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代谢工程改造:实现高温生物合成1-丙醇的新突破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ngineering the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 Pyrococcus furiosus for 1-propanol production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9

编辑推荐:

  本文报道了利用超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最适生长温度100°C)构建杂合代谢途径生产1-丙醇的创新研究。通过整合来自Metallosphaera sedula的6种酶和Thermoanaerobacter X514的AdhA,结合温度转换策略(98°C→75°C),实现1-丙醇产量0.95mM。研究运用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GEM)分析发现ATP供给是限速因素,为高温生物制造提供了新思路。该体系兼具高温发酵的灭菌成本低、底物溶解度高等优势,对可再生化学品生产具有重要启示。

  

ABSTRACT部分
研究团队针对传统石化法生产1-丙醇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开创性地利用超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Pfu)构建了高温生物合成系统。这种极端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达100°C,通过引入来自中度嗜热菌的异源酶系,成功实现了从糖类到1-丙醇的转化。

INTRODUCTION部分
1-丙醇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当前主要依赖石油炼制。虽然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已被改造用于生产,但中温发酵存在染菌风险大、冷却成本高等缺陷。Pfu作为天然感受态的超嗜热古菌,其基因组已建立精确编辑系统,此前成功改造用于生产3-羟基丙酸(3-HP)等化学品。本研究基于3-HP生产菌株MW130,通过扩展代谢途径实现1-丙醇合成。

RESULTS AND DISCUSSION部分
策略设计:研究者巧妙设计九步反应途径:前六步采用M. sedula的3-HP/4-HB固碳循环酶(E1-E6),将乙酰辅酶A转化为丙酰辅酶A;后三步利用Pfu内源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和醛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AOR),配合Thermoanaerobacter X514的AdhA完成最终转化。值得注意的是,该途径与乙醇合成存在交叉,导致副产物积累。

菌株构建:通过基因组岛GR1和GR3位点插入两个合成操纵子,包含9个异源基因(7个来自M. sedula,2个来自Thermoanaerobacter)。采用S-layer蛋白强启动子(Pslp)驱动表达,并优化核糖体结合位点(RBS)。通过ΔadhF突变证实内源乙醇脱氢酶对1-丙醇合成影响有限。

温度调控:创新性地采用温度转换策略——先在98°C培养至对数期(1×108 cells/mL),再降至75°C激活异源酶活性。静态培养获得0.49mM产量,而15L发酵罐通过补料策略将产量提升至0.95mM。研究揭示1-丙醇主要在稳定期合成,与细胞生长呈解耦联现象。

代谢瓶颈: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iGEM_Pfu)分析显示:理论最大产量5.9mM远超实际值。通量采样鉴定出12个限速步骤,包括E1羧化酶活性不足等。关键发现是ATP供给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而NADPH供应充足。模型建议通过增强丙酮酸氧化还原酶(POR)活性、抑制ALS支路来优化碳流向。

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
采用天然感受态COM1菌株进行基因操作,通过pyrF标记进行阳性/阴性筛选。代谢物检测采用GC-FID和HPLC-RID联用技术。碳平衡计算涵盖11种产物,包括相容性溶质二肌醇磷酸等特殊组分。随机通量采样采用OptGpSampler算法,模拟1000次获得稳态分布。

CONCLUSIONS部分
该研究首次在超嗜热菌中建立1-丙醇合成途径,产量达mM级。温度转换策略成功解决异源酶热稳定性矛盾,发酵罐实验证实补料可提升产量。代谢模型为后续优化指明方向,特别是ATP供应和途径选择性的改进。这项工作为高温生物制造平台开发提供了范式,其经验可推广至其他高值化学品的生物合成。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