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饮食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特殊相关性:正向还是负向?

《Cell & Bioscience》:Special correlation between diet and MASLD: positive or negative?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3日 来源:Cell & Bioscience 6.1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饮食模式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双向关系,揭示了高脂高糖饮食通过SREBP-1c/PPARα/AMPK等通路诱发肝脂代谢紊乱的机制,同时论证了地中海饮食、间歇性禁食(IF)和益生菌等干预策略通过调节肝肠轴改善MASLD的潜在价值,为临床营养干预提供了分子靶点与转化方向。

  饮食与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复杂关系正成为代谢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前沿。这篇深度综述揭示了饮食在MASLD发生发展中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高脂饮食(HFD)通过激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和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导致肝脏脂质合成增加而氧化减少;另一方面,特定膳食成分可通过调节肝肠轴改善代谢紊乱。

在病理机制方面,HFD模型显示,脂质传感器SREBP和CAR的异常激活会促进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表达,同时抑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介导的脂肪酸β氧化。这种代谢失衡伴随着AMPK/mTOR信号通路的失调,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IR)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胆固醇负荷模型(HFHCD)还会触发Toll样受体4(TLR4)/NF-κB炎症通路,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释放,加速肝星状细胞活化。

令人振奋的是,多种饮食干预策略展现出治疗潜力。临床研究证实,地中海饮食(MD)能显著降低肝脏硬度评分,其机制与增加短链脂肪酸(SCFAs)产生、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有关。基础实验则揭示,间歇性禁食(IF)通过上调PPARα促进脂肪酸氧化基因CYP4A10和ACOT2表达。更引人注目的是,特定益生菌如Akkermansia muciniphila能通过肝激酶B1(LKB1)-AMPK轴减少肝脏脂质沉积,而咖啡中的咖啡因则通过抑制A1AR受体改善SREBP-1c核转位。

在转化医学方面,这篇综述特别强调了精准营养的重要性。携带PNPLA3基因GG型的患者对糖分摄入更为敏感,而GCKR rs780094变异体携带者则对MD干预反应更佳。这提示未来MASLD的饮食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实现个体化。

展望未来,靶向肝肠轴的膳食策略如益生元/益生菌联合、时间限制性喂养(TRF)等新兴干预方式,结合传统饮食模式优化,有望为MASLD防治开辟新途径。但需注意长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通过IL-6/JNK通路诱发肝胰岛素抵抗,这提示平衡膳食结构的重要性。这些发现为代谢性肝病的营养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临床转化方向。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