;三是关注减肥过程中营养干预对 ADPKD 患者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策略,在促进体重减轻的同时,保障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肾脏功能。通过这些研究,有望为 ADPKD 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