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场景中,外科手术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创伤,还要面临对手术结果的担忧、身体形象改变的困扰等,这些都使得他们的精神世界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过往的研究表明,精神干预对手术患者有着积极影响,如能缓解疼痛、减轻焦虑等,然而,目前外科患者的精神需求却未得到妥善满足。很多关于患者精神需求的研究聚焦于癌症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专门针对外科患者在医院环境下精神需求的研究存在明显空白。为填补这一空白,提升外科患者的医疗体验与康复效果,来自伊朗设拉子医科大学(Shiraz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在《BMC Research Notes》上。
“神圣韧性(Divine Resilience)”:患者在面对住院和手术的困难时,需要与神建立联系以获得内心的平静。这一类别包含两个子类别。一是 “通过与上帝的直接关系获得精神韧性(Spiritual resilience through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God)”,患者们通过祈祷、聆听《古兰经》等方式与上帝建立直接联系,他们相信祈祷能让自己平静,能帮助自己顺利度过手术、恢复健康。二是 “通过与上帝的间接关系获得精神韧性(Spiritual resilience through an in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God)”,患者会向先知和伊玛目寻求帮助,也会请求他人为自己祈祷,他们认为这些方式能赋予自己力量,促进康复。
“治疗过程中的支持性纽带(Supportive Bonds in the Healing Process)”:这一类别包括 “感知存在(Perceiving presence)”,患者认为医护团队、家人的陪伴、关注和互动,以及与其他患者的交流,能让他们忘记烦恼,更好地应对住院和手术的困难;“相互支持(Mutual support)”,患者在身体和精神脆弱时,需要来自各方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同时他们自身也有帮助他人的内在需求;“保持尊严(Keeping dignity)”,患者希望医院营造尊重他人的氛围,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在涉及身体隐私时,他们尤为注重在异性面前的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