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报:什么是真正的科研成果
有人问我,你现在还要写SCI论文吗?我笑了。我说:“我偶尔写一写博文,博文是我自己亲自写,SCI论文都是研究生写,我只是做修改定稿。” ■汪晓军 不少人诟病当今科技界以SCI论文及论文数量的多少论英雄,我却不这么看。就像高考一样,虽然有许多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算是比较公正的标准。 论文作为科研成果,刚开始时国内的会议论文都算,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都是吃香的。后来有了国际会议,一些国际会议的论文能被ISTP或EI收录,随着三大索引概念的引入,这些国际会议论文比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更牛。 现在国内的一些研究所、工矿企业要升高工等职称,国内外的会议论文
-
美瑞两组科学家破解Y染色体演化历程
Y染色体在演化进程中丢失了大量基因,不过这种丢失基因的过程在大约250万年前就已停止,留下不到100种稳定的祖先基因。4月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遗传学研究文章,对Y染色体的演化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两篇文章共同指出,被精心保留下来的基因是由于剂量原因能保持功能稳定,且与一些其他基因的表达关系密切。 Y染色体是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两条性染色体之一,雄性所具有而雌性没有的那条性染色体即是Y染色体。但不同于与它同源的X染色体,人类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数百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越来越少,只保留了祖先基因的百分之三,而X染色体在进化历程中却几乎保有了全部2000种基因。
-
广东助学贷款生就业率不足24% 还贷或成负担
离2014届大学生毕业的时间不到三个月,就业压力日益逼近,而目前广东全省助学贷款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不到24%,2万多名利用助学贷款上学的孩子,目前工作依旧没着落。昨日,广东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举办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助力成才”专场公益招聘会,为助贷生找工作牵线搭桥。 2.8万贫困生仅6000人找到工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介绍,今年广东有2.8万名助学贷款毕业生,目前已签订第三方协议书的只有6000多人,就业率不到24%,就业形势严峻。贫困生找不到工作,就还不起贷款,这对他们个人以及家庭都是一种负担。省教育厅为了加大帮扶力度,今年增加了两场现场招聘
-
千杯不醉的妙招
我们都有出去喝几杯的经历,多喝了几杯又后悔自己喝得太多了,感觉自己醉得像个傻子。但现在啤酒厂有了喝不醉的一招,喝不醉可以杜绝酒后打架的后果以及醉酒所引发的尴尬。波士顿啤酒公司的合伙创始人吉姆·科赫说,他有一个让人们喝一整夜都不醉酒的技巧。科赫先生说,酵母是喝酒时保持清醒而的关键。他在《时尚先生》的采访中透露,他在喝酒之前吃干酵母,这样他就不醉酒了。他说,技巧就在于开始喝酒前这一茶匙酵母起关键作用。他补充说,要想口感好些,你可以搅拌在酸奶里。他还解释说,在杂货店里就能购买到酵母很便利。科赫先生说,活性干酵母含一种酶叫做酒精脱氢酶,这种酶分解酒精。他说,酒精分子转换成碳、氢和氧,肝脏在分解酒精时也
-
科学家终于解开了困扰人们数十年怪声之谜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种被称作“仿鸭叫”的噪音每到冬天和春天就会出现在南冰洋中,然而它的来源却困扰了研究人员数十年。现在声音记录仪已经揭开了这个秘密,这种声音事实上是南极小须鲸在水下发出的叫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Noaa)东北渔业科学中心的首席研究员Denise Risch说道:“找到这种声音的来源非常困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有几种猜测,但是从来没有人能够真正指出是哪一种物种发出了这种声音。”这种奇怪的声音最早是在50多年前由潜水艇探测到的。那些听到这种声音的人都对这种鸭子一样的声音而感到惊奇。从那以后,这种重复的低频噪音就多次在南极洲和澳大利亚西部水域被记录下。研究人员现在已经有确凿的证
-
陆生食草动物的最早祖先原来是吃肉的
如果你经常食用多汁的牛排、汉堡或者其它肉类,你或许会猜想为何这些动物从一开始就进化成为了食草动物。其实答案就是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植物类食物供它们食用。多伦多大学的古生物学者Robert Reisz教授在一份新闻稿中称:“食草性的进化对于陆地上的生命是革命性的,因为这意味着陆地脊椎动物能够直接获取由陆生植物提供的巨大资源。反之,这些食草动物也成为了大型陆地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最新发现的食肉动物祖先被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史前动物以昆虫和其它小型动物为食。它被发现的骨骼化石只有大约16.5厘米,属于3亿年前一只年轻个体的骨骼,这一日期也比恐龙时代早了大约8千
-
基因突变是延年益寿的“秘方”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通常科学家研究基因突变是因为这与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但却很少知道健康人群也存在着基因突变,甚至包括115岁的超级寿星。目前,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一位115岁女寿星的健康血细胞,发现她体内存在400多个基因突变,但发现她的身体“兼容”这些基因突变。这意味着基因突变并不会导致疾病,同时对于科学家提供人类长寿的重要线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使人类血液不断地补充更新,细胞分裂很容易被人们错误理解,包括血液在内的多数细胞分裂很有可能形成基因突变。严重骨髓性白血病等血癌患者体内存在着数百个基因突变,但科学家并不清楚是否健康白血球细胞也存在基因突变。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研究人员负责
-
癌症研究大师Cell撰写明星抑癌基因新故事
生物通报道 自15年前被首次发现以来,PTEN基因已公认在阻止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当PTEN缺失或发生突变时,恶性细胞可以不受约束地生长,由此导致癌症形成。现在,由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帮助更明确地解释了PTEN发挥其抗癌效应的机制,以及PTEN缺失或改变是如何让细胞走上癌变过程的。新研究显示PTEN缺失和PTEN突变并非同义,其不仅提供了有关肿瘤基础生物学的一些重要认识,还为追寻新的抗癌疗法指出了潜在的新方向。这些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4月2
-
Nature封面:两篇文章解读至关重要的Y染色体
生物通报道:科学家们对多种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Y染色体进化初期的确出现了大量的基因流失,不过在现存物种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当稳定。哺乳动物的XY染色体被认为来自于同一个祖先,只是Y染色体出现了快速的基因流失。这一Y染色体退化理论得到了一些果蝇研究的支持。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两个研究团队(Bellott等人和Cortez等人)向人们展示了Y染色体基因演化的大量证据。研究显示,尽管在Y染色体进化早期出现了快速退化和基因流失,但自那以后哺乳动物Y染色体上的保守基因就非常的稳定(包括鸟类的W染色体)。这些数据体现了进化动力对性染色体的作用,为Y连锁基因在物种间的功能一致性提
-
Cell子刊:帮助修复致癌DNA缺陷的酶Cdc14
A model of the enzyme Cdc14. Red areas have identical amino acid sequences in human and yeast Cdc14. The ideal "key," or substrate, that would fit into Cdc14 is marked by the green and blue structure nestled into a "lock" that is the same in human and yeast Cdc14.生物通报道:最近,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重要的酶途径,
-
Science发表超深度线粒体RNA测序
生物通报道:蒙特利尔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线粒体遗传物质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具有显著的多样性,而线粒体RNA上的修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线粒体基因组中的突变与多种疾病和生物学过程有关,然而此前人们还不了解线粒体转录组中的序列多样性。这项研究通过超深度线粒体RNA测序,首次为人们展示了线粒体RNA编辑的多变程度,文章发表在本周的Science杂志上。“线粒体在细胞中负责生产能量,细胞需要的能量越多(例如肌肉细胞),它拥有的线粒体就越多。线粒体拥有自己的一套遗传物质,即使在同一个体内,线粒体基因组也存在显著的多样性,”文章的第一作者Alan Hodgkinson说。“此外,一个细胞中的线粒体也
-
Cell:绘制人类免疫细胞发育综合图谱
生物通报道 在4月24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由哥伦比亚大学的Dana Pe'er和斯坦福大学的Garry Nolan领导的一个研究人员小组描述了在单细胞水平上绘制细胞发育图谱的一种强有力的新方法。通过将研究单细胞的新兴技术与一种新型的、先进的计算公式相结合,他们构建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类B细胞发育图谱。他们的方法将大大提高研究人员研究所有细胞类型发育过程的能力,使得有可能鉴别出发育过程中导致疾病的罕见变异,最终帮助指导新一代的再生医学研究。Pe'er博士说:“能够探讨这些图谱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许多由于控制我们细胞成分发育过程的分子程序发生故障所致的疾病,以及许多罕见但却
-
Nature子刊:活细胞内单个mRNA剪接变体的定量成像
生物通报道:目前,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利用带有合成DNA尾巴的金纳米粒子,检测和测量活细胞内的肿瘤水平。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4月20日的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Nanotechnology》。由农业和生物工程教授Joseph Irudayaraj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金纳米粒子靶定和结合称为BRCA1 mRNA剪接变体的遗传物质片段,这种剪接变体能显示乳腺癌的存在和阶段。通过检测光与金纳米粒子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特殊信号,可以确定一个细胞中这些mRNA剪接变体的数量。Irudayaraj指出:“这是一种简单而复杂的技术,可用于检测单细胞中的肿瘤和确定其侵略性如何。如果
-
Elife:细胞快速分裂的特殊需求
生物通报道:快速阅读是指用眼睛搜索关键线索,跳过不重要词句的一种技巧。与此类似的是,在选择压力之下生物系统有时也需要快速“读取”遗传信息。这些需要快速读取的基因往往比较小,因为编码的信息量越小,就越容易被快速读取。现在葡萄牙IGC和Algarve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除了片段大小以外,基因结构对于“读取”过程的优化也很重要。这项研究于四月二十二日发表在elife杂志上。Rui Martinho领导的研究团队,对果蝇的前期发育进行了研究。众所周知,细胞周期和基因表达的时机和协调性,对于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在胚胎发育前期细胞分裂得非常快,与此同时它们又需要正确读取基因,以便生成细胞所需的蛋白。(延伸阅
-
Science子刊:谁会从阿司匹林御癌效应中获益
生物通报道 除了能够改善头痛和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阿司匹林又增加了一个有益作用:降低某一特异基因高水平表达人群的结肠癌风险。一个多机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来自两个长期研究涉及近12.8万人的数据和其他材料,获得了这一不同寻常的研究发现。他们发现,结肠中具有高水平特异基因产物1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 RNA的个体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显著地降低了他们形成结直肠癌的机会。与之相比,结肠癌中显示低水平15-PGDH的个体则没有从这一镇痛药中受益。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23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尽管以往的一些实验
-
专家讲解蛋白芯片如何使用:DAPA
生物通报道:蛋白芯片被用于生物学研究已经有三十年历史了,这种高通量工具能追踪蛋白是否存在,其活性及与其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DNA芯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新一代测序技术所取代,但是蛋白芯片技术依然是科学家们手中的一个有力工具,主要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监控免疫反应,以及生物学的其它一些领域中。近年来,蛋白芯片技术不断提高通量和灵敏度,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捕捉和探测蛋白及其相互作用。 “不要对这种技术有什么顾虑”,来自西班牙癌症研究中心的Manuel Fuentes说,“这种方法通量密度高,能得到大量的数据,可以帮助你进行细致分析”。The Scientist杂志汇总了专家们近期在蛋白芯片技
-
江西发现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新华网南昌4月25日电(记者 高皓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4月24日通报,江西发现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患者许某,女,75岁,会昌县人。4月24日,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赣州市所送患者标本进行复核鉴定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患者有禽类接触史。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专家组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诊断该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目前,该患者在赣州市某医院治疗,生命体征平稳。 该患者密切接触者均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未发现异常。
-
英国卫报记者:与公众打交道有助于科研吗?
最近与一些刚开始工作的学者聊天时,我一直向他们强调与那些非学术界人士打交道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学者说我这是在鼓励他们变成名人。当然,这不是我有意去做的事情,但这种回复不能不说是具有代表性的。它反映出这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者的不易:我真的得变成媒体的指导老师或是取悦儿童的人吗?这真的是我想要提高自己职业前景的需要吗? 有人说,这种学者与公众互动的观点是不公平的。与大众互动的理由不仅仅是为了有助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还在于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向公众解释自己做了什么。然而,与大众打交道的动机感觉上仍是实际性多于道德性。我们都知道,这是所有研究共同体,包括基金会、大学领导层、新闻官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媒体
-
科学家打造"虚拟地球" 可模拟生物互动方式
这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球未来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告诉我们,如果所有的蜜蜂消失了,环境会怎么样;大熊猫灭绝后,世界将有什么不同;如果人类从来没有进行过集约化养殖,地球又是怎样一番面貌。这就是微软科学家开发的“马丁利(Madingley)”模型,也是第一个在全球规模上模拟所有生物互动方式的计算机模型。 微软科学院计算科学实验室的德鲁·珀维斯和同事建立的这个“数学世界”,遵循着地球生命所要遵从的同样的基本法则。据《新科学家》杂志4月22日报道,研究小组首先模拟了一个拥有大陆、海洋和全球气候的自然界地球,然后加入各种数字生物“移民”。正如我们生活的世界一样,“马丁利”模型中的生命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
高校里的机关病:安心做学问的人缺乏话语权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当前,高校的行政化色彩体现在哪些地方?行政之手给高校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学术地位再高,没有行政地位,很多资源也和你无关” 李文慧(化名)曾是北京某高校的知名教授,连续多年担任该校某系主任及教务处处长。2011年,因为年龄到限,她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 此后几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围拢在李文慧身边的学生越来越少。“我还有行政职务的时候,每天都有不少学生来找我,有请教学问的、有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