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不同收入与地区家庭儿童健康膳食的经济可及性研究
在当今全球营养转型背景下,健康膳食的经济可及性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以色列作为地中海饮食的典型区域,却面临着令人担忧的营养不平等现象——低收入家庭在新鲜蔬果价格持续上涨的挤压下,越来越难以遵循官方膳食指南。这种"营养贫困"现象不仅加剧了健康差异,更可能通过代际传递形成恶性循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16.1%的家庭处于食物不安全状态,其中儿童受影响比例更高达20%。为量化这一社会问题,巴伊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巧妙融合了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家庭收入五等分数据、商业公司Storenext的食品价格数据库,以及卫生部基于地中海饮食的膳食指南,构建了一套精细的经济评
来源:Israel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Research 3.5
时间:2025-03-28
-
创新融资机制助力全球疫情防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全球卫生领域,大流行病的预防、准备和应对(PPPR)至关重要,但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全球抗疫的一大难题。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LMIC)政府及捐赠者每年需在 PPPR 方面投资 311 亿美元,然而 LMIC 国家难以满足本国的融资需求,每年存在 105 亿美元的资金缺口。新冠疫情的爆发、乌克兰战争以及 “捐赠者疲劳” 等因素,使得筹集新的官方发展援助(ODA)困难重重,现有主要融资工具,如世界银行管理的大流行病基金,也远未达到预期筹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融资机制被视为填补资金缺口的可能解决方案。但这些机制是否真的能有效支持 PPPR 议程呢?来自英
来源:Globalization and Health 5.9
时间:2025-03-28
-
保守的昼夜节律调控因子:P-loop NTP酶RUVBL2在真核生物中的时钟机制研究
真核生物的昼夜节律时钟通过转录-翻译反馈环路维持时间节律,这一机制在真菌、植物和动物中高度保守。最新研究发现P-loop NTP酶家族成员RUVBL2作为关键的时钟组件,其独特的缓慢ATP水解(ATPase)活性调控着生物钟周期。有趣的是,这种作用机制与蓝藻中著名的KaiC时钟系统具有相似性。研究人员通过筛选RUVBL2基因变异体,成功鉴定出导致节律失常、周期缩短或延长的特定突变类型。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RUVBL2在真核生物时钟系统中的核心作用,还为理解从简单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的生物钟进化保守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来源:Nature 50
时间:2025-03-27
-
Variant screening 助力长效且高选择性 PYY3–36类似物开发,为肥胖与糖尿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肽 YY(PYY3–36)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研究中备受关注,因其参与食物摄入调节和葡萄糖稳态维持。天然的 PYY3–36对 Y2受体(Y2R)有高效力,但对 Y1、Y4和 Y5受体效力较低。不过,PYY3–36半衰期较短,若开发长效类似物,其天然选择性可能并非最优。研究人员对 PYY3–36进行变体筛选,以确定对 Y2受体选择性、效力和肽稳定性至关重要的关键标准氨基酸。结合脂肪酸二酸衍生化,获得了针对 Y2受体的高选择性长效类似物,这些类似物可改善糖尿病 db/db 小鼠的葡萄糖代谢。当与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时,在糖尿病 ZSF1 大鼠中,这些类似物降血糖效果优
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5.8
时间:2025-03-27
-
靶向 TRIM15:重塑衰老软骨微环境,开辟骨关节炎治疗新路径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以疼痛、残疾和身体功能丧失为特征,对公共卫生构成挑战。然而,OA 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含有三联基序 15(TRIM15)的蛋白是软骨细胞衰老和 OA 的调节因子。研究显示,OA 患者衰老软骨的软骨细胞以及老年野生型小鼠的软骨细胞中,TRIM15 表达升高。通过功能获得和缺失研究发现,TRIM15 促进人类软骨细胞衰老。在小鼠软骨细胞中条件性敲除 Trim15 会严重损害骨骼生长,部分原因是胚胎软骨细胞衰老受损。与条件性敲除 Col2a1-CreERT2/Trim15flox/flox小鼠相比,Trim15flox/flox对照小鼠在衰老过
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5.8
时间:2025-03-27
-
衰老与微生物组:代谢建模揭示小鼠宿主 - 微生物组代谢互作的年龄相关性衰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衰老相关的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在衰老过程中,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而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与人体共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衰老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却一直迷雾重重。目前,虽然研究已发现衰老会使肠道微生物组发生变化,但究竟是哪些微生物组的改变导致了宿主的衰老,哪些又是衰老带来的结果,仍不明确。这主要是因为微生物组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复杂性,包含众多物种,且在不同人群中的物种保守性较低,同时微生物组与宿主之间还能通过大量代谢物相互作用,这些都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为了揭开微生物组与宿主衰老之间的神秘面纱,来自德国基尔大学(Kiel University)、耶拿大学医院(Jena Unive
来源:Nature Microbiology 20.5
时间:2025-03-27
-
在线症状评估应用、大语言模型与公众自我分诊决策准确性的系统评价与比较研究
在数字医疗蓬勃发展的今天,症状评估应用(Symptom-Assessment Applications, SAAs)和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正逐渐成为公众健康管理的新工具。从英国NHS 111在线服务到德国PatientenNavi,这些数字分诊平台每年处理数百万次评估,号称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健康公平性。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工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始终存在争议——某些应用可能将普通感冒误判为紧急状况,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又可能低估严重症状,造成延误治疗。更关键的是,现有研究往往孤立评估技术性能,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参照系:普通公众自身的分诊决策能力究
来源:npj Digital Medicine 12.4
时间:2025-03-27
-
抑制基础 IL-6 活性:解锁人体脂肪代谢新奥秘,为肥胖干预带来新曙光
### 研究背景白细胞介素 - 6(IL-6)在调节小鼠和人类脂肪组织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IL-6 基因敲除小鼠会随年龄增长出现肥胖,人类使用 IL-6 受体抗体(IL-6R ab)托珠单抗(tocilizumab)治疗后,内脏脂肪组织质量增加 。以往对 IL-6 在人体脂肪调节中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运动相关场景,而对于基础 IL-6 活性(静息 IL-6 水平)在禁食和餐后状态下对脂肪储存的影响尚不明确。此外,肥胖人群中 IL-6 水平常持续升高,但这是否会导致 IL-6 抵抗以及影响其对脂肪代谢的作用也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 IL-6 活性对餐后脂质和葡萄糖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其是否受肥胖影
来源:Cell Reports Medicine 11.7
时间:2025-03-27
-
PlantRing:开启植物研究与智慧农业新时代的高通量可穿戴传感器系统
在农业生产和植物科学研究领域,精准掌握作物生长状况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的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光学监测系统,像 RGB、多光谱和高光谱技术,空间分辨率较低,在监测植物功能生理特征方面表现欠佳;而基于蒸渗仪阵列的系统,不仅成本高昂、安装不便,还需要特定的栽培容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此外,新兴的植物可穿戴传感器虽然具备实时监测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传感灵敏度与范围的矛盾、稳定性和耐用性不足,以及难以将监测数据转化为生物学理解和实际应用等问题。例如,植物茎直径变化(SDV)作为反映植物健康状况和用于反馈灌溉的重要参数,尽管传感器技术不断发展,但人们对其与植物功能之间的联系仍
来源:Plant Communications 9.4
时间:2025-03-27
-
可调控风险因素与血浆蛋白质组学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在全球2型糖尿病(T2D)大流行的背景下,患者面临的不只是血糖控制难题,更是多系统并发症的沉重负担。尽管美国糖尿病协会强调生活方式和代谢指标综合管理的重要性,但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风险因素,对多器官保护作用的系统评估仍属空白,更缺乏对潜在分子机制的阐释。这种认知缺口使得临床实践缺乏精准干预靶点,也制约了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为破解这一困局,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突破性研究。通过整合UK Biobank大规模人群队列和前沿蛋白质组学技术,科学家们首次绘制了T2D并发症防控的"风险因素-蛋白质组-临床结局"全景图谱。研究不仅证实综合干预可降低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7
-
年龄相关肠道稳态失衡的微生物组依赖性机制及干预策略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衰老相关肠道功能障碍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营养吸收门户,其屏障完整性随年龄增长逐渐受损,表现为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下降和肠道通透性增加。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微生物组-免疫-屏障"交互网络:老年个体肠道中促炎菌群(如Alistipes/Bacteroides)比例上升,而有益菌(如Dubosiella/Lactobacillus)减少,这种失衡可能通过激活MLNs(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CR2/CCR3/CXCR6等趋化因子受体,驱动慢性低度炎症(inflammaging)。然而,微生物组重塑能否逆转年龄相关的
来源: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7.8
时间:2025-03-27
-
昼夜与夜行鳞翅目昆虫昼夜节律差异的分子机制:解锁昆虫行为适应的密码
在神奇的昆虫世界里,不同昆虫有着截然不同的昼夜活动规律。有些昆虫喜欢在白天活动,如常见的蝴蝶;而有些则偏爱夜晚,像黑纹夜蛾(Agrotis ipsilon,BCW)。了解昆虫昼夜和夜行行为的分子基础,对于揭示它们的适应性特化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夜行昆虫如何在夜间导航以及它们与昼行昆虫在生物钟调控上是否相同等问题,仍存在诸多谜团。为了解开这些谜团,中国科学院植物设计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以典型的夜行性蛾类 —— 黑纹夜蛾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与昼行性的帝王蝶(Danaus plexippus)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成果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为我们理解昆虫的昼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27
-
通过全基因组孟德尔随机化确定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治疗靶点,为攻克顽疾带来新希望
在全球肥胖率不断攀升的当下,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如同隐藏在人体内的 “定时炸弹”,逐渐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重大隐患。它悄无声息地潜入约 25% 成年人的身体,不仅会引发肝脏的一系列病变,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肝外并发症,像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严重时甚至会成为肝移植的主要病因。然而,目前医学领域对 MASLD 的发病机制了解有限,这使得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迟迟未能出现,现有的一些治疗手段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探寻 MASLD 的致病靶点,开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为了揭开 MASLD 的神秘面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挺身而出,展开了一场与疾病的 “较量”。他们通过对
来源: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3.9
时间:2025-03-27
-
增强老年人流感疫苗应答:基于ISOLDA研究的免疫衰老与抗氧化抗炎策略初步探索
流感疫苗被誉为预防医学的里程碑,但在65岁以上老年群体中,其保护效力仅为30-50%,远低于年轻人的70-90%。这种"疫苗失效困境"背后,隐藏着免疫系统衰老的两大特征: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导致的初始T细胞库枯竭,以及炎症衰老(Inflamm-aging)引发的慢性低度炎症。更棘手的是,疫苗接种本身可能加剧这种炎症风暴,形成"接种-炎症-低应答"的恶性循环。面对全球老龄化加剧的现状,欧盟ISOLDA项目组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意大利巴勒莫大学联合多家机构的研究团队,在《Immunity》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flu vaccine responses in o
来源:Immunity & Ageing 5.2
时间:2025-03-27
-
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通过巨噬细胞焦亡介导肥胖与急性胰腺炎的因果关联机制研究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潜在关联尚不明确。这项研究综合运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生物信息学数据集(GSE24883、GSE194331)分析和体外实验,发现高热量饮食可显著提升循环TMAO水平,进而增加肥胖风险。深入分析表明,TMAO通过触发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焦亡(pyroptosis),在肥胖向AP发展的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TMAO直接诱导巨噬细胞焦亡,揭示了代谢紊乱-菌群失调-免疫激活的级联机制,
来源:Human Cell 3.4
时间:2025-03-27
-
生长激素缺陷型Ames矮小鼠抵抗肌少症并在24月龄时表现出增强的耐力跑步性能
在探索人类长寿奥秘的科学征程中,生长激素(GH)信号通路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传统认知中,促进生长的激素理应带来健康收益,但自然界却呈现出一个有趣悖论——体型较小的物种往往寿命更长。这一现象在Ames矮小鼠(df/df)身上得到极致体现:这些因Prop1基因突变导致GH/IGF-1信号缺陷的小家伙,寿命比正常同胞延长50%,但其骨骼肌系统却长期笼罩在"虚弱体质"的假设阴影下。北达科他大学Matthew J. Johnston团队在《GeroScience》发表的研究,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研究团队采用多年龄段纵向实验设计,对年轻(3-7月)、中年(8-12月)和老年(18+月)雄性Ames矮小鼠开
来源:GeroScience 5.3
时间:2025-03-27
-
膳食混合氧化甾醇与 27 - 羟基胆固醇(27-OHC):解锁认知障碍新机制,开辟治疗新路径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和微小 RNA(miRNAs)已被证实与痴呆密切相关。先前研究显示,氧化甾醇(oxysterols)及其后续的神经毒性作用在认知能力下降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然而,膳食 oxysterols 诱导的认知变化、肠道菌群和 miRNAs 之间的确切联系机制仍不清楚。研究人员在雄性 C57BL/6J 小鼠上进行两组实验,给小鼠喂食混合氧化甾醇饮食或 27 - 羟基胆固醇(27-OHC),同时使用抗生素鸡尾酒和 miRNA 拮抗剂处理。通过神经行为学测试评估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运用 16S 核糖体 DNA(rDNA)基因测序评估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利用高效液
来源:GeroScience 5.3
时间:2025-03-27
-
关注本体感觉:年龄对久坐成年人踝关节本体感觉及本体感觉处理注意力需求的影响及意义
踝关节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和注意力资源对于维持平衡和安全驾驶至关重要。然而,探索踝关节本体感觉与年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且老年人本体感觉处理过程中的注意力需求也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研究人员采用一种新颖的双任务范式,研究衰老如何影响健康久坐成年人本体感觉与注意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让久坐的老年人和年轻人进行具有较长目标编码时间的同侧本体感觉匹配任务,以及认知注意力减法任务。这些任务既可以单独执行(单任务),也可以同时执行(双任务)。在单任务条件下,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踝关节背屈时的本体感觉准确性和一致性明显更低。因此,在同时执行本体感觉和认知注意力任务时,老年人的匹配误差比年
来源:GeroScience 5.3
时间:2025-03-27
-
海马通路诱发反应动力学由警觉状态时长编码:揭示睡眠-觉醒周期中突触强度的超慢振荡调控机制
昼夜交替中,大脑如何通过睡眠-觉醒周期调控记忆形成?这个困扰神经科学界数十年的谜题,在法国波尔多大学Paul Marchal团队的最新研究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观点认为睡眠通过慢波活动(SWA)实现突触稳态调控(SHY假说),但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不同脑区存在异质性调控机制。特别是在海马相关通路中,突触强度如何响应警觉状态动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是否具有通路特异性,始终缺乏系统性研究。研究团队采用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对35只自由活动雄性大鼠四个海马通路(PP-DG、SC-CA1、Fx-PFC、Fx-NAc)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通过改进的fEPSP斜率自动分析算法结合30分钟移动平均法,首次捕捉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7
-
女性奖励学习中进食障碍症状与情绪唤醒对食物偏好的影响:认知机制与潜在干预靶点
在生活中,食物对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关乎生存,还与多种心理和生理过程紧密相连。然而,食物偏好和饮食行为却与一系列临床问题相关,从肥胖到死亡率较高的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目前,关于这些异常饮食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尚不完整,这使得难以准确描绘其发展过程并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此前研究虽已强调奖励和控制机制在饮食决策中的作用,但仍不清楚先天或后天的食物偏好如何与一般奖励处理相互作用,进而干扰目标导向的选择。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