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测亚洲禽流感风险模型出炉 可监控H7N9高发地区
6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一个流行病学的数据模型,依据这个数据模型,可以在亚洲发现感染H7N9禽流感高风险的地区。该模型将对现在科学家监控和控制这个重要疾病的努力有所帮助。H7N9是正粘病毒科所属的禽流感的一种亚型,其转移到人类感染后因病发期短、重症率与死亡率均较高而引发社会注意。据《自然—通讯》文章称,中国至今已经遭遇了两轮H7N9禽流感的影响,当中大多数的人类感染案例都被认为是在活禽市场中接触到被感染的禽类所导致的。一轮潜在新的H7N9大流行,正是一个重要公共卫生议题。由于H7N9在禽类上的感染症状不明显,同时亚洲的动物医学资源不足,导致主动监控活禽市场的效果不佳。比利时
-
美开发自体免疫疾病新疗法 可诱导出致病炎症细胞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科学家18日说,他们开发出对自体免疫疾病的一种新疗法,可在动物体内诱导出有效抑制致病炎症细胞、而不会影响正常免疫反应的免疫调节细胞。如果这一技术能成功应用于人类,有可能帮助人类最终攻克自体免疫疾病。人类有许多慢性病,像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以某种方式“滥杀无辜”引起的,这种免疫系统伤害自身组织和器官的疾病被称为自体免疫疾病。目前,自体免疫疾病尚无法治愈,而现有的多数药物则无法区分正常免疫细胞和会发动自体攻击的免疫细胞,所以它们虽然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也消灭了抑制有害细菌和病毒所必需的正常免疫细胞,从长期看会让病人更脆弱。研究负责人、美国国家卫生研
-
院士退出新机制呼唤实施细则
因院士制度改革的背景,近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受到了公众更多的期待。 大会分别通过了两院修订后的章程。媒体注意到,章程的修订主要集中在对院士增选、退出机制的完善上。《中国科学院章程》还被认为是1992年章程设立以来修订力度最大的一次。 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2013年9月,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在庭审时表示,曾花2300万元参选院士。这引发了社会对院士制度改革的新一轮讨论。(详见本报2013年9月18日至11月18日“推
-
研究团队发现纳米金刚石可在短时间内杀死细菌
德国不来梅大学近日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纳米金刚石可像金属银、铜一样有效杀除细菌。 纳米金刚石直径约5纳米(1纳米等于10亿分之1米),约为细菌的二百分之一,可通过含碳化合物在高压容器中爆炸产生。这种灰褐色金刚石粉末在接受不同的热处理后,表面会形成不同的化学基团。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纳米金刚石具有较强的杀菌特性,可在短时间内杀死细菌,而纳米金刚石表面上一种名为酸酐的特定含氧基团似乎是其具有杀菌特性的原因所在。 研究人员说,实验表明,具有杀菌特性的纳米金刚石或可用于生产表面涂层、杀菌剂等。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ACS纳米》上。研究人员尤利娅·韦林认为,在
-
美国《科学》主编给中国科研者的建议
董洁林近几年,中国大幅度增加了科研投入,希望能够为人类的科学探索作出与中国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成就。然而,尽管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对中国科研论文质量的质疑也甚嚣尘上,因此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成为很多中国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者努力的目标,高校和科研单位不惜重金奖励在顶级刊物发论文的作者,而科研工作者群体也时常传出论文造假的丑闻。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全世界学者发论文需求强劲而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成为极度短缺的奢侈品,因此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尖锐批评。基于与一些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同事们在这方面的讨论,最近我书面访谈了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主编Marcia Mc
-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转基因食品是双刃剑
在过去10年中,全球粮食消费量一直高于产量。据预测到2030年粮食需求将会提高30%至40%,全球新一轮粮食危机的到来似乎已无法避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代表米西卡(Percy Misika)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在米西卡看来,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家庭层面,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都较好地保障了粮农安全。而粮食依赖于进口并不会造成粮农安全的问题。然而,他指出,环境的污染、粮食的浪费以及中国城镇化所带来的耕地减少,还有食品安全问题都给中国粮农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粮食产量切勿突然下滑第一财经日报:你担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FAO”)驻中国的代表已有三年,如何评价中国
-
报告称中国留美博士“不归者”占多数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节,许多应届毕业的华裔留学生们正在纠结于海归与不归的问题上。对于在美攻读多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华裔留学生学者们,因在美多年,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已逐步适应美国,但又面对中国经济腾飞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归与不归的抉择更是令他们纠结。根据联邦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与橡树岭科学及教育研究所(Oak Ridge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Education)联合编制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2001年至2011年之间,在美国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华裔留学生们,毕业后多数仍选择留在美国,但选择海归回国的人数比
-
中国大陆18所大学入选亚洲大学排行榜百强
伦敦当地时间6月18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4年亚洲大学排行榜。其中日本以100强大学占20席的绝对优势,仍然位居各国(地区)榜首,中国大陆正赶超日本在这一地区的传统领先地位,新晋4所院校,以18席位居第二。韩国有14所大学入选榜单前10强,位居第三。以下为本次排行榜的几大变化:- 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的“2014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日本在100强中占20席,位居第一,中国大陆迎头赶上,以18席位居第二- 韩国有14所大学入选(其中三所大学进入10强),位居第三- 台湾则退居第四,仅有13所大学入选- 在亚洲院校声望排行榜上,东京大学再次夺魁,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仍然位居第二
-
甲烷检测器可以“嗅出”地外生命分子
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手段正在提高。日前,一支英国与澳大利亚联合研究小组新研制出一种甲烷探测模型,能够更广泛地发现外星球上的生命分子,其或将探测到神秘的地外生命。不过,由人类主动去发现地外智慧生物是否是一种明智的行为,目前尚未有定论。地球的大气层中,至少90%的甲烷气体是由生物体产生的。甲烷因此被认为是生命潜在的迹象,这种地球上最简单的有机分子,出现在其他行星上,也会被视作是生命能否存在的一个指标。但在此前,科学家的甲烷模型的制作方法有失准确,导致甲烷模型并不完整。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6月17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制出了强大的甲烷检测模型。这是一种新型“
-
意大利干细胞疗法遭受质疑 应对伪科学表明立场
6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意大利科学家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有时候研究者必须离开实验室和办公室的舒适环境,向伪科学宣战同时也是为证据的胜利而战,哪怕为此付出代价。他们的文章分享了该国研究人员与“意大利可疑干细胞疗法事件”做斗争的经验和观点,他们的行为亦成为近年来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意大利Stamina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私人组织。该基金会曾声称,已找到改变病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在特定条件下,能将来自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新神经细胞,再利用这些细胞治疗一系列疾病——从肌肉萎缩症、帕金森症到阿兹海默脑退化症都有。一时间求医者众,且患者中包括许多儿童。但是,众多科
-
瑞典研发高科技“帽子”几秒钟检测出中风类型
瑞典研究人员研制出一款高科技“帽子”,通过向大脑发送微波,能够在几秒钟内检测出患者是否遭受了中风,并判断中风原因。发明者说,如果急救人员使用这一装置,就可节省至关重要的时间,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或者降低患者长期偏瘫的风险。中风患者通常要承受肌肉无力、麻痹、行动失调乃至半身不遂的痛苦。大脑血栓引起的中风最为常见,虽然药物干预可以减轻由这类中风所造成的伤害,但治疗必须在三四个小时之内实施,延误了时机很可能会弊大于利。而如果患者是由脑出血导致的中风,则必须先进行扫描检查,直接给药很可能造成致命后果。因此,对医护人员而言,迅速判断是哪一种情况的中风至关重要。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16日报道,这款
-
基因数据表明STAP细胞并不存在
两篇发表于《自然》杂志的关于一种可将成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新方法的争议性论文被指控存在数据篡改和捏造问题。现在,论文共同作者提供的基因数据显示,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细胞并非研究小组声称的那样。该说法也得到了另一个来源的支持——用这种方法制造的STAP细胞(由刺激触发的多能性获得细胞)也许不过是普通的胚胎干细胞。这两项声明都发布于6月16日,无形中给论文首席作者、日本神户市理化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生物学家小保方晴子增加了很大压力,她需要证明STAP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在受到众多质疑后,小保方晴子和其他合著者已经同意撤回今年1月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两篇描述STAP技术的论文。但目
-
张田勘:转基因之争要跳出低层次口水仗
转基因问题要的不是不争论,但最好能跳出低层次口水仗,尤其是根据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进行理性讨论。“反转斗士”崔永元,又迎来新“对手”。据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17日主题演讲时,公开评论崔拍摄的反转基因纪录片“(观点)绝对不是主流,是站不住脚的”。对此崔永元致信反驳,并提议二人在学生面前辩论一次。对于此事,耐人寻味的是崔永元女儿的态度——她请求父亲“不要谈论转基因了”。而这也反映出,很多人已对“挺转PK反转”的论战心生厌倦,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它已变成没完没了的口水仗。更何况,标签化解读、立场站队,充斥于舆论场。许多人稍微控制不住情绪,就会陷入相互攻讦谩骂的烂泥潭。可以断定,在科学研究尚无更
-
NEJM发布基因组和外显子组测序的临床指南
生物通报道:谁也没想到基因组测序技术这么快就进入了临床实践。现在,已经不少医生在测序的帮助下解决了之前难以确诊的疾病,尤其是罕见的儿童疾病。两位著名学者在六月十九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为医生们提供了测序临床应用的入门指南,帮助他们更有效的利用这一新技术。 “这篇文章为医生们提供了可以遵循的基本准则,”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主管Eric D. Green博士说。文章的作者是NHGRI的Leslie G. Biesecker和哈佛医学院的Robert C. Green。文章指出,现在已经有数千名医生为患者制定了基因组或外显子组(CGES)测序的临床方案。据
-
解释Y染色体丢失的新理论
生物通报道:目前,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UT Arlington)的一个研究小组称,他们通过对4000多种甲虫的遗传信息进行研究,提出了关于“为什么一些物种的Y染色体丢失,而另外一些物种(如人类)却保留它”的一个新理论,他们称之为“脆性Y染色体假说”。 生物学家们的想法是,Y染色体的命运,深受减数分裂或精子生产在一个生物体内如何起作用的影响。他们认为,X和Y遗传信息融合或重组的区域,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线索,暗示物种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处于Y染色体丢失的风险。先前的工作认为,Y染色体缺失是因为其携带更少的重要基因。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博士生Heath Blackmon指出,以前对性染色体的大多
-
可减缓卵巢癌扩散的遗传途径
生物通报道:目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一项探究卵巢癌起源的研究发现,一个遗传途径可以减缓卵巢癌的扩散。这项研究结果,部分来自于对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哺乳动物鸭嘴兽的遗传学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6月16日的《PLOS ONE》杂志。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在卵巢癌中处于打启状态的一个遗传途径——涉及piRNA基因。piRNA(Piwi-interactingRNA)是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长度约为30nt的小RNA,并且这种小RNA与PIWI蛋白家族成员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调控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piRNA在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是由于Piwi-piRNA复合物
-
锤炼抗癌的利器——双管齐下
生物通报道:二十世纪初期,医生们发现一些癌症患者在受到病毒感染之后,体内的肿瘤得到了抑制。人们将这些攻击肿瘤的天然病毒称为溶瘤病毒。后来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溶瘤病毒的巨大潜力,开始尝试利用这些病毒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训练免疫系统对癌症发起有效攻击。让免疫来帮忙溶瘤病毒不仅能够直接杀死癌细胞,还能训练免疫系统将癌细胞视为威胁。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是其应答机制的核心。在与病原体经年累月的接触中,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不断得到巩固和更新。人们在这一机制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疫苗(低风险的病毒),让免疫系统学会识别和处理类似的病原体。天花就是这样被消灭的,麻疹、小儿麻痹、带状疱疹等儿童感染也由此得到了控制。溶瘤病
-
Cell综述:基因功能的远程调控
生物通报道:一种蛋白的亚细胞位置对于其功能来说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RNA的定位是调控蛋白位置的一个进化上保守的作用机制。要想了解这些作用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于基础生物学功能,以及疾病发生的病理学原因,掌握基因功能的远程调控机制,必不可少。近期来自剑桥大学的几位学者就以“Remote Control of Gene Function by Local Translation”为题,探讨了基因功能远程调控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以及基因功能空间调控的即时机制。在人类和其他生物细胞中,只有一部分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处于活化状态,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的阶段以及细胞的特定职责。细胞
-
对抗异体骨髓移植感染的T细胞疗法
生物通报道:当患者不得不接受骨髓移植手术时,这个过程会削弱他们的免疫系统。因此,在健康免疫系统中通常受到抑制的病毒,可引起有可能致命的感染。最近,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科学家,与法兰克福、维尔茨堡和哥廷根的同事合作,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为患者提供保守性保护,对抗移植后的这种感染。该方法已经成功地用于治疗几名患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权威杂志《Blood》。人类免疫系统的细胞是由骨髓中的特殊干细胞产生的。在影响骨髓的疾病中,如白血病,必须使用辐射或化疗才能破坏恶化的细胞。随后,必须以健康捐赠者的血液干细胞代替造血系统。由此产生的免疫系统暂时性削弱,所以患者更容易暴露于通常被阻挡的病毒。
-
Nature揪出超级耐药菌的软肋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解决抗生素耐药的竞赛中获得了一个突破性进展。发表在今天《自然》(Nature)杂志上的新研究揭示出了,围绕着耐药细菌细胞的防御屏障的阿基里斯之踵。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出新一波通过打倒防御墙,而非攻击细菌自身来杀死超级细菌的药物铺平了道路(延伸阅读:Nature重要论文:铲除超级耐药菌 )。这一研究发现来得一点也不算太早。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细菌抗生素耐药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甚至数十年来可以治愈的一些常见感染又再次开始肆虐。研究人员针对一类称作为“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展开了研究,由于它们的细胞具有无法渗透的脂质外膜,这类细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