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和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报告结局评估:跨越年龄的深度洞察

《Journal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atient-reported outcome assessment of adults and adolesc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 cross-sectional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来源:Journal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2.4

编辑推荐:

  为探究成人(≥18 岁)和青少年(12 - 17 岁)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患病体验并评估特定患者报告结局(PROs)的内容效度,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非干预性、横断面的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成人和青少年的 AD 体验相似,所选 PROs 具有内容效度,这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皮肤疾病的世界里,特应性皮炎(AD)就像一个难缠的 “小怪兽”,困扰着无数人。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范围内,5 - 20% 的儿童和 18 - 20% 的成人都深受其害。AD 的症状,如瘙痒、皮肤干燥、红斑和疼痛等,不仅让患者身体不适,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睡眠被打乱、情绪变得焦虑抑郁、日常活动也受到诸多限制。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等新型疗法逐渐应用,但人们对这些新疗法下 AD 患者的症状和影响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虽然疲劳在 AD 患者中很常见,可针对它的研究却很少,而且现有评估疲劳等症状的患者报告结局(PROs)指标,在用于 AD 患者临床研究前,其内容效度也有待验证 。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来自 GSK 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非干预性、横断面的定性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上,为 AD 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采用了概念引出(CE)和认知反馈(CD)两种关键技术方法。通过电话筛选,招募了美国的、能说英语且确诊为中重度 AD 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依据是否使用过生物制剂将参与者分层。在 90 分钟的访谈中,运用 CE 挖掘患者症状、影响和整体患病体验,进而构建概念疾病模型;借助 CD,利用出声思考法和预设开放性问题,评估针对皮肤疼痛、睡眠障碍和疲劳的 PROs 指标的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全面性,还通过概念映射展示这些指标对 AD 相关概念的覆盖程度 。

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参与者特征:16 名成人和 20 名青少年完成研究,两组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有一定分布特点,且生物制剂初治和经治患者数量相等。
  • 概念引出与模型构建:在 CE 阶段,成人和青少年 AD 的触发因素相似,症状多发生于多个身体部位。共识别出 13 种症状,瘙痒最为常见(成人、青少年均为 100%);还发现 7 个方面的影响,情绪功能受影响最多(成人 94%、青少年 95%)。此外,疲劳在成人中的发生率较高(综合 CE 和 CD 数据,94% 的成人认为疲劳是一种影响),青少年中约三分之二(65%)在被询问时也报告有疲劳症状,且两者对疲劳的归因有所不同。基于这些发现,构建了 AD 概念疾病模型。
  • 认知反馈:多数参与者认为所选 PROs 指标易于理解且相关。如皮肤疼痛测量指标(SP - NRS、PGIS、PGIC)、睡眠障碍测量指标(PROMIS - SD 8a/8b、peds PROMIS - SD 8a)和疲劳测量指标(FACIT - Fatigue、peds FACIT - Fatigue、BFI - item 3)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参与者的认可,概念映射也显示这些指标能较好覆盖相关概念。

研究结论表明,成人和青少年的 AD 体验相似,生物制剂初治和经治患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所选的皮肤疼痛、睡眠障碍和疲劳的 PROs 指标适用于成人和青少年 AD 患者,可用于未来临床研究。不过,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参与者以白人和女性为主,样本的种族多样性不足;生物制剂经治患者样本量较小;部分患者报告的 AD 严重程度与实际不符;部分青少年访谈可能受监护人影响。

尽管存在不足,这项研究仍意义重大。它从患者角度加深了对 AD 的理解,为后续临床研究中 PROs 指标的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 AD 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推动 AD 治疗领域的发展,让患者能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