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基因组测序揭示电鱼的惊人秘密
生物通报道 第一次,研究人员完成了对电鳗(electric eel)的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揭示出了带有发电器官的鱼类如何在生命史中进化6次,实现体外发电的惊人秘密。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阐明了被利用来进化出这些复杂的新奇器官的遗传蓝图。密歇根州立大学、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Systemix学院共同领导了这一研究。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密歇根州立大学动物学家Jason Gallant说:“这些在6个鱼类种群中完全独立进化的像发电器一样的复杂结构,似乎共享了相同的遗传工具箱,这真是令人感到兴奋。利用基因组学,生物学家们开始了解到进
-
中科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6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分别代表中科院和广东省政府签署了相关项目合作协议。会议宣布,在前期相关具体项目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统一的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在广东省落户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听取了相关项目关于建设和筹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协调。白春礼在讲话中指出,在广东建设大科学装置,既是中科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战略布局,也是通过院省合作支持建设创新型广东的
-
应对抗生素耐药性无国界 国际社会呼吁采取统一行动
新华社海牙6月26日电 为期两天的“抗生素耐药性”部长级会议26日在此间闭幕。与会代表一致呼吁,国际社会应高度重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并采取切实行动加以应对。来自世界卫生组织40多个成员国及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在会议中讨论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及相关的情况和最新研究进展。他们认为,抗生素耐药性已对人类健康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全球需要采取统一行动加以应对,在人类及动物医疗救治中注重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根据会议通过的相关决议,与会各国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一起制订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行动计划。计划应包括在公众意识、卫生、管理、监督、科研以及新型抗生素研发等多个领
-
瘫痪病人首次用意念驱动自己的手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克什纳医疗中心和巴特尔研究所合作,取得了一项创新性成果,让瘫痪病人第一次用大脑直接驱动自己的手和手指!23岁的伊恩·伯克哈特成为第一个使用“神经桥”(Neurobridge)的四肢瘫痪病人。神经桥是一种用于脊髓损伤病人的电子神经支路,就像一种高清晰的肌肉刺激“管套”,将病人的脑和肌肉直接相连,让他们能按自己的意愿实现对自身肢体功能性控制。伯克哈特4年前在一次跳水事故中瘫痪,参与了这项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实验。据每日科学网站6月25日报道,在实验中,伯克哈特的脑信号能绕过受伤脊髓驱动他的手。“这很像心脏搭桥,但不是血管支路,而是脑电信号支路。”
-
研究表明基因与情绪密切相关 可影响快乐程度
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表明,人体内一种名为“5—HTT”的基因与情绪密切相关,这种基因变体的不同长短组合能影响生活快乐程度。研究者通过让97名被试者观看带有正面、中性、负面三类信息的图片,发现5—HTT基因有3种变体,基因变体较长的人明显更具备抗拒负面信息的能力,而另两种较短的变体会增大抑郁和自杀危险。我们知道,5—HTT基因通过激素作用于人体,是决定血清素对大脑作用的重要因素。血清素是一种在神经细胞间传递化学信号的激素,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很多抗抑郁药的作用原理正是建立在调节血清素水平的基础上来发挥作用的。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另一项发表于2011年的研究的支持。这项研究发现,5—H
-
研究显示男人或比女人更情绪化 只是不习惯表达
众所周知,女人善感,容易情绪化。然而,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比女性更情绪化,观看温情视频时受感动程度是女性的两倍,不过他们惯于不去表达,即便内心在流泪,面上可能仍是一派淡然。英国心理学研究结构“思维实验室”的神经心理学家戴维·刘易斯带领研究小组征募15名父亲和15名母亲参与实验,让他们观看一系列图片和视频,包括甜蜜、滑稽、激励和温情4种类型。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用皮肤电导电极连接志愿者的手指,来检测他们情绪变化引起的生理反应。结果显示,当观看甜蜜、滑稽、激励三种类型图片和视频时,男性志愿者的情绪反应略大于女性。而当观看温情类型图片和视频时,譬如一名士兵从战场归来与女儿团聚,男性志愿者情绪变化带来
-
可杀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病毒
生物通报道:根据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不引起疾病的病毒,可杀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并杀死由小鼠中由这些细胞发展起来的肿瘤。了解这种病毒如何杀死肿瘤,可能会带来新的乳腺癌治疗方法。腺相关病毒2型(AAV2)可感染人类,但是不会引起疾病。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这种病毒对各种侵袭程度乳腺癌和HPV(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宫颈癌细胞的影响。该病毒可在肿瘤细胞中启动细胞凋亡——自然的细胞死亡,而不影响正常的细胞。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特聘教授Craig Meyers博士称:“乳腺癌的治疗仍然很困难,因为有多个信号通路可促进肿瘤的生长,对治疗产生耐药性。”信号转导通路涉及细胞中协力控制细胞
-
多家知名机构联合发表基因组测序“通用语”
生物通报道:美国军队传染性疾病医疗研究中心(USAMRIID)牵头多家知名机构,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的mBio杂志上发布了病毒基因组测序的一系列标准,为从事病毒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通用“语言”。文章的资深作者,USAMRIID的Gustavo Palacios博士介绍道,这些标准是多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协作的结果,包括Broad研究所、J. Craig Venter研究所、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马里兰大学和Johns Hopkins大学。“我们让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出来一个有意义的结果,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就,”他解释道。作者们指出,基因组是生物体内的遗
-
Nature:新型靶向性癌症疫苗
生物通报道 星形细胞瘤和少突神经胶质瘤是神经胶质瘤的两种亚型。这些无法治愈的脑肿瘤都是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类支持细胞——胶质细胞。低级别的神经胶质瘤生长相对缓慢,以一种弥漫的方式扩散至整个大脑,很难通过手术完全清除。在许多情况下,化疗和放疗的疗效非常有限。神经胶质瘤可发展为极具侵袭性的胶质母细胞瘤(延伸阅读:北京师范大学PNAS发布新型肿瘤分类法)。低级别的神经胶质瘤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超过70%的病例肿瘤细胞中显示相同的基因突变。这一相同的DNA“错误”导致了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中发生特异的单氨基酸置换。因此,大多数的癌细胞没有遵循蛋白质的原构建计划;在分子序列的第13
-
康毅滨:癌转移基因MTDH 促进乳腺癌干细胞的存活
导读: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转移基因Metadherin(MTDH)能通过与另外一种分子SND1相互作用,促进癌症干细胞的存活和多种乳腺癌的发生,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癌症治疗的新策略。生物通报道: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解析了Metadherin(MTDH)基因诱发乳腺癌肿瘤发生与扩散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26日Cell出版社旗下著名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Cell》杂志上。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普林斯顿大学康毅滨教授,康教授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正教授,曾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过一系列关于乳腺癌转移的重要论文。就
-
Science:艾滋病毒为何难以攻克
生物通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当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某个细胞时,其干扰宿主基因组的位置十分重要,这对于艾滋病毒保持其持久力,以及在之后的时间里,继续感染细胞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27日Science杂志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艾滋病药物抗性研究项目组Stephen H. Hughes博士,这一研究项目组长期从事艾滋病研究,曾发现了HIV-1抵抗AZT(叠氮胸苷或齐多夫定,一种广泛用于治疗艾滋病的防护药物)的抗药机理。自1981年艾滋病首次在美国洛杉机被发现之后,这个被打开的潘多拉最后的礼物蔓延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多年来科学家们展开了与艾滋病病毒的殊死搏斗,最
-
Immunity:免疫细胞也有“隐身衣”
生物通报道: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大量有着不同功能的细胞精诚合作,以确保快速击退病毒或细菌的入侵,让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一员,它们负责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的细胞。NK细胞能够检测到受到压力的自身细胞,对其展开攻击,防止它们转变为有害细胞。然而,这样的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免疫应答会使其他免疫细胞扩增和成熟(例如特异性杀伤细胞或CD8+ T细胞),这些细胞也表现出受到压力的样子,结果很可能成为NK细胞的攻击目标。干扰素提供伪装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Annette Oxenius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揭示了机体避免NK细胞杀死免
-
Nature发现癌基因MYC的主调控因子
生物通报道 根据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共济会癌症中心的一项新研究中,一个导致了20%的癌症的关键致癌基因MYC,其盔甲上或许有一个弱点(延伸阅读:赵可吉教授Cell文章MYC功能机制新学说 )。MYC与非编码RNA PVT1之间的伙伴关系,有可能是了解MYC推动癌细胞机制的关键。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论文的主要作者、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共济会癌症中心成员Anindya Bagchi博士说:“我们知道MYC扩增可引起癌症。我们也知道MYC并不单独扩增。它往往与相邻的一些染色体区域配对。我们想知道邻近的一些基因是否发挥了作用。我们抓住了一
-
微生物测序会忽视一些重要信息
生物通报道:基因组测序应该能够揭示一个有机体的整个遗传组成。对于传染病专家来说,可以用这种技术来分析一种致病菌,以确定它能造成多大危害,以及它是否具有抗生素耐药性。但是,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目前的测序技术会忽视掉一些重要的信息:浮动在细菌染色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核心)外的DNA分离碎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6月25日的《PLOS ONE》杂志。本文资深作者、细菌致病机理和免疫学实验室负责人Vincent Fischetti指出:“目前已经在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中开展了染色体DNA的广泛测序,但是这些序列没有发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DNA元件。因此,所得到的致病菌DNA图谱就可
-
eLife解答达尔文的“谜中之谜”
生物通报道: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将发酵茶叶和啤酒的两种酵母进行杂交,为人们揭示了杂交不育背后的分子机制。研究显示,酵母杂交之后迅速出现了多种生殖屏障,帮助划清种属之间的界限。这项研究使用了非洲人酿造啤酒的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及其近亲红茶菌(S. kombucha),红茶菌是功夫茶的常见成分。上述两种酵母都属于裂殖酵母,而且DNA水平上的相似度达到了99.5%,但它们的杂交后代往往是不育的。Dr. Sarah Zanders领导研究团队找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将这一成果发表在本月的eLife杂志上。研究显示,酵母
-
Nature:癌细胞的“护身符”
生物通报道 每个活细胞的细胞膜上都覆盖着多糖链——被称之为糖衣。在癌细胞上,这种糖衣尤其厚且显著。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的糖外表并非是甜美的东西。这一像蜗牛皮肤一样的、厚厚的粘性外衣是细胞生存的关键决定因素。由称作为糖蛋白的糖修饰长分子构成,这层外衣使得细胞膜发生了某些物理改变,从而细胞能够更好地旺盛生长,由此导致了更致命的癌症。这项关于糖蛋白诱导癌细胞生存的研究在线发表在6月2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学助理教授Matthew Paszek。在康奈尔大学,Paszek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高分辨率显微镜深入研究细胞膜
-
预防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新策略
生物通报道:根据纽约理工学院(NYIT)骨科医学院A. Martin Gerdes教授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服用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有助于恢复它们心脏的激素水平,并预防心脏功能和病理的恶化。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杂志,首次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脏组织中的低水平甲状腺激素,可能是他们患相关心脏疾病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引起低水平的甲状腺,这会导致心脏衰竭。在动物模型中,Gerdes及其同事们发现,服用低剂量活性形式的甲状腺激素T3,可预防心脏病的发展。Gerdes称:“这种治疗方法,能预防基因表达、组织病理
-
NEJM:预防隐源性脑卒中的新途径
生物通报道:芝加哥居民Larry Ambrose在某天夜里醒来,在厨房不能读微波炉上的时间,几天后他被诊断为中风。Ambrose,像所有中风患者的25%一样,经历了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这意味着医生无法确定原因。医生认为,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心跳异常)最常见的类型,可能在患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引起中风。在心房颤动期间,心脏的上腔(或心房)是颤动而不是跳动;这会使血液驻留在心室内,有可能引起血栓。如果血栓从心脏到达大脑,中风就即将发生。为了研究这种关系,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的心脏病学和神经病学研究人员,联手进行了一项为期四年的试验,在55个中心招募了441人。一半的患者
-
华人学者Nature揭示遏制癌症骨转移的miRNA
生物通报道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癌症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前景的小分子,证实其可以阻止骨破坏,因此有可能为骨质疏松症和癌症骨转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靶标。这项研究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这一miR-34a分子属于称作为microRNAs (miRNAs)的小分子家族,miRNAs充当刹车帮助调控了细胞的蛋白质生成量,转而决定了细胞的反应。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miR-34a水平高于正常的小鼠骨量增多,骨质破坏减少。这是由于miR-34a阻断了破骨细胞形成,后者可导致骨骼密度下降,使其容易折断。论文的资深作者、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Har
-
Nature子刊:慢性炎症加速衰老
生物通报道 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炎症有可能是衰老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延缓衰老的新方法(延伸阅读:蔡东升教授Nature解析炎症与衰老 )。在发表于6月24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该研究小组描述了炎症触发细胞衰老,释放包括活性氧簇(ROS)在内的、与衰老过程相关的一些非常强有力的分子的机制。炎症与衰老相关联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猜测炎症不只是衰老过程中一个无害的旁观者。有人认为,炎症有可能引起了老年人中常见的、多种表面上不相关的疾病,导致了寿命缩短。然而,疾病由果推因是一件极其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