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核基因互作不兼容性:解释鸟类婚外交配导致雄性后代偏倚的新假说

《Journal of Ornithology》:Mitonuclear incompatibility as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for male-biased offspring sex ratios arising from extra-pair mating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来源:Journal of Ornithology 1.3

编辑推荐:

  为解决鸟类婚外交配(extra-pair mating)导致后代性别比例雄性偏倚的机制争议,研究人员提出非适应性假说——线粒体-核基因互作不兼容性(mitonuclear incompatibility)。通过分析北美洲鹪鹩(Troglodytes aedon)种群数据,发现婚外子代孵化率更低且性别比方差显著差异,揭示Z染色体与线粒体基因互作缺陷可能选择性淘汰雌性胚胎,为性比调控提供全新进化视角。

  某些鸟类中观察到的婚外交配(extra-pair mating)导致雄性后代偏倚现象,传统解释为雌性通过获取优质雄性精子实现的适应性性别分配。本研究提出颠覆性假说:线粒体(mitochondria)与核基因(Z-linked genes)编码的细胞呼吸链蛋白互作不兼容,可能选择性影响雌性胚胎存活。由于雌性仅携带父源单条Z染色体,当婚外交配对象(extra-pair sires)的核基因与母系线粒体匹配度低于配偶时,雌性子代存活率显著降低。研究团队以北美洲鹪鹩(T. aedon)种群为模型,发现婚外子代孵化卵比例更高,且性别比方差(skewness)呈现显著差异,符合假说预测。该发现为解释性比调控提供了全新非适应性机制框架,未来可通过检测线粒体单倍型(haplotype)与核基因互作效应进一步验证。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