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食文化日益多元的当下,进食障碍问题逐渐凸显。进食障碍涵盖如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等多种类型,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现有的进食障碍测量工具却存在诸多短板。像常用的进食障碍检查问卷(EDE-Q)、进食态度测试(EAT)、进食障碍量表(EDI)等,其提出的因子结构得到的实证支持有限。并且,过去的测量工具多基于女性样本开发,没有充分考虑男性的情况,比如肌肉增强倾向。同时,部分工具聚焦范围狭窄,像 EAT 和 EDI 只关注身体不满和限制饮食等症状,忽略了过度运动等关键症状。而且在德语环境下,可用的全面评估进食障碍症状的工具较少,部分还存在过时、缺乏因子效度和全面性等问题。基于此,开展对德国版进食病理症状量表(Eating Pathology Symptoms Inventory,EPSI)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Regensburg)和科隆大学(University of Cologn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了给德语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进行了两项研究。研究旨在翻译 EPSI 并验证其在德语样本中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和相关性。最终研究发现,德国版 EPSI 在两项研究中展现出可接受至良好的拟合度,内部一致性较高,并且在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方面表现良好,还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这一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上,为德语国家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评估进食障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和干预进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