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脑珊瑚Platygyra carnosa环境适应的蛋白质组学洞察:揭示热应激响应与蛋白稳态调控新机制

《iScience》:Proteomic insights into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of the subtropical brain coral host Platygyra carnosa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iScience 4.6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面对气候变暖导致的珊瑚礁退化难题,香港城市大学团队通过整合S-trap与高pH反相分馏技术,首次实现亚热带脑珊瑚宿主>5,000种蛋白质的无标记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湿/干季节差异蛋白模块协同调控环境适应过程,实验验证HSP90B1/HSPA5等枢纽蛋白通过调控应激响应和蛋白稳态(proteostasis)介导温度适应。该研究为珊瑚保护提供了蛋白质组学新视角,发表于《iScience》。

  

珊瑚礁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热带雨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水温度升高已造成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过去30年全球约50%的珊瑚礁已经消失。在这场生态灾难中,科学家们发现不同珊瑚物种表现出显著差异的环境适应能力——其中亚热带地区的脑珊瑚Platygyra carnosa展现出惊人的环境耐受性,能在16-32°C宽温域和剧烈环境波动中保持健康状态。这种"珊瑚界的生存高手"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传统研究多聚焦于珊瑚-虫黄藻共生关系或转录组变化,但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其动态变化更能反映珊瑚的真实适应机制。然而由于技术限制,此前珊瑚蛋白质组研究仅能鉴定数百至数千种蛋白质,这种"管中窥豹"式的研究难以全面揭示环境适应的分子基础。

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团队决心突破这一技术瓶颈。他们选择香港海域Port Island的P. carnosa为研究对象,这个亚热带栖息地的环境参数呈现典型的双季变化:湿季(5-10月)高温(28.35±0.32°C)、低盐(32.61±0.27 PSU)、高溶解氧(128.91±3.58%);干季(11-4月)低温(18.32±0.02°C)、高盐(37.95±0.02 PSU)、低溶解氧(98.91±0.36%)。通过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的六次采样,团队同步记录了环境参数和珊瑚生理指标,发现尽管呼吸速率(R)和净光合速率(Pnet)存在季节差异,但光系统II效率(Fv/Fm)保持稳定,表明白化并未发生。这项创新性研究最终发表于《iScience》杂志。

研究团队开发了整合S-trap微柱与高pH反相肽段分馏的创新方法,使蛋白质鉴定数量提升165%至平均5,115种/样本,创建了迄今最全面的珊瑚宿主蛋白质组数据库。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比较了湿/干季节差异表达蛋白,并运用共调控网络分析揭示环境响应模块。实验室温度梯度实验(16-28°C)验证了自然样本中发现的关键靶点。

"季节性蛋白质组图谱"显示:湿季稳定表达的593种蛋白显著富集于纤毛组装与运动功能(如IFT20、TCTN1),暗示其通过增强异养摄食适应高温;而干季424种稳定蛋白则富集于rRNA加工(如IMP3、NOP2),反映低温下的活跃生物合成。差异分析发现湿季高表达的128种核心蛋白主要参与热响应(如分子伴侣介导的蛋白折叠)和免疫调节,干季高表达的107种蛋白则集中于脂肪酸代谢和光捕获复合体(如LHCA4)功能。

通过共调控网络分析,研究者从5,476种蛋白中鉴定出30个共表达模块,其中4个模块与环境参数高度相关。模块1-2(正相关于温度/pH/溶解氧)形成以HSP90B1、HSPA5、PIK3CB等为枢纽的"热适应网络",功能富集于内质网应激和蛋白折叠;模块3-4(负相关)则以PRPF8、DDX17等RNA加工枢纽蛋白为核心。引人注目的是,这些枢纽蛋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周边蛋白(p<0.001),如HSP90B1与温度相关系数达0.89。

温度梯度实验验证了60种自然与实验室共有的温度响应蛋白,其中HSP90B1和HSPA5作为关键枢纽,通过调控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维持蛋白稳态;而ARHGAP17、CLTA等则参与膜运输和免疫调节。这些发现揭示了脑珊瑚通过"分子伴侣-蛋白稳态-免疫调节"三位一体的机制实现温度适应。

该研究首次在蛋白质组尺度揭示了亚热带脑珊瑚的环境适应机制,突破性地发现:1)环境适应呈现模块化特征,不同环境因子协同调控蛋白质网络;2)枢纽蛋白在环境响应中起核心作用;3)异养营养策略可能是脑珊瑚高耐受性的重要基础。与以往研究的枝状珊瑚(如Acropora)不同,P. carnosa主要依赖宿主自身蛋白调控而非虫黄藻共生来实现适应,这为珊瑚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或可通过调控枢纽蛋白表达来增强珊瑚耐热性。研究建立的深度蛋白质组分析方法也为海洋生物环境适应研究树立了新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研究尚未完全解析虫黄藻蛋白质组的贡献,这是未来需要突破的方向。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理解珊瑚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变得愈发紧迫。这项研究不仅为珊瑚保护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种整合自然采样与实验室验证的研究范式,为预测珊瑚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正如研究者所言:"在蛋白质的舞蹈中,我们找到了珊瑚生存的密码。"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