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实却给研究人员出了道难题。部分链霉菌的遗传操作困难重重,其中 DNA 导入细胞效率低,以及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频率低,成为了两大 “拦路虎”。这使得在对一些链霉菌进行基因改造时,难以稳定地将重组构建体整合到基因组中,导致研究进展缓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莱布尼茨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物收藏中心(Leibniz Institute DSMZ - German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Cell Cultures)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载体,以突破链霉菌遗传操作的困境。
这项研究成果意义重大。pDS0007 载体的成功构建和应用,为难以操作的链霉菌遗传操作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极大地推动了链霉菌相关研究的进展。它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探索链霉菌的代谢途径,发现更多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为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
研究人员开展研究时用到的主要关键技术方法包括:DNA 测序技术(如 Sanger 测序和牛津纳米孔技术 ONT 测序),用于测定质粒和基因组 DNA 序列;分子克隆技术,用于构建各种质粒载体;β - 葡萄糖醛酸酶检测,用于可视化筛选含载体的菌落;31P NMR 光谱分析技术,用于检测膦酸盐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