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mal Behaviour》:The impact of body temperature on predation avoidance behaviour in a wild insect
编辑推荐:
为探究体温(Tb)对昆虫躲避捕食者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野生蟋蟀(Gryllus campestris)为对象,测量不同体温下其逃跑速度。结果发现,雌性逃跑速度随 Tb 升高而加快,雄性则无此变化。该研究为理解气候变化对昆虫的影响提供依据。
在奇妙的自然界中,温度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掌控着动物们的生存、生长和繁衍。对于变温动物而言,体温(Tb)更是与它们的各项生理功能和行为息息相关。在众多与生存紧密相连的行为里,躲避捕食者的能力无疑至关重要。过往研究已发现,蜥蜴的捕食风险响应与体温存在关联,温暖环境中体温较高的蜥蜴面对捕食风险时倾向于立即逃跑,而低温环境中的蜥蜴则更可能采取攻击策略。然而,昆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员,尽管它们数量庞大且生态意义重大,但我们对温度如何影响昆虫在自然环境中躲避捕食者的能力却知之甚少。这一知识空白,就像一块拼图中缺失的关键部分,让我们难以完整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将目光聚焦于西班牙北部草地上的野生蟋蟀(Gryllus campestris)。这种蟋蟀有着独特的生存策略,它们会挖掘洞穴,若遇到潜在的捕食者攻击,便会迅速逃入洞穴寻求庇护。研究人员想弄清楚,在自然环境下,蟋蟀的体温究竟会对其逃跑速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两性之间在这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imal Behaviour》上。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他们在西班牙北部的 “WildCrickets” 草地建立研究场地,捕捉野生蟋蟀若虫并放入人工洞穴进行适应。利用红外(IR)数字视频摄像机 24 小时监控蟋蟀的活动,记录其行为和发育阶段。通过红外测温仪直接测量蟋蟀的体温,使用 GoPro Hero 11 高速摄像机(240 帧 / 秒、2.7K 像素)记录蟋蟀在受到模拟捕食刺激时的逃跑过程。最后,借助 R 语言中的 “lme4” 包构建线性混合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Tb、性别与逃跑速度的关系:研究发现,Tb 与逃跑速度的关系在雄性和雌性蟋蟀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b 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雌性对 Tb 的升高较为敏感,体温越高,其逃跑速度越快;而雄性的逃跑速度则与体温没有明显关联。
- 影响逃跑行为性别差异的因素:分别分析两性在体重、Tb、离洞穴的距离以及朝向等方面的潜在差异后发现,雄性和雌性在这些特征上相似。这表明这些因素并非导致两性逃跑速度对体温响应不同的原因。
- 对逃跑速度性别差异的潜在解释: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影响逃跑速度的性别与 Tb 的相互作用,是否由蟋蟀逃跑前离洞穴的距离或朝向差异所驱动。结果发现,Tb 对蟋蟀选择离洞穴的距离没有影响,虽然 Tb 对朝向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温度升高时,蟋蟀更可能背对洞穴入口),但两性在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无法解释雄性逃跑速度不受 Tb 影响的现象。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首次揭示了野生蟋蟀中体温与逃跑速度之间的性别特异性关系,挑战了以往认为昆虫逃跑速度普遍随体温升高而加快的认知。研究推测,雄性蟋蟀可能在逃跑能力与吸引雌性等其他特征之间存在权衡,比如它们将更多的时间和能量用于唱歌吸引雌性以及保卫洞穴,导致用于奔跑的肌肉投资有所不同。而雌性则可能在适宜环境下更注重反捕食能力,在较差环境下节省能量。此外,考虑到未来气候预计会显著变暖,这种性别与 Tb 对逃跑速度的相互作用可能广泛存在于其他昆虫和变温动物中,这可能会影响种群动态,甚至导致性别比例失衡。同时,气候变暖还可能改变其他行为和生理特征,影响捕食者 - 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过,目前研究仅针对一种昆虫在野外的情况,未来还需要对更多种类的昆虫和其他变温动物进行野外研究,并且纳入更多影响反捕食行为的因素,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复杂的生态现象。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