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利用马尔可夫模型与真实世界证据确定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最具成本效益的胆固醇治疗强化阈值

    心血管疾病(CVD)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即便他汀类药物可降低 CVD 风险,但仍有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需通过进一步调脂干预预防 CVD 事件和过早死亡。对于已确诊 CVD 且服用他汀的患者,强化降脂治疗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可能降低 CVD 住院风险并改善生存,但不同胆固醇治疗强化阈值的成本效益尚不明确。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为英格兰 NICE 指南更新提供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Health Economics and Hea

    来源:Applied Health Economics and Health Policy

    时间:2025-05-25

  • 从菊芋块茎中分离的乳酸菌菌株作为潜在益生菌候选物的研究

    在全球开发新型益生菌菌株的浪潮中,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非常规来源——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块茎。这项研究对其中分离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展开全方位测评:这些小家伙们在pH2.5的严苛环境中存活率超90%,穿越模拟胃肠道的"生死考验"后仍有88%以上的存活率,自聚集能力达61-81%区间。更令人惊喜的是,它们不仅乖乖对抗生素保持敏感,还展现出双重本领——既能压制促炎因子风暴,又能有效阻击Escherichia coli和Bacillus cereus等致病菌。通过基因比对,发现它们与Lentilactobacillus ko

    来源:Probiotic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

    时间:2025-05-25

  • 工作场所心理健康关键领域的建立与评估:基于澳大利亚全国性调查的ITW问卷验证研究

    在现代社会,人们约30%的清醒时间都在工作场所度过,但职场环境中的高压、霸凌和不合理工作设计等心理社会危害因素,正导致澳大利亚每年因心理损伤损失120-400亿澳元。更严峻的是,2017-2022年间心理健康赔偿索赔激增37%,其中焦虑和应激障碍占比最高,这类索赔的成本和休假时长更是其他工伤的3-4倍。尽管《2022-2032国家心理健康劳动力战略》将改善职场环境列为优先事项,但现有评估工具如澳大利亚职场气压计(AWB)和美国"工作繁荣问卷"均存在文化适应性或测量维度局限,亟需开发本土化的综合评估体系。为此,SuperFriend研究机构的Ross Iles和Dianne M. Sheppar

    来源:Journal of Oc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

    时间:2025-05-25

  • 电子健康档案(EHRs)中移民人群标识特征研究及标准化构建

    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s)中用于描述移民患者的标识现状缺乏清晰阐释与标准化规范,但其对该人群的临床照护和研究具有广泛影响。本研究通过访谈利益相关方,旨在明确识别美国移民患者的有效标识。结果显示,语言、原籍国、在美时间及种族 / 民族被认定为有效、符合伦理且可接受的标识维度,但需注意各维度局限性,提示在 EHRs 中描述患者时需组合使用多种标识。同时,临床场景中收集这些标识的流程及使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亦需审慎考量。研究结果凸显 EHRs 中移民患者文档记录标准化的必要性,未来需进一步验证现有标识有效性,探索特定临床与研究场景中适用的补充标识,并

    来源:Journal of Immigrant and Minority Health

    时间:2025-05-25

  • 尼日利亚奥逊州无症状人群 SARS-CoV-2 抗体血清流行率及人口学预测因子研究

    新冠疫情如同无形的幽灵,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场风暴。尽管人们对有症状感染者的关注从未间断,但无症状感染者作为 “沉默的传播者”,其在病毒传播链中的作用长期未被充分认知。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由于检测能力有限、数据匮乏,新冠病毒的真实传播规模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许多国家报告的病例和死亡数据可能只是 “冰山一角”,大量无症状感染导致的隐性传播链,如同隐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山,随时可能引发新的疫情波动。如何精准掌握这部分人群的感染情况,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道难题。为了揭开这层面纱,来自英国德比大学(University of Derb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于尼日利亚奥逊州 ——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25

  • 基于分层贝叶斯小区域估计方法的埃塞俄比亚儿童脊髓灰质炎全程疫苗接种率本地化评估研究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拯救生命的医学奇迹,但在埃塞俄比亚农村地区,仅有53%儿童完成三剂口服疫苗(OPV3)接种。更棘手的是,传统调查方法在基层行政区划(称为"zone")层面存在样本量不足、交通不便等瓶颈,导致数据缺口高达60-80%。这种信息黑洞使得政策制定者难以精准识别高危区域——比如游牧民族聚居的Afder、Shinile等地区,疫苗接种率持续低于20%。5户等12项人口特征,通过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算法进行5万次迭代计算,成功实现"借力"相邻区域数据提升估计精度。关键方法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广义方差函数(GVF)平滑处理调查方差,随后采用三步建模:1) Fay-Herriot经典区域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25

  • 健康促进与损害行为对印度奥里萨邦城市青年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干预启示

    健康促进与损害行为对印度奥里萨邦城市青年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机制解析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中国家青年的生活方式正经历剧烈转变。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其19-25岁城市青年群体(占全国人口28%)的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该年龄段人群普遍面临体力活动不足、睡眠障碍及数字设备过度使用等问题,导致肥胖率上升至23.8%,焦虑抑郁患病率较农村青年高1.8倍。尽管已有研究关注单一行为(如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但缺乏对多维度健康行为交互作用的系统性探索。4定义为异常)、身体活动(IPAQ-short评估)、饮食模式(FFQ量表)、尼古丁暴露、酒精摄入及智能手机依赖(SAS-SV≥31分判定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25

  • 西班牙社会经济地位、城市化与超重/肥胖的性别化交互作用:多层次分析

    论文解读背景:肥胖背后的社会密码全球超重/肥胖(BMI≥25 kg/m250%),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机制:城市化进程加速了高热量饮食的普及,而社会经济地位(SEP)低下群体更易陷入“不健康食物陷阱”。然而,性别与城市化如何“联手”放大健康不平等?这一谜题尚未在西班牙语境中被破解。为此,由Natalia Tumas领衔的国际团队展开了一项“社会解剖”式研究,成果发表于《Discover Public Health》。方法:数据与模型的精准切割研究整合了西班牙第三轮欧洲健康调查(ES-EHS 2020)与生活条件调查(ES-SILC 2020)的20,331名成人数据(52.1%女性)。通过性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25

  • 塞内加尔达喀尔地区高血压数据整合实践:CARDIO4Cities与DHIS2系统协同创新的经验启示

    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NCDs)负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LMICs)正面临心血管疾病(CVD)的流行危机。高血压(HTN)作为最主要的可预防风险因素,在WHO非洲区域30-79岁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35.5%,但控制率不足8%。然而,这些国家的卫生管理信息系统(HMIS)长期聚焦传染病和妇幼健康指标,缺乏标准化的NCD数据采集体系。District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DHIS2)作为全球应用最广的HMIS平台,虽在80个LMICs用于常规健康数据管理,但其在慢性病领域的应用仍缺乏系统记录。塞内加尔卫生部与CARDIO4Cities项目组合作,在达喀尔四

    来源:Discover Health Systems

    时间:2025-05-25

  • β-羟基丁酸通过代谢重编程抑制疟原虫发育并赋予小鼠抗疟疾保护作用

    疟疾是全球热带地区最致命的寄生虫病之一,尤其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对青蒿素类药物的耐药性蔓延,迫使科学家寻找新干预策略。有趣的是,宿主代谢状态与疟原虫发育的关联长期未被阐明。中国沈阳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采用高脂肪、极低碳水的酮源性饮食(KD)的小鼠竟能完全抵抗伯氏疟原虫(P. berghei)感染,而这一现象与血液中飙升的酮体β-羟基丁酸(βOHB)密切相关。为破解这一现象,研究人员设计系列实验:首先证实KD喂养小鼠的血清βOHB浓度与抗疟效果呈正比,且外源βOHB泵注同样能抑制疟原虫增殖。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βOHB会显著降低疟原虫内NAD+水平——这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时间:2025-05-24

  • P-选择素异常激活驱动小鼠造血干细胞衰老的机制及再生调控研究

    随着机体衰老,造血干细胞(HSC)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血细胞生成和再生能力下降。这项突破性研究发现,小鼠衰老HSC表面标志物P-选择素(CD62P,由Selp基因编码)的表达在促炎症微环境驱动下显著升高。值得注意的是,P-选择素表达水平将衰老HSC群体划分为两个功能迥异的亚群:高表达P-选择素的干细胞表现出典型的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并在再生压力下表现出较差的增殖能力。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操作在年轻HSC中异位表达Selp基因,成功模拟出衰老表型——长期重建能力受损和红细胞生成障碍。机制研究表明,P-选择素与其主要配体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结合后,能有效抑制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反之,P

    来源:Nature Aging

    时间:2025-05-24

  • 光调控生物钟蛋白Per2通过增强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提升日间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

    在生物体与病原体持续博弈的进化长河中,昼夜节律系统作为古老的"分子计时器"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已知免疫反应呈现昼夜波动,中性粒细胞——这支对抗细菌感染的"主力军"——其生物钟调控机制却始终成谜。更令人困惑的是,为何宿主防御能力常在活动期达到高峰?这个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细胞自主的计时机制?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斑马鱼模型,揭开了光周期调控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的分子奥秘。研究团队运用基因编辑构建per2nz90和cry1anz91突变体,结合活体成像、中性粒细胞移植、RNA测序和染色质免疫沉淀等技术。关键实验包括:通过Tg(lyz:nls-cas9)系实现中性粒细胞特异性基因编辑;利用CellR

    来源:Science Immunology

    时间:2025-05-24

  • 衰老小鼠代谢组学揭示性别特异性虚弱生物标志物:氨基酸与辅酶代谢的关键作用

    代谢组学数据变异研究对雌性(n=40)和雄性(n=47)C57BL/6NIA小鼠进行纵向追踪,采集5个时间点的血浆代谢组数据(共321份样本)。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时间(PC1)和性别(PC2)是代谢组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线性回归进一步证实时间点和性别对代谢物丰度的显著影响(p<0.001),提示代谢衰老具有明确的时序和性别特征。跨性别的衰老代谢特征通过差异丰度分析鉴定出527个衰老相关代谢物(DAMs),占检测总量的67.5%。网络分析筛选出86个核心代谢物,其中脂质代谢通路(如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胆汁酸代谢)显著富集。鞘磷脂物种(如SM C18:1)和甲基丙二酸(MMA)等被确定

    来源:npj Aging

    时间:2025-05-24

  • 儿童白血病幸存者T细胞恢复的关键决定因素:诊断时免疫衰老特征的发现及其临床意义

    在儿童癌症治疗领域,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生存率已显著提升,但幸存者却面临早发性老年慢性病的困扰。传统观点认为化疗毒性是免疫损伤的主因,然而为何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免疫恢复状态?这一谜团长期未被破解。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团队在《npj Aging》发表的研究,通过创新性追踪诊断期与生存期的免疫特征,揭开了这一"免疫命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团队采用质谱流式技术(CyTOF)分析109例B-ALL幸存者的251份样本,同时整合104例健康人群的跨年龄段数据。关键技术包括:1)定制41参数CyTOF panel解析T细胞亚群;2)FlowSOM算法进行无监督聚类;3)

    来源:npj Aging

    时间:2025-05-24

  • 综述:肥胖与恶性肿瘤关联的潜在机制:系统性叙述综述

    肥胖与癌症的分子桥梁肥胖通过多维度机制构建促癌微环境。激素失衡表现为雌激素水平升高驱动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而胰岛素抵抗激活胰岛素/IGF-1通路,直接刺激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脂肪组织扩张引发的慢性低度炎症释放IL-6、TNF-α等细胞因子,通过STAT3信号促进肝癌和胰腺癌发展。代谢重编程与肿瘤微环境脂肪分泌组通过外泌体转运脂质和RNA(如miR-144-3p),诱导代谢重构。关键分子CD36介导脂肪酸摄取,FABP4促进脂质核转运,CPT1A增强β氧化,共同维持肿瘤能量需求。缺氧条件下,VHL-HIF轴激活促癌基因,而PRDM16/UCP1抑制导致棕色脂肪功能失调,加剧恶病质。表观遗传的持久烙

    来源: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时间:2025-05-24

  • 中老年群体感知批评与抑郁症状的17年队列研究: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老年抑郁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抑郁症状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而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且复发率高。更棘手的是,抑郁还会增加自杀、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社会环境中一个常见却常被忽视的因素——批评。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因社会角色转变面临来自配偶、子女甚至朋友的负面评价,但这类批评是否真的会引发抑郁?此前横断面研究虽有关联报道,却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此外,批评类型(如配偶批评与子女批评)是否具有不同影响?男女对批评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均亟待解答。为回答这些问题,一项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

    来源: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时间:2025-05-24

  • 405纳米蓝光对食源性病原体及腐败菌的灭活效果比较:液态与固态基质中的差异性研究

    ABSTRACT抗菌蓝光(aBL; 405 nm)能有效灭活多种细菌,但不同食源性细菌在相似条件下的敏感性差异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评估了aBL对7种细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沙门氏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假单胞菌Pseudomonas、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乳酸菌Lactobacill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8 Log CFU/mL),而其他菌种灭活率不足4 Log CFU/mL;在TSB中所有菌种灭活率均超5 Log CFU/mL。INTRODUCTION即食食品(RTE)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化学消毒剂难以彻底

    来源:Microbiology Spectrum

    时间:2025-05-24

  • 溶菌酶(LYZ)调控肠道菌群作为血管炎症性衰老的关键机制研究

    血管衰老的隐形推手:肠道菌群如何通过溶菌酶加速血管炎症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系统逐渐出现功能衰退和慢性炎症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血管炎症性衰老(Vascular inflammatory aging)。它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更是老年人多病共存和免疫衰老的重要驱动因素。传统观点多聚焦于血管局部病变,但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肠-血管轴"参与这一过程。溶菌酶(LYZ)作为一种天然抗菌蛋白,在维持肠道稳态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其在血管衰老中的作用始终未被阐明。为破解这一科学难题,中国研究团队通过整合临床数据分析和动物模型,首次揭示了LYZ-肠道菌群-PI3K-Akt轴在血管炎症性衰老中的核心

    来源:Research

    时间:2025-05-24

  • 时间贫困与混合教学接纳:EFL教师职业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的双重调节机制研究

    在数字化教育浪潮中,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已成为英语作为外语教学(EFL)的重要趋势,但高校教师普遍面临时间贫困(Time Poverty, TTP)的困境。这种主观时间匮乏感不仅侵蚀教师职业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JS),更可能阻碍其接纳需投入大量时间的混合教学方法(Blended Teaching Acceptance, BTA)。尽管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SS)常被视为缓解压力的资源,但其在EFL教师群体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来自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与西昌学院的研究团队Qing Zhou、Haoran Ma等人在《BMC P

    来源:BMC Psychology

    时间:2025-05-24

  • 城市超细颗粒物短期暴露对健康青年肺功能及心血管参数的急性影响研究

    城市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其中超细颗粒物(UFP,粒径<0.1μm)因能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而备受关注。尽管WHO 2021年空气质量指南仍未纳入UFP标准,既往研究多聚焦老年或患病人群,且柴油尾气等实验环境难以反映真实暴露场景。更棘手的是,UFP常与PM2.5、NO2等污染物共存,其独立健康效应始终缺乏精准评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职业与环境医学中心Stefan Karrasch团队在《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发表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半实验交叉设计,在真实城市环境中破解这一难题。研究人员精选4类典型场景:林地对照区、城市背景区、交通繁忙区和山毛

    来源: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

    时间:2025-05-24


页次:37/1047  共20933篇文章  
分页:[<<][31][32][33][34][35][36][37][38][39][4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