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生物防治土壤处理缓解苹果再植病害的机制与效果研究

    苹果再植病害(Apple Replant Disease, ARD)是困扰全球苹果种植者的重要难题,其特点是当苹果树(Malus domestica Borkh)重新种植于曾栽培过苹果的土壤时,会出现生长迟缓、死亡率升高和产量下降等问题,造成每公顷高达6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传统化学熏蒸法虽能缓解ARD,但存在环境污染、破坏有益微生物群落等弊端。因此,开发高效且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案成为农业研究的迫切需求。为探索解决方案,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团队在Simcoe研究站开展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对比了植物促生真菌(PGP-F)、根际细菌(PGP-R)及其混合处理(PGP-M)与化学熏蒸(氯苦素,FC)

    来源: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时间:2025-05-06

  • CikA与SasA协同调控对蓝藻生物钟系统的动态影响及机制研究

    在生命体适应地球自转的漫长演化中,生物钟(circadian clock)作为内源性计时器,调控着从单细胞蓝藻到哺乳动物的生理活动。蓝藻因其精简的KaiABC蛋白核心振荡器成为研究生物钟的经典模型,其中KaiC的磷酸化循环(phosphorylation cycle)可独立于转录翻译反馈环(TTFL)产生24小时节律。然而,输出通路关键元件CikA(circadian input kinase A)和SasA(Synechococcus adaptive sensor A)如何协同调控核心振荡器,始终是未解之谜。上海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BioSystems》发表的研究中,首次通过数学建模整合

    来源:BioSystems

    时间:2025-05-06

  • 老年与成年人群口腔微生物组差异的系统评价:健康老龄化的微生物学视角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理解衰老对微生物组的影响已成为生命科学前沿课题。口腔作为人体第二大微生物群落栖息地,其微生物组(oral microbiome)变化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然而,关于衰老如何影响口腔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功能,现有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方法不统一、结论矛盾等问题。特别是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其口腔微生物组的特征性变化模式尚未明确,这严重制约了针对老年人群的精准口腔健康干预策略的开发。为系统阐明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对2005-2023年间发表的794项研究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0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所有入选研究均采用16S rRNA

    来源: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

    时间:2025-05-06

  • 社区老年人骨肌减少症与衰弱风险的八年随访研究:来自宜兰纵向老龄化研究的证据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衰弱(frailty)作为一种重要的老年综合征日益受到关注。这种表现为生理储备下降、应激能力减弱的临床状态(Fried et al., 2001),与跌倒、失能等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在探索衰弱的致病机制中,骨肌减少症(osteosarcopenia)——即肌少症(sarcopenia)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骨量减少(osteopenia)的共病状态,被认为可能是导致衰弱的关键通路。然而现有证据存在明显空白:纵向研究稀缺,且亚洲人群数据尤为缺乏。为填补这一知识缺口,国立阳明大学团队依托宜兰纵向老龄化研究(ILAS)队列,开展了一项历时八年的前瞻性研究。这项

    来源: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时间:2025-05-06

  • 鼠李糖乳杆菌S27菌株对大黄鱼的益生效应:促生长、改善肠道健康及增强抗假单胞菌感染能力

    论文解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中国第二大海水养殖鱼类,2023年产量达28万吨,但其养殖业长期受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引发的内脏白结节病(VWND)困扰。该病在15–20°C水温时暴发,死亡率高达70–80%,而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增强、肠道菌群失衡及药物残留问题。目前尚无商业疫苗,开发益生菌替代方案迫在眉睫。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首次从健康大黄鱼肠道中分离出一株鼠李糖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murinus),命名为S27。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登录号CP159985)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其分类地位。体外实验验

    来源:Aquaculture

    时间:2025-05-06

  • "碱-热水联合提取法优化小球藻多糖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在健康食品和生物医药领域,微藻资源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备受关注。其中,小球藻(Chlorella)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绿色健康食品,其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潜力。然而,传统提取方法面临两难困境:高温长时间处理易导致多糖降解(如170°C或6小时),而温和条件又难以突破提取率瓶颈(部分方法仅0.72-1.95%得率)。更棘手的是,不同提取工艺会显著影响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这使得开发高效、低损伤的提取纯化技术成为行业痛点。针对这一科学难题,来自广西的研究团队在《Algal Research》发表论文,系统比较了碱法(AP)、热水法(HWP)、超声法(UP)和冻融法(FTP)四

    来源:Algal Research

    时间:2025-05-06

  • 埃塞俄比亚孕妇睡眠质量研究:探寻影响因素,守护母婴健康

    在孕期,充足的睡眠对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孕妇顺利分娩至关重要。然而,睡眠问题却如同隐藏在孕期中的 “暗礁”,给母婴健康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全球范围内,孕妇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并不少见,其患病率在 15% - 96% 之间波动。糟糕的睡眠质量不仅会让孕妇在孕期感到疲惫不堪,影响日常生活,还与一系列妊娠并发症紧密相连,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发育异常、早产,甚至死产等,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健康。在埃塞俄比亚这样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关于孕妇睡眠质量的数据却十分匮乏。医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许多孕妇的睡眠困扰未能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了解影响孕妇睡眠质量的因素,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探寻骨健康密码:甘油三酯 - 葡萄糖(TyG)指数与腰椎骨密度的神秘关联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当下,骨质疏松(OP)问题日益凸显。它就像一个隐匿的 “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骨骼健康。骨质疏松性骨折(OPFs)作为其严重并发症,不仅让患者承受着身体上的剧痛,还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2010 年我国约有 233 万例 OPFs 发生,预计到 2050 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 599 万。近年来,甘油三酯 - 葡萄糖(TyG)指数作为评估代谢功能障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逐渐受到关注。它可以通过空腹甘油三酯和葡萄糖水平轻松计算得出,为评估胰岛素抵抗(IR)提供了一种经济又无创的方法。已有研究表明,IR 与骨密度下降之间存在关联,这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解析老年人心脏衰老与虚弱:体力活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关键作用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当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心血管疾病(CVD)和虚弱是困扰老年人的两大健康难题。几乎一半的世界老年人口面临虚弱风险,同时,70 - 80% 的老年人受心血管疾病影响。虚弱与心血管衰老的症状相似,如虚弱、耐力下降等,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且不清楚修改与虚弱相关的因素能否减缓心血管衰老。此外,虽然知道体力活动对健康有益,但关于体力活动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老年人基线虚弱和心血管健康状态的关联数据较少。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来自新加坡多个机构(National Heart Centre Singapore、Duke - NUS Medical School 等)的研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埃塞俄比亚基础饮用水可得性研究:现状剖析与改善关键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在全球发展中国家,饮用水供应却问题重重。超过 10 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这不仅增加了死亡风险,还使得预防水传播疾病的成本大幅上升。在埃塞俄比亚,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尤为突出,50.3% 的家庭缺乏改善后的供水,全国有 7.5% 的人口面临着全球水危机带来的影响。有限的水资源供应不仅引发了腹泻、霍乱等疾病的传播,还让妇女承担了沉重的取水负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且,以往对埃塞俄比亚实际水资源可得性的研究非常有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埃塞俄比亚多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埃塞俄比亚基础饮用水可得性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饮食诱导炎症与胆总管结石患者胰腺脂肪化的关联研究:探寻健康新线索

    在健康医学领域,胰腺脂肪化(Fatty Pancreas,FP)逐渐受到关注。胰腺脂肪化是指胰腺中脂肪异常积累的病理状态,它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它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表现,会使患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高血压的风险至少增加两倍 。而且,FP 与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显著相关,胰腺癌每年导致超过 33.1 万人死亡,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七大原因。目前,虽然已经明确一些因素会引发 FP,如先天性疾病、酒精滥用、感染等,但饮食诱导的炎症与 FP 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过往研究发现,饮食中的某些成分会影响炎症反应,像过量食用高脂肪乳制品、红肉和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揭秘女性运动与睾酮的奇妙关联:综合运动对月经规律女性睾酮水平的影响

    在女性健康领域,月经周期和激素水平的变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睾酮,这个通常被认为是男性专属的激素,在女性体内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影响着女性的肌肉力量、能量水平、认知功能和性健康等多个方面。然而,以往对于综合运动如何影响女性睾酮水平,以及这种影响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差异,了解还十分有限。此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单一运动方式对睾酮的影响,对于多种运动结合的综合运动方式研究较少;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也未充分考虑月经周期对睾酮反应的影响。因此,开展一项全面深入的研究,探究综合运动与女性睾酮水平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来自巴基斯坦 Riphah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的研究人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肥胖与酰基肉碱衍生物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交互作用:代谢组学揭示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与代谢综合征的共病现象日益突出。尽管肥胖已被确认为CAD的独立风险因素,但"肥胖悖论"现象(即肥胖患者确诊CAD后预后反而改善)仍令学界困惑。更棘手的是,传统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对代谢异常患者的预测效能有限,亟需挖掘更深层的生物标志物。在这一背景下,波兰波兹南医科大学心脏外科与移植科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酰基肉肽衍生物(ACs)——这类参与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β-oxidation)的关键代谢物,试图揭示其在CAD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团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探寻中国老年人体育锻炼与抑郁症状的双向关系:为健康老龄化助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然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未富先老” 的特征愈发显著。截至 2023 年末,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高达 2.97 亿,占总人口的 21.1%。这一庞大的老年群体,不仅给国家的养老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其自身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各类心理问题。抑郁症状作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就像隐藏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悄然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据相关研究显示,全球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患病率达 28.4%,在中国,这一比例也不容小觑,26.4% 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 6.2% 为中重度抑郁 。以往研究大多只关注体育锻炼对抑郁的单向缓解作用,却忽视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探秘芳香偶氮食品染料:溶剂极性影响下的光物理性质与毒性奥秘

    在五彩斑斓的食品世界里,合成染料就像神奇的魔法棒,赋予食物诱人的色泽。其中,偶氮染料(azo dyes)作为食品染色的常用 “选手”,约占所有商业染料的 50%。它们凭借着易获取、低成本、稳定性好等优势,让食品变得更加赏心悦目,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然而,这些染料并非毫无隐患。偶氮染料能以多种空间和异构形式存在,一旦进入复杂的生物环境,就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自身稳定性和毒性,进而引发不良生物反应。比如,2010 年就有报告指出,互变异构(tautomerism)现象可能与毒性相关,可目前对于互变异构体稳定性和生物影响之间的直接关系,科学界了解得还十分有限。同时,不同环境下偶氮染料的相互作用共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工程化新型M23肽酶StM23_CWT:靶向李斯特菌的生物防控利器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潜力

    研究背景与意义李斯特菌是即食食品污染的主要元凶,能引发孕妇、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的致命感染。传统消毒剂和抗生素因耐药性、破坏食品品质等问题逐渐失效,而该菌在低温环境和生物膜中的顽强存活更让食品工业头疼不已。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一类能精准“爆破”细菌细胞壁的武器——肽聚糖水解酶(PGH)。这类酶如同“分子剪刀”,可针对特定病原体实现“精准打击”,且不易诱发耐药性。研究设计与方法波兰科学院蛋白质工程实验室联合挪威食品研究所,从嗜热链球菌NCTC10353中鉴定出一种新型M23家族肽酶StM23,其晶体结构(PDB ID: 9GY1)显示典型的锌离子结合活性中心(HxxxD/HxH基序)。为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5-06

  • 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Abstract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甲状腺疾病间的显著关联,但部分结论仍存在矛盾。本文通过系统综述,为临床提供两者相互作用的最新证据链。PurposeOSA与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Hypothyroidism)的共病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尽管现有研究提示两者存在相关性,但机制阐释和治疗方案仍存在空白。本文旨在梳理近10年(截至2024年12月5日)相关研究进展。Methods通过检索PubMed、Embase等四大数据库,聚焦OSA与甲状腺疾病在流行病学、分子机制(如炎症通路NF-κB激活)及临床干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方面的关联证据。Results■

    来源:Sleep and Breathing

    时间:2025-05-06

  • CVAI 和 ABSI:2 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关键预测指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更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在评估健康状况方面,诸如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人体测量指数固然重要,但其他肥胖相关指数在颈动脉疾病方面的意义却尚未完全明确。为了深入剖析各种肥胖相关指数与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挖掘新型肥胖指数在 T2DM 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研究人员以 1009 例 T2DM 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来自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时间:2025-05-06

  • 揭秘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管衰老 “密码”:中心血压的关键作用

    在人体的血管系统中,就如同隐藏着一部精密而复杂的 “生命时钟”,随着年龄增长和疾病侵袭,它的节奏会悄然改变。2 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同潜伏在血管周围的 “破坏者”,会对动脉造成结构性改变,使动脉僵硬程度增加,这不仅是血管衰老的重要表现,还与中心收缩压(cSBP)紧密相连。然而,医学界一直存在疑问:到底是升高的 cSBP 促使动脉变得僵硬,还是动脉僵硬导致 cSBP 升高?这个谜团如同乌云,笼罩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上空,让医生们在评估和治疗 T2DM 患者心血管风险时感到困惑。为了驱散这片乌云,来自 P.J.Šafárik 大学第一内科和 “Victor Babes” 大

    来源:Artery Research

    时间:2025-05-06

  • 综述:揭开社交媒体与自我客体化之间的关系:一项三级荟萃分析

    引言近年来,社交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自我展现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普及,半数以上的全球人口都在使用。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上传、发布和浏览各类内容,还会精心编辑、筛选展示的图片或视频,以塑造理想的自我形象。客体化理论指出,女性由于性客体化和性别社会化,常以身体和外貌来定义自己,进而产生自我客体化(Self-objectification,SO),即从外部观察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身体。SO 会导致对自身外貌的持续监控,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饮食失调、抑郁等。已有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与 SO 有关。社交媒体上大量展示的理想化外貌内容,会让用户不自觉地将这些标准内化,进而对照自身,导致

    来源:Body Image

    时间:2025-05-06


页次:21/908  共18145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