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眠的奇妙世界里,有一种病症正悄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它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有 OSA 的人,在睡眠过程中气道会反复受阻,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频繁出现。这不仅会让他们夜间睡眠质量大打折扣,白天无精打采,还与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像心血管疾病、慢性气道疾病恶化等,甚至会增加死亡风险。
目前,对于 OSA 的分类,常用的是依据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即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来划分轻、中、重度。但这种分类方式近年来却备受质疑,因为对于低通气的诊断定义并不统一。而且,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还受到认知功能、伴随疾病、日间嗜睡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用其他参数,如夜间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低于 90% 的总时间(T90)和睡眠时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低于 90% 的时间百分比(Tc90%),能更好地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病风险。
在代谢组学研究领域,虽然针对 OSA 患者的研究不少,但大多集中在早上采样,对夜间采样以及代谢组动态变化的研究较少。并且,之前常用的非靶向分析方法在不同实验室的重复性不佳,而靶向分析虽重复性较好,可针对缺氧对 OSA 患者代谢组影响的研究却极为匮乏,也没有研究去评估 Tc90% 在哪个值时对代谢组影响最大,以及哪些代谢物类别对缺氧相关的代谢组变化贡献最多。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来自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踏上了探索之旅。
研究表明,OSA 患者的缺氧代谢阈值位于 Tc90% 为 1.8 的水平,这一发现为将缺氧负担参数纳入 OSA 分类提供了有力支持。SM 在确定这个阈值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浓度变化可能与 OSA 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不过,像羟基化鞘磷脂和其他一些代谢物与 OSA 诊断、缺氧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此外,研究虽然存在样本量相对较小、未测量血压等局限性,但也有诸多亮点,比如在夜间关键时段多次采样、严格控制干扰因素等。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 OSA 的研究和临床诊断开辟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 OSA 患者的代谢变化机制,为未来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推动该领域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