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消化池中蛋白质降解菌的鉴定:蛋白质稳定同位素探测与宏基因组学揭示关键机制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degraders in an anaerobic digester by protein stable isotope probing and metagenomic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9

编辑推荐:

  在厌氧消化(AD)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存在会抑制蛋白质降解,这一现象机制不明。研究人员通过蛋白质稳定同位素探测(protein-SIP)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不同碳水化合物浓度下的活性蛋白质降解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是主要降解菌,且碳水化合物的抑制作用源于其底物偏好。该研究为优化厌氧消化系统提供了新方向。

  在污水处理的微生物世界里,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技术就像一位 “幕后英雄”,默默处理着各种有机废物。然而,这位 “英雄” 也有自己的 “烦恼”:当处理的废物中既有蛋白质又有碳水化合物时,蛋白质的降解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可难住了科研人员,因为搞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就没办法让厌氧消化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踏上了探索之旅。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方法。首先是蛋白质稳定同位素探测(protein-SIP)技术,它就像是给微生物吃的 “特殊食物”,用含有标记的蛋白质作为底物,这样就能追踪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利用情况。同时,结合宏基因组学技术,全面分析微生物的基因信息,了解它们的种类和功能。此外,还运用了 V3-V4 16S rRNA 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来深入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变化。

研究结果令人眼前一亮。在不同碳水化合物浓度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人员发现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是主要的蛋白质降解菌。在蛋白质降解性能方面,当培养基中同时存在蛋白质和葡萄糖(LPG 组)时,蛋白质的转化不如只含蛋白质的组(UP、LP 组),这从的转化率就能看出来,LPG 组 96 小时后仅达到 75 ± 1%,而 UP 和 LP 组高达 90 ± 6% 。

在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中,通过 V3-V4 16S rRNA 基因扩增子测序,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 Cloacimonetes 在所有培养条件下都占主导地位。而且,在 96 小时的培养过程中,不动杆菌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一些未分类的梭菌目(Clostridiales)细菌也有增长趋势。

从宏基因组分析来看,构建的宏基因组包含了大量的细菌和古菌信息,其中变形菌门在所有已识别的支架中占比最高。

进一步通过蛋白质 - SIP 分析,在 LP 和 LPG 培养中,都能检测到不动杆菌对标记蛋白质的摄取,且大多标记蛋白质为外膜蛋白或孔蛋白。

研究人员还构建了不动杆菌的代谢模型,发现它可能通过厌氧呼吸降解蛋白质,且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等氨基酸是通过三羧酸循环(TCA cycle)进行代谢的。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不动杆菌作为主要的蛋白质降解菌,在厌氧环境中降解蛋白质的机制有了初步的揭示。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其厌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但推测可能是等。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为优化厌氧消化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员建议采用 “feast-and-famine” 的进料策略,先让微生物消耗碳水化合物,再降解蛋白质,同时增加活性蛋白质降解菌的数量,这样就能在不提高 C/N 比的情况下,优化能源生产和氮回收,让厌氧消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污水处理等领域,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