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生物凝胶清除作用减缓有机颗粒向海洋深处的沉降:揭示碳垂直通量衰减的新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海洋有机颗粒的沉降速度是影响碳封存效率的关键因素,但生物物理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团队通过垂直微流控柱技术实时追踪单颗粒沉降,结合数学模型首次揭示:悬浮生物凝胶(biogel)通过形成低密度触须(tendrils)增加浮力和流体阻力,使颗粒沉降速度降低45%/天。该发现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为理解生物泵(BGP)中碳通量衰减提供了新视角。
海洋被誉为地球最大的碳汇,其中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颗粒沉降形成的"生物泵"(Biological Pump, BGP)每年向深海输送50-60亿吨碳。然而这个关键碳循环过程存在一个核心谜题:为何99%的颗粒在到达深海前就被降解?传统观点聚焦于微生物降解作用,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Uria Alcolombri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生物凝胶(biogel)对颗粒沉降速度的物理调控可能是更关键的因素。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无尽海洋柱"(endless-ocean column)微流控系统,通过实时视频追踪和流体控制技术,首次实现了单颗粒长达48小时的连续沉降观测。结合沉淀室批量实验、扫描电镜(SEM)和密度梯度分析,构建了包含流体动力学与浮力效应的数学模型。关键技术包括:1) 垂直方形玻璃管(0.5×0.5×20cm)与压力控制泵联用的颗粒悬浮系统;2) 双摄像头实时追踪与自动流量调节算法;3) 海洋硅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人工颗粒模型;4) 典型海洋生物膜形成菌(Alteromonas macleodii)的生物凝胶培养体系。
"生物凝胶积累减缓海洋颗粒沉降"部分显示,在含A. macleodii的海水中,颗粒沉降速度24小时内线性下降45%,而对照组仅变化8%。通过SEM观察到生物凝胶形成15μm的触须状结构,沉淀实验证实处理组颗粒有效半径(ER)增加8%但速度降低17%,证明体积增加无法抵消生物凝胶的减速效应。
"生物凝胶诱导的颗粒减速源于密度降低与阻力增加的组合"部分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测定发现,生物凝胶过剩密度(Δρ=0.005 kg/L)仅为藻类颗粒(Δρ>0.105 kg/L)的1/20。数学模型模拟显示,8根45°倾斜触须可使颗粒速度降低30%,其中浮力贡献仅占30%,主要减速机制来自触须增加的流体阻力。
"生物凝胶积累对海洋颗粒的环境影响"部分计算表明,在典型夏季百慕大海域(2×109 biogel/L),200μm颗粒每沉降100米会因吸附3-12%体积的生物凝胶而减速7-29%。这解释了近期在缅因湾观测到的含透明外聚合物颗粒(TEP)的颗粒减速现象。
结论部分指出,生物凝胶在表层海洋促进颗粒聚集,在透光层以下则通过"触须效应"减缓沉降。这种双重作用重新定义了生物泵的调控机制:生物凝胶既是碳垂直传输的"启动器",又是其"刹车系统"。该发现对预测气候变化下海洋碳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CO2浓度升高会增加生物凝胶产量,可能进一步强化这种减速效应。研究建立的单颗粒追踪技术为海洋碳循环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