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类型与抑郁风险的关联:感知室内困扰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 丹麦队列研究

《BMC Public Health》:Housing type and risk of depression –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perceived indoor annoyances and loneliness: a Danish cohort study, 2000–2018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2日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编辑推荐:

  在抑郁症研究中,住房类型与抑郁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人员开展 “住房类型与抑郁风险的关联” 研究,对 14,387 人进行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特定住房类型人群抑郁发病率更高,部分可归因于感知室内困扰和孤独感。该研究为相关干预提供了依据。

  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成为高收入国家人群中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负担。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度过,而现有研究发现抑郁症在公寓和高层住宅居民中更为常见。然而,对于住房类型如何影响抑郁症的发生,科学界尚未有明确结论。此前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如多为横断面研究设计,缺乏对混杂变量的控制,且研究对象多为老年人。因此,深入探究住房类型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寻找潜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丹麦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杂志上。研究旨在探讨丹麦居民住房类型与抑郁症发病之间的关联,并量化感知室内困扰和感知孤独感在这一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为开展此项研究,研究人员采用了基于注册登记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 2000 年丹麦健康与发病率调查(DHMS 2000),通过丹麦唯一的个人识别号,将参与者的相关数据与丹麦国家患者登记处、国家处方登记处、建筑与住房登记处等多个数据库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对参与者多年的追踪,获取其健康和社会状况信息。研究中,抑郁症的诊断依据为首次住院接触或开具抗抑郁药物处方;住房类型分为 7 类,同时考虑了住房保有形式;感知室内困扰通过参与者自我报告的在家中经历的如热不适、光照水平、气味 / 闷热空气、噪音等困扰情况进行衡量;感知孤独感则通过一个单项问题进行测量。此外,研究还确定了年龄、同居状况、社会经济地位(SES)、城市化程度、住房建造年份等多个潜在混杂因素,并在分析中进行了调整。
研究结果如下:
  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与抑郁发病率:研究最终纳入 14,387 名无抑郁症病史且住房类型和保有形式信息完整的个体。其中,多数人居住在自有独立式住宅(49%),居住在租赁公寓的人群中频繁感到孤独的比例最高(4.7%),且公寓居民(包括业主和租户)普遍比独立式住宅居民更容易感知到室内困扰。在平均 9 年的随访期间,2,049 人首次被诊断为抑郁症,整体粗绝对抑郁发病率为每 10,000 人年(PY)158 例,不同住房类型的抑郁发病率有所差异,租赁排屋的发病率最高(每 10,000 PY 239 例) 。
  2. 住房类型与抑郁症的关联:与自有独立式住宅相比,自有排屋、租赁排屋和租赁公寓居民的抑郁症发病率显著更高,调整后的发病率比(IRR)分别为 1.23(95% CI 1.03, 1.45)、1.32(95% CI 1.11, 1.57)和 1.32(95% CI 1.14, 1.53),而其他住房类型与自有独立式住宅的抑郁症发病率差异不显著。
  3. 感知室内困扰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感知室内困扰在租赁公寓与抑郁症的关联中起到 11% 的中介作用,在租赁排屋与抑郁症的关联中起到 6% 的中介作用;感知孤独感在租赁公寓与抑郁症的关联中起到 8% 的中介作用 。补充分析发现,在租赁公寓居民中,噪音、热困扰、低光照水平和气味困扰分别介导了 8%、4%、5% 和 3% 的住房类型与抑郁症的关联;在租赁排屋居民中,热困扰介导了大部分与抑郁症的关联(4%)。
    研究结论表明,居住在自有排屋、租赁排屋和租赁公寓的人群,其抑郁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居住在自有独立式住宅的人群。租赁公寓居民中较高的抑郁症发病率部分可归因于感知室内困扰(11%)和感知孤独感(8%),租赁排屋居民中该关联的 6% 可由感知室内困扰解释。这意味着如果租户能够减少对室内困扰的感知,降低孤独感的频率,理论上不同住房类型之间的抑郁症差异可能会缩小。
    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为制定心理健康政策提供了依据,提示政策制定者和租赁房产管理者应关注减少室内困扰源,如降低公寓噪音、改善租赁房产的采光等。同时,要重视减少公寓和排屋租户的孤独感,可通过设置公共空间、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减少社会隔离。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尽管研究对象在入组时无抑郁症病史,但仍可能存在未确诊抑郁症的个体影响结果;此外,研究存在残余混杂因素的影响,且研究主要基于抑郁症诊断和抗抑郁药物处方,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反映抑郁症的真实情况。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确认这些发现,并探索其他影响住房类型与抑郁症关系的因素和途径,以更全面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