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尿液和血清生物标志物在儿童和成人心血管状态及早期血管老化中的研究
《Artery Research》:Urine and Serum Bio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Status and Early Vascular Ageing in Children and Adult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Artery Research 0.9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尿液和血清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血管老化(EVA)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预测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氧化应激(如8-OHdG、F2-异前列腺素)、炎症(hs-CRP、IL-6)、血栓形成(D-二聚体、vWF)等关键通路标志物,并强调了多标志物联合评分和儿童人群数据缺失的现状,为心血管风险分层和干预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生物标志物是反映机体生理状态、病理过程或治疗反应的客观指标。理想的临床标志物需具备高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尿液(如8-OHdG)和血清(如hs-CRP)因采样便捷成为研究热点,但前者易受饮食干扰,后者需避免溶血影响。
活性氧(ROS)通过损伤DNA和脂质加速血管老化。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是DNA氧化损伤的金标准,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显著升高。F2-异前列腺素和丙二醛(MDA)作为脂质过氧化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普遍低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调控SIRT1通路有关。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已纳入临床指南,其水平升高预示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加剧血管衰老,而IL-6在老年患者中与心血管死亡率显著相关。儿童肥胖研究中,TNF-α与内皮素-1的协同作用揭示了早期代谢异常的血管影响。
D-二聚体在女性中基线水平更高,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性别差异尚存争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通过介导血小板黏附促进血栓形成,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直接相关。
DNA甲基化谱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pG岛甲基化程度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microRNA-145和miR-155分别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抑制/促进因子,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新型分子靶点。端粒长度缩短被证实是血管老化的独立预测因子。
当前挑战包括儿童参考数据缺失、检测方法标准化不足。新兴组学技术(如代谢组学)有望揭示EVA的分子网络,而机器学习辅助的多标志物模型将优化风险预测。需特别关注孕期、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的生物标志物差异,推动精准预防策略的落地。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