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美拉德反应增强鲢鱼水解产物的益生元潜力:基于短链脂肪酸、微生物组与代谢组学的多维度解析

    研究背景与意义肠道菌群被誉为人体“第二器官”,其失衡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肠道菌群代谢的核心产物,在免疫调节和肠道屏障维护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如何通过膳食干预精准调控菌群仍是挑战。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虽富含蛋白质,却因风味缺陷和功能开发不足长期被低估。此前研究证实鲢鱼水解产物(SCH)具有改善慢性疾病的潜力,但如何通过加工技术提升其益生元特性尚未深入探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将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应用于SCH与低聚木糖(XOS)的复合修饰,通过体外发酵模型结合多组学技术,揭示了S

    来源:Food Bioscience

    时间:2025-05-27

  • 微波辅助水蒸馏与传统蒸汽蒸馏法对留兰香精油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比较研究

    在全球天然活性成分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传统精油提取技术面临能耗高、热敏成分易破坏等瓶颈问题。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作为唇形科重要药用植物,其精油在食品调味、化妆品和杀虫剂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蒸汽蒸馏(SD)法提取存在耗时耗能、成分易降解等缺陷。意大利Biolea Italia农场的研究团队在《Food Bioscience》发表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微波辅助水蒸馏(MAHD)与SD对留兰香精油成分及功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ATR-FTIR(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化学成分,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估抗氧化能力,并选用两种酵母

    来源:Food Bioscience

    时间:2025-05-27

  • 基于高通量筛选与代谢特性解析牦牛奶硬质奶酪中产胺菌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响应机制

    论文解读牦牛奶硬质奶酪因其高蛋白含量(3.43%–6.53%)在成熟过程中易受微生物作用产生生物胺(BAs),这类低分子量化合物若摄入过量可能引发头痛、低血压甚至急性中毒1,2。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规定酪胺安全阈值为20 mg/kg,而传统奶酪中生物胺总含量可达304.18 mg/kg3,4。目前对牦牛奶奶酪中产胺菌的种类及其环境响应机制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青海大学食品科学团队针对这一挑战,以牦牛奶硬质奶酪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富集产胺菌株,并结合氨基酸脱羧酶试验、HPLC定量分析和16S rDNA测序鉴定技术,成功分离出10株产胺菌,包括6株Enterococcus durans、

    来源:Food Bioscience

    时间:2025-05-27

  • 异鼠李素 - 木质素纳米颗粒的绿色制备、表征及其显著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和持久生物活性

    在功能性食品开发领域,疏水性植物活性成分的低生物利用度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瓶颈。异鼠李素(isorhamnetin,ISO)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沙棘、银杏等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虽具有抗炎、抗氧化、抗晕动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其水溶性极低(<3.5 μg/mL),导致口服后难以被机体有效吸收利用,极大限制了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潜力。现有纳米递送系统如胶束、包合物等虽能一定程度改善 ISO 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但普遍存在载药量低(如包合物载药量仅 1.02%)、溶剂毒性较高等问题,亟需开发绿色高效的新型递送体系。为突破这一困境,研究人员开展了以木质素为载体的纳米递送系统研究。木质素(lig

    来源:Food Bioscience

    时间:2025-05-27

  • 及间隔符 综述:咖啡渣在益生元潜力方面的增值利用:一项综述

    综述文章内容Spent coffee grounds (SCGs):a rich source of structural carbohydratesSCG含有相当比例的碳水化合物(Bevilacqua et al., 2023)。其主要结构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素是一种无定形、支链杂聚物,由己糖和戊糖组成。SCG半纤维素富含半乳甘露聚糖和阿拉伯半乳聚糖。半乳甘露聚糖以甘露糖为主链,连接有半乳糖残基(Gorin et al., 1969)。Extraction of SCG - derived hemicellulose and oligosaccharides半纤维素通常占

    来源:Food Bioscience

    时间:2025-05-27

  • 胡芦巴种子总皂苷的膜-树脂联用纯化工艺及其细胞抗氧化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皂苷类成分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备受关注。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作为传统中药,其种子富含4%-8%的皂苷,已被证明具有抗糖尿病、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然而,现有皂苷纯化技术普遍存在有机溶剂消耗大、工艺复杂等问题,且针对胡芦巴皂苷的系统性抗氧化机制研究仍不充分。如何建立高效环保的纯化方法并阐明其细胞水平抗氧化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技术方法概述安徽省膜工程技术公司与相关研究团队合作,采用无机陶瓷膜(孔径50 nm)与AB-8大孔树脂联用技术纯化胡芦巴总皂苷(TSOF)。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估体外抗氧化

    来源:Food Bioscience

    时间:2025-05-27

  • 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在不同 pH 预处理下增强芦丁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递送效率、构象变化及相互作用机制

    芦丁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抗氧化特性的疏水性黄酮类化合物,在生物应用中却因生理屏障限制,面临着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难题,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在食品强化和药品开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突破这一困境,探寻提升芦丁递送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作为载体,构建 SPI - 芦丁(SPI-R)复合物的研究,旨在通过蛋白 - 多酚复合物体系改善芦丁的溶解特性和生物利用度,并深入揭示不同 pH 预处理条件对该体系的影响机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Food Bioscience》上,为黄酮类化合物的

    来源:Food Bioscience

    时间:2025-05-27

  • 综述:白藜芦醇及其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潜在抗肿瘤治疗靶点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属于芪类化合物家族。它广泛存在于谷物、水果和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作为植物的植保素,能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保护植物。在肝细胞癌(HCC)治疗方面,RES展现出巨大潜力。从机制上看,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从而预防癌症发生。在疾病早期,RES可改变控制血管生成、炎症、凋亡、转移、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RES能够诱导异常生长的肝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系(如 HepG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它还能显著减少血管生成和转移这两个晚期癌症的重要标志。并且,RES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使癌

    来源:Food Bioscience

    时间:2025-05-27

  • 食品类型、托盘贴壁装载方式及滑槽长度对冷藏拖车货物温度不均的影响研究

    在冷链物流的版图中,冷藏拖车肩负着护送生鲜食品跨越山海的重任,然而一场隐秘的 “温度战争” 却在车厢内悄然上演。当鲜嫩的生菜、丝滑的巧克力、冰冷的冻肉踏上运输之旅时,密集堆叠的托盘与车厢侧壁的 “亲密接触”,正成为破坏温度均衡的 “罪魁祸首”—— 贴壁装载阻挡了冷空气的自由流动,不同食品因热传导特性差异陷入温度混乱的困境,而滑槽长度的变化更像一双无形的手,拨弄着温度不均的琴弦。如何在这场与时间和温度的赛跑中守护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来自国外的研究团队以科学为武器,在《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上展开了一场关于冷藏拖车温度控制的深度探索。为揭开冷藏拖车温度不均的

    来源: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时间:2025-05-27

  • 互联网使用与老年痴呆症关联的异质性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人群分层分析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痴呆症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有趣的是,互联网这项21世纪最普及的技术,可能成为延缓认知衰退的新突破口。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进行视频社交、获取信息等活动能刺激大脑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但就像降糖药对不同患者效果各异,互联网的"认知保护作用"是否也存在个体差异?这正是日本研究团队试图破解的科学谜题。日本老年学评价研究(JAGES)团队Atsushi Nakagomi等学者在《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发表的研究,首次采用机器学习中的广义随机森林(Generalized Random For

    来源: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时间:2025-05-27

  • 晨练与晚练对睡眠及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差异化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揭示的昼夜节律调控机制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中,睡眠障碍和代谢性疾病如同无形的流行病悄然蔓延。据统计,全球约37%的男性存在睡眠不足问题,而心血管疾病(CVDs)更是长期占据人类死亡原因的首位。这些健康危机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关键因素:持续增长的久坐行为和紊乱的昼夜节律。虽然运动被公认为改善健康的有效手段,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究竟什么时段的运动能带来最佳健康效益?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源于人体精密的内源性生物钟系统。褪黑素(DLMO)的分泌节律、血压的双峰波动(7-10时和18-21时)、血小板聚集性的晨间高峰,这些生理过程都受到昼夜节律的严格调控。既往研究曾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有证据显示晨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波兰版SOC-9-PL量表验证:社会人口学因素与慢性疾病对心理一致感的影响研究

    在健康心理学领域,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 SOC)作为 salutogenic(健康生成)理论的核心概念,一直被视作个体应对压力和维护健康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波兰,尽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引入了SOC-29量表,但缺乏基于代表性样本的验证工具,特别是短版SOC-13的本土化研究明显滞后。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波兰学者在公共卫生、临床心理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国际学界对SOC与慢性疾病、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关联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亟需更多跨文化证据支持。为填补这一空白,奥波莱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与罗兹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采用横断面结合纵向组分的设计,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识别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的血清代谢标志物

    论文解读高血压是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影响着超过10亿人。然而,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只有不到25%的患者能够实现良好的血压控制。非肥胖高血压(J-HTN)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120名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和6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血清代谢物的分析,旨在识别J-HTN的特异性代谢标志物。研究人员首先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系统对样本进行了检测,并通过质量控制(QC)样品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主成分分析(PCA)显示,J-HTN患者的血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大学生社交时差与抑郁症状的非线性关系:基于中国护理学院学生的阈值效应研究

    论文解读凌晨三点的宿舍里,手机屏幕的蓝光映照着大学生疲惫的脸庞——这是全球高校中常见的场景。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一种名为"社交时差"(Social jetlag)的现象正在年轻人中蔓延。这种因工作日与周末睡眠时间差异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已被发现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抑郁症影响着全球3.8%人口,而15-29岁青年群体中,自杀已成为第四大死因。更触目惊心的是,约33.6%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其中睡眠问题被认为是关键诱因。然而,究竟多大的社交时差会触发抑郁风险?这个关键问题至今缺乏精准答案。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研究给出了突破性答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适应性瑜伽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合并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单病例实验设计研究

    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合并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D)的患儿面临着独特挑战。这类儿童常伴有认知延迟、行为问题和情绪失调,不仅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与社交能力发展,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心理与经济负担。尽管传统疗法如行为治疗、职业治疗等对部分功能改善有帮助,但针对共病情况的复杂性,仍需更具个性化的干预手段。在此背景下,瑜伽这一古老的身心练习因其潜在的治疗价值进入研究者视野。然而,针对多重障碍儿童的瑜伽干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缺乏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支持。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印度 S-VYASA 大学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生命早期肠黏膜特征性基因表达谱促进细菌定植以构建健康肠道微环境

    生命早期的肠道微生物组就像一台精密的 “健康播种机”,不仅默默塑造着宿主的发育轨迹,还与一生的健康休戚相关。然而,究竟什么是健康的早期微生物组?年轻的宿主又是如何从万千菌群中 “挑选” 出专属的定植者?这些问题如同迷雾笼罩着科学界。若能解开谜团,或许能为生命早期菌群失调的干预打开新窗口,从源头遏制后续疾病的发生。带着这些疑问,日本杏林大学(Kyorin University)和北里大学(Kitasato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者聚焦于生命早期肠道环境与微生物定植的互作机制。他们以不同周龄的无菌小鼠为 “空白画布”,通过跨年龄的粪菌移植(FMT)实验,试图揭开宿主与菌群之间的 “年龄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性别与年龄对KLF1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交互影响及其在代谢健康中的潜在作用

    论文解读DNA甲基化作为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表观遗传机制,在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Kruppel样因子14(KLF14)因其参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而备受关注。然而,性别与年龄如何影响KLF1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以及这种调控如何关联代谢健康,仍是未解之谜。台湾生物银行(TWB)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大规模人群数据,揭示了性别与年龄在KLF14甲基化调控中的交互作用,为代谢性疾病的精准预防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团队利用Illumina Infinium MethylationEPIC BeadChip技术,检测了1,141名30-70岁参与者的KLF14启动子区域10个Cp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微针射频与微针治疗对比研究:调控衰老皮肤中衰老成纤维细胞微环境的关键机制与临床改善

    皮肤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表现为皱纹增加、弹性丧失和胶原降解,其中衰老成纤维细胞的积累是核心机制。这些细胞通过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因子破坏细胞外基质(ECM),但现有能量设备(如激光)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的Jung Min Hwang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研究,首次通过分脸对照设计,系统比较微针射频(MNRF)与微针(MN)对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微环境的调控作用。研究采用分脸随机对照试验,对30名≥60岁女性进行4次MNRF或MN治疗,通过Visioscan/Visiometer评估皱纹、弹性等参数,并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标记HSP4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多组学解析喀麦隆玉米相关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特征及其生物防治潜力

    在喀麦隆,玉米(Zea mays L.)作为最重要的主粮作物,却长期面临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严峻挑战。这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生的剧毒次级代谢产物,不仅造成年均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更与肝癌、免疫抑制等严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尽管全球范围内已开发出Aflasafe等生物防治产品,但喀麦隆至今缺乏本土化的解决方案。更令人担忧的是,气候变化和不当的采后处理方式正在加剧这一"三重负担"——经济、环境和健康的多重威胁。针对这一紧迫问题,来自雅温得第一大学和印度农业研究所的跨国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开创性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采用培养组学结合显微镜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27

  • 种子油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潜力:抗菌、抗氧化及促益生菌活性的综合研究

    随着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病原体激增,以及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攀升,天然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种子油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成分,在抗菌、抗氧化和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展现出独特潜力。然而,不同种子油的协同效应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价值尚不明确。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的多学科团队通过系统研究六种传统药用种子油的生物活性,为这一领域提供了关键数据。研究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通过DPPH和ABTS法评估抗氧化能力,采用琼脂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抗菌活性,并检测了促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针对三种Lactobacillus菌株的预生物活性测试,以及含油酸奶的酚类含量分析,构成了完整的

    来源:AMB Express

    时间:2025-05-27


页次:11/1044  共20862篇文章  
分页:[<<][11][12][13][14][15][16][17][18][19][2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