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记评估小鼠胚胎质量:基于时间序列明场与光学相干显微技术的创新方法

《Communications Biology》:Label-free evaluation of mouse embryo quality using time-lapse bright field and optical coherence microscopy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解决IVF(体外受精)中胚胎质量评估的侵入性和主观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集成光学相干显微镜(OCM)与明场成像的双模态系统,实现了小鼠胚胎从单细胞到囊胚阶段的非侵入性3D动态监测。研究发现第二、三胚胎细胞周期时长与囊胚形成能力显著相关,为优化胚胎筛选提供了新指标,对提升试管婴儿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胚胎质量评估始终是决定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传统形态学评估依赖胚胎学家主观判断,而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虽能揭示遗传异常却具有侵入性。更棘手的是,二维明场(BF)成像无法捕捉胚胎发育的立体动态特征,就像试图通过几张模糊的照片来预测一场芭蕾舞的精彩程度。这些局限性促使科学家们寻找更精准、更安全的评估方法。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创新性地将光学相干显微镜(OCM)与明场成像结合,构建了可置于培养箱内的双模态成像系统。这种技术组合如同给胚胎发育过程安装了"4D显微镜",既能保留传统BF图像的宏观信息,又能通过OCM获得亚细胞级的三维结构数据。研究通过对51个小鼠胚胎长达150小时、每10分钟一次的持续观测,首次揭示了早期细胞周期时序与囊胚孵化能力的定量关系。

关键技术包括:1)定制化双模态成像系统(OCM轴向分辨率2.1μm,BF分辨率1.7μm);2)自动化追踪聚焦算法实现多胚胎并行监测;3)基于Gardner评分系统的胚胎质量评估体系;4)商业来源的冷冻小鼠胚胎培养方案(使用MHM-C培养基,5% O2/6% CO2条件)。

双模态成像系统与实验流程开发

研究人员设计的紧凑型系统成功整合了OCM和BF模块,可同时培养10-25个胚胎。OCM采用850nm光源实现1.0μm横向分辨率,配合自动追踪算法确保长期观测稳定性。这种"培养箱里的实验室"设计完美模拟了子宫环境(37°C,5% O2),解决了传统方法需要反复取出胚胎导致的培养条件波动问题。

时间序列OCM揭示胚胎三维微结构

从单细胞到孵化囊胚的全过程观测中,OCM展现出独特优势:在2细胞期可清晰分辨细胞核(BF无法显示),在8细胞期能识别细胞极性特征,囊胚期则能准确定位内细胞团(ICM)和滋养层(TE)。特别是通过3D重建技术,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囊胚孵化位点(A-D位点)的分布规律,其中A位点(1-2点钟方向)出现频率最高。

细胞周期时序指示囊胚质量

最具临床价值的发现是:第二胚胎细胞周期(ECC2)和首个卵裂球细胞周期(cc2a)的延长与囊胚形成显著相关(p<0.01)。成功孵化囊胚的ECC2平均比失败组长约3小时,这与人类胚胎研究中"发育节奏决定潜力"的假说形成有趣呼应。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时序参数仅影响孵化能力,与ICM或TE质量评分无显著关联。

细胞核对称性与极性分析

尽管2细胞期的核体积对称性比率(较大核体积差值/较大核体积)与胚胎发育结局无统计学关联,但OCM首次实现了对8细胞期极性的无标记观测。通过3D分割技术发现,部分细胞核偏向卵裂球外侧的分布模式,这为研究细胞命运决定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讨论部分强调,该研究建立了首个将胚胎早期动态与发育结局相关联的定量模型。OCM的亚细胞分辨率使研究者能像"阅读胚胎日记"般追踪每个关键事件,而双模态设计则兼具临床实用性与科研深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系统采用的1.68mW激光功率远低于ANSI安全标准,解决了传统荧光成像的光毒性顾虑。

这项技术的临床转化前景广阔:首先,可开发基于ECC2时长的自动化筛选算法;其次,3D成像能识别传统BF遗漏的异常特征(如多核现象);最后,该系统为优化培养条件(如氧浓度、培养基配方)提供了精准评估工具。未来通过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处理海量3D数据,有望建立更精准的胚胎潜力预测模型。

正如研究者所言,这项技术"既是一台显微镜,更是一个发现平台"。它不仅改写了胚胎评估的标准流程,更开辟了研究生命最初奥秘的新途径——在不打扰的情况下,聆听胚胎自己讲述的发育故事。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