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癌细胞也会“自我减压”
癌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恶性增殖所致。但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研究公报称,他们发现部分癌细胞也会“自我减压”,并不会无休止地增长,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会产生一对起到相互抑制作用的蛋白。 在大多数人体细胞中,Myc基因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变得极度活跃,由此细胞会产生过多的Myc蛋白。此前实验已显示,Myc蛋白数量增多,会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癌症形成。 Myc蛋白会让自己附着在细胞核的基因物质上,确保基因物质处于活动状态。目前,科学家们知道Myc蛋白能通过这种“附着”与细胞内数以万计的基因结合,但对癌细胞的分析显示,Myc蛋白只激活了与其结合的数百个基因,这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德
-
斯坦福大学:快速检测I型糖尿病纳米芯片问世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廉价的便携式微芯片,可以在Ⅰ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快速检测出那些高风险人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芯片不仅能高效广泛地预诊出糖尿病人,还有助于提高全世界的糖尿病护理水平,帮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历史,开发新疗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7月13日的《自然·医学》网站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3日报道,目前的糖尿病主要分两种——Ⅰ型和Ⅱ型。二者都有高血糖特征,但病因和治疗方法都不同。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类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健康组织,使身体停止制造胰岛素。当病人自己的抗体攻击胰腺的胰岛素生产细胞时,这种病就开始了。自抗体只出现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而在Ⅱ
-
饮食或可调节生物钟
食物不仅滋养身体,而且还可能影响机体内部的生物钟。近日,日本研究人员在《细胞报告》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报告为如何通过饮食控制来调节生物钟、帮助患者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表明胰岛素也可能参与了生物钟的“重新设定”。内部生物钟的“昼夜节律”调控身体的众多生物学过程,生物钟使能基因在一天中合适的时间最大化表达,从而允许生物体适应地球的自转。但是,生理和环境之间的节奏不同步,不仅降低了生理性能,还给不同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和癌症带来显著高发风险。日本科学家Makoto Akashi博士指出,生物钟的变化涉及两个主要途径。第一,生物钟响应光,这一点已经得到非常好的理解。第二,生物钟
-
精神病治疗踏上迷幻之旅
在美国纽约大学牙科学院的一个小更衣室的角落里,有一个400公斤的保险箱。里面存放着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塑料瓶。每天,两个人会进入这个房间,打开保险箱,取出瓶子并进行称重,以确保里面的物品储存良好。这种粉末就是裸盖菇素,致幻蕈类中包含的一种活性物质。自2009年起,精神病学家Stephen Ross就开始为癌症患者使用裸盖菇素。他认为这能够降低面临死亡的人们的焦虑和痛苦。他的研究将有助于为首次裸盖菇素III期试验铺平道路。如果研究成功,医生便能在数年内为焦虑的癌症患者提供这种药物。利用迷幻剂治疗患者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科学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进行了试验。但领导裸盖菇素研究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
生物学家发现蝎子是杰出建筑师
作为冷血动物,蝎子依靠环境中的能量来调节它们的体温。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平台为蝎子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温暖的环境,让它们在夜晚外出搜寻食物前增加体温。 研究人员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捕捉到野生的中东金蝎后,使用熔融铝填充到它的洞穴中来制作洞穴铸模。熔融铝凝固之后,研究人员挖掘出来并且使用一台3D激光扫描仪和软件进行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蝎子的洞穴拥有一种非常复杂的设计,先是一条简短的垂直通道作为入口,深入几厘米之后就会到达一个水平的平台。蝎子洞穴随后就会向下急剧下降,最终在底部形成一个洞穴。这种凉爽而潮湿的洞穴中,蒸发丢失的水分达到最小化,为蝎子躲避的热量提供了一个庇护所。
-
卷入论文造假风波 台“教育部长”辞职
因卷入论文审查造假风波,台湾“教育部长”蒋伟宁昨日辞去职务。“行政院长”江宜桦表达慰留,最后勉予同意。蒋伟宁表示,他辞职完全没有任何遗憾。预计将回大学继续教书蒋伟宁请辞的理由是,他虽然连续两天开记者会说明情况,但外界仍质疑不断,要其去职。如果留下来,会对政务有影响,故选择辞职。预计他两个月后将回中央大学教书。“教育部长”职务暂由“政务次长”陈德华代理。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科技部”学术伦理审查委员会上周已经启动,经清查发现有40几篇被英国期刊撤下的文章和“科技部”补助的研究计划有关,涉及的学者高达十几人,蒋伟宁是其中之一。“科技部次长”林一平表示,不排除请蒋伟宁到委员会上说明,英国期刊所
-
研究发现老年人营养状态不佳易患痴呆症
俗话说,粗茶淡饭保平安,老年人往往倾向于吃清淡的东西,而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研究所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老年人健康诊断的血液检查项目中,如果红细胞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白蛋白值低的话,认知能力降低的危险将是数值较高老人的2至3倍。这一结果显示,如果老年人营养状态不良,将来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上升,因此老年人应该注意摄取各种丰富的营养。该研究所研究员谷口优率领的研究小组,对居住在群马县和新潟县的1149名7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态进行了调查,将那些被怀疑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的老人排除在外后,对其中的873人进行了平均2.7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小组将调查开始时的红血球数、高密
-
研究称好友之间基因可能相似 味觉基因最雷同
西方有句谚语:朋友是我们选择的家人。美国一项新研究从遗传学角度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朋友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在基因上确实有一定相似性。这项研究14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参与研究的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詹姆斯·福勒说:“全基因组分析表明,平均而言,我们与我们的朋友具有遗传上的相似性。与陌生人相比,我们选择做朋友的人通常与我们有着更多相似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福勒与耶鲁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分析了近2000人的约150万个基因变异标记。他们发现,从统计学角度看,朋友之间有约1%的相似基因,这相当于拥有共同玄祖父母的人之间的基因相似度。研究人员表示,1%看上去不多,但
-
快速检测I型糖尿病纳米芯片问世 不含放射性材料
科技日报讯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廉价的便携式微芯片,可以在Ⅰ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快速检测出那些高风险人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芯片不仅能高效广泛地预诊出糖尿病人,还有助于提高全世界的糖尿病护理水平,帮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历史,开发新疗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7月13日的《自然·医学》网站上。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3日报道,目前的糖尿病主要分两种——Ⅰ型和Ⅱ型。二者都有高血糖特征,但病因和治疗方法都不同。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类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健康组织,使身体停止制造胰岛素。当病人自己的抗体攻击胰腺的胰岛素生产细胞时,这种病就开始了。自抗体只出现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
-
7月3日《自然》杂志精选
关于非线性光学材料的一个新视角“多量子阱半导体异质结构”已经通过人工方式生成,它们能产生有用的非线性光反应,远远超过传统非线性光学材料所产生的反应。但它们的应用范围受到几何限制,因为它们要求入射光垂直于半导体层被偏振。现在,Jongwon Lee等人通过将一个等离子激元元表面耦合到半导体异质结构上发现,这种几何限制可以被除去,从而消除了这些非线性光学元件在使用上所受到的取向限制。以先天免疫系统为目标治疗肺结核继能抵抗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以及由HIV的流行所造成的并发症出现之后,肺结核正在重新成为对公共卫生的一大威胁,而目前仍没有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效的疫苗。现在,美国各地以及巴西、中国和印
-
顶级科学家张毅Nature子刊发表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高等生物的基因组DNA储存在细胞核中,这些DNA环绕着由四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形成碟状的核小体结构。基因组DNA以这样的形式包装成为染色质,使DNA受到良好的保护。这种核小体包装不仅有助于储存遗传信息,也涉及了细胞内的多种调控,尤其是各种以DNA为模板的过程。核小体在细胞中是否还有其他的功能呢?由于核小体删除会导致细胞死亡,此前人们的诸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受精过程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在这一过程中,卵子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合子(受精卵),包括卵子激活、调整和两性原核融合3个主要阶段。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DNA会被从头装配成核小体结构。(延伸阅读:Natur
-
Nature:阻遏癌症恶病质
生物通报道 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让更有效地治疗恶病质(cachexia)变得前景光明。恶病质是一种严重的机体代谢紊乱,它发生于近一半的癌症患者中,表现为肌肉和脂肪严重丧失并伴有体重减轻、疲劳和虚弱,这使得患者无法耐受可拯救生命的潜在治疗方法,提升了癌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尽管人们尝试了许多的策略来扭转这种状况,却无人取得很大的成功(延伸阅读:Science:揪出癌症恶病质的“肇祸者” )。在发表于7月13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Bruce Spiegelman博士领导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证实,当给予一种抗体阻断肿
-
科学牛人再发Nature综述:如何对付癌症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Robert A.Weinberg身上笼罩着一道道绚丽的光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着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他曾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癌基因Ras和第一个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医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从事肿瘤学研究的学者可能都读过他的两篇癌症综述文章,其中第一篇The Hallmarks of Cancer介绍了肿瘤细胞的六大基本特征,被称为肿瘤学研究的经典论文,到目前为止,这篇论文已经被引用了上万次。近期Weinberg教授与另外一位学者再次发表综述,探讨了癌症干细胞带来的挑战。这一综述发表在Nature Reviews D
-
Cell Stem Cell:叩开干细胞的家门
生物通报道:人类造血干细胞(HSC)可以通过造血过程生成成熟的血细胞,包括免疫系统的细胞。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解析调控造血干细胞功能和分化的具体机制。但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因为HSC只存在于骨髓的特殊区域(niche),体外培养很难重现这样的环境。要对人类造血干细胞进行深入分析,就需要一个能够移植和维持人类造血干细胞的宿主。然而,现有的一些动物模型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开发一个移植和分析人类造血干细胞的优化模型,Dresden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构建了携带Kit突变的免疫缺陷型小鼠。这种模型可以无视物种屏障,让移植的HSC直接替代内源造血干细胞,不需要事先进行放射性处理。这一成果于七
-
Cell子刊揭示癌转移的全新途径
生物通报道: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循环肿瘤细胞优先过血流将乳腺癌扩散到腹部的特殊脂肪组织,肿瘤细胞在那里生长并转移到其他器官。这项研究于七月十四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Cancer Cell杂志上。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卵巢癌主要通过直接的表面接触扩散到其他腹部器官,并未认识到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发现了卵巢癌转移的一条全新途径,为预防卵巢癌的复发和转移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的资深作者Anil Sood教授说。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CTC转移到大网膜依赖于HER3,大网膜是覆盖和支持腹部器官的组织。人们可以将HER3作为卵巢癌的生物学指标
-
两篇Nature文章: 深入探究Myc的功能机制
生物通报道 在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Myc基因表达受到严格调控,而在人类癌症中往往出现调控异常,此外,研究表明在小鼠中Myc异常表达可引发癌症,表明健康细胞和癌症中Myc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一定存在着差异。发表在7月9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两篇新文章,提供了有关Myc在正常和癌细胞中发挥不同作用的一些新见解,并证实了Myc可选择性地调控基因表达。如Myc一类的转录因子通常是通过结合到靶调控DNA区域上,抑制或促进转录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Myc调控了与代谢和细胞生长相关的一些特异基因。然而在2012年,科学家们却发现Myc可以促进细胞中几乎所有的信使RNA转录
-
英国科学家进行家猪外显子组测序
家猪(Sus scrofa)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根据世界粮食组织的统计,中国境内的家猪为占全球总数一半。同时家猪也因其与人类及其相近的遗传背景,而成为生物医药领域重要的动物模型。掌握完整、准确的家猪基因遗传与性状相互关系,对无论农业生产的发展、亦或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早在2005年家猪基因组已由中国与丹麦科学家共同完成测序,在2012年又有多个品系家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完成并公开。这些公共数据推动了全球研究者对家猪进行更深入的遗传相关研究。最近,一组英国科学家利用家猪基因组测序数据及基因注释信息,设计了家猪外显子组捕获探针并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1此次家猪外显子组探针
-
JCI:用TRAP小鼠检测急性肾损伤
生物通报道:目前,南加州大学(USC)的干细胞科学家,建立了一种“TRAP小鼠”来捕获肾衰竭的早期症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他们的新转基因小鼠品系,使用一种称为TRAP的技术,从各种实体器官中提取细胞和遗传信息。在2008年11月出版的《细胞》(Cell)上,美国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细胞特异性标记技术,将一种荧光标签附加到目的细胞的蛋白质生产机器——核糖体上。然后,科学家们可以收集标记的核糖体,确定哪些活性基因正在命令这些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科学家们将这种基因标记方法称为翻译核糖体亲和纯化(t
-
Cell Stem Cell综述:干细胞免疫调控
生物通报道:免疫系统是我们机体对抗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组织发展,内环境稳态和伤口修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科学家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体液成分也有助于损坏组织的再生,比如四肢、骨骼肌肉、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出现的损伤,因此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7月Cell Stem Cell就这一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来自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两位学者以“Immune Modulation of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on”为题,探讨了组织出现损伤,干细胞进行替换过程中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几个关键发现,从中描述了免疫介导再生的临床条件,并指出了组织再生的免
-
Nature 子刊:让干细胞变身的遗传秘方
生物通报道 能够在实验室中安全、可靠地生成人类血液中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向着现实迈进了关键的一步。在发表于今天《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由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干细胞研究员Igor Slukvin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称,发现了获得“空白状态”( blank-slate)干细胞,并将它们转变为构成人类血液的红细胞及大量白细胞的两个遗传程序。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确定了在发育的最早期阶段自然本身是如何生成血液产物的。这一研究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工具来生成这些细胞,探讨血细胞的发育机制以及生成临床相关的血液制品。Sluk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