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极端高温对心血管疾病结局影响的性别差异: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Environmental Health》:Sex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extreme hea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3日 来源:Environmental Health 5.4

编辑推荐:

  本综述系统分析了极端高温(heat waves)与心血管疾病(CVD)结局的性别差异,涵盖79项研究(62项纳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温度每升高1°C,女性心血管死亡率风险(RR 1.028)略高于男性(RR 1.018),相对风险比(RRR)为1.008;而发病率无显著差异(RRR 0.996)。研究强调需结合生理机制(如雌激素调节体温)与社会因素(如职业暴露)制定性别特异性干预策略。

  

引言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事件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全球每年约48.9万死亡与高温相关,其中9万例为心血管疾病(CVD)。性别作为关键脆弱性因素,通过生理机制(如雌激素促进散热)与社会行为差异影响高温响应。然而,现有研究结论矛盾——部分显示女性更高风险,另一些则指向男性。本文通过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首次量化高温相关CVD结局的性别差异

研究方法

遵循PRISMA指南,检索2004-2024年PubMed、Embase和Scopus数据库,纳入79项研究(62项温度增量分析,17项热浪研究)。暴露指标分为两类:

  1. ??温度增量??:每1°C升温的CVD风险,通过相对风险比(RRR=RR男性/RR女性)量化性别差异;
  2. ??热浪事件??:因定义异质性(如阈值与持续时间差异)采用叙述性综述。
    统计模型采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DerSimonian-Laird法),评估异质性(I2>50%为高)并校正气候带、纬度等混杂因素。

主要发现

????:

  • 每1°C升温,男性死亡率风险增加1.8%(RR 1.018,95%CI 1.011-1.025),女性增加2.8%(RR 1.028,1.019-1.038);
  • 性别间RRR为1.008(1.002-1.014),提示女性风险略高,但异质性显著(I2=46.6%)。

??发病率差异??:

  • 男性住院风险升高2.3%(RR 1.023),女性1.8%(RR 1.018),RRR无统计学意义(0.996,0.987-1.004)。

??热浪研究??:

  • 欧洲女性(如罗马)对缺血性心脏病更敏感,而德国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风险更高;
  • 北京研究发现老年女性死亡率显著上升,但澳大利亚三城市无性别差异。

机制探讨

??生理层面??:

  • 雌激素通过降低出汗阈值和促进血管扩张增强散热,而孕酮促进蓄热;
  • 男性基础代谢率高,但体脂分布差异可能抵消体温调节优势。

??社会层面??:

  • 职业暴露(男性户外工作比例高)与健康行为(女性就医延迟)可能放大差异;
  • 巴黎案例显示未婚男性因社会隔离风险激增,凸显性别-社会因素交互作用。

局限与展望

  1. 异质性来源:未统一的热浪定义(如持续天数、温度阈值)效应分析缺失;
  2. 性别-年龄混杂:女性预期寿命长导致老年比例高,可能夸大死亡率差异;
  3. 未来需探索湿度交互作用,并开展机制研究(如激素受体通路TRPV1)。

结论

高温相关CVD死亡率存在微弱性别差异(女性风险+0.8%),但发病率无显著区别。制定气候适应政策时,应整合生物学差异(如激素水平)与社会决定因素(如职业防护),尤其关注老年女性与低收入男性等交叉脆弱群体。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