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大学生课堂精神疲劳与气病理体质的关联探秘:一项跨 - sectional 研究的新发现

    ### 大学生课堂精神疲劳与气病理体质关联研究解读在大学校园里,不少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课的时候明明很想认真听讲,可就是集中不了注意力,脑袋昏昏沉沉,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种课堂上的精神疲劳现象,一直是教育领域和健康研究关注的焦点。据以往研究,约 20% 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睡着或打瞌睡,主要原因就是疲劳和学业压力大。精神疲劳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虽然已经知道工作压力、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导致精神疲劳,但对于中医理论中的气病理体质对大学生课堂精神疲劳的影响,相关研究却非常有限。气在中医理论里,是人体的基本元素,为身体和精神活动提供能量。气病理体质指的是

    来源:BMC Psychology

    时间:2025-03-25

  • 正念如何通过缓解压力影响员工福祉与留任意愿?基于JD-R模型的非西方组织实证研究

    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员工心理健康与组织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心理学会2022年调查显示,81%的员工将企业对心理健康的支持视为择业关键因素,而土耳其等非西方国家更面临经济波动与职场高压的双重夹击。这一背景下,正念训练作为缓解压力的潜在工具引发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在非西方职场仍缺乏实证依据。为破解这一难题,土耳其Hacettepe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205名白领员工的正念水平(MAAS量表)、感知压力(PSS量表)、员工福祉(EWB量表)和离职意向的关系。论文发表于《BMC Psychology》,首次在非西方情境下验证了JD-R模型中正

    来源:BMC Psychology

    时间:2025-03-25

  • 限时进食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线粒体功能影响几何?这项研究给出答案

    限时进食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研究解读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常常紊乱,这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日益增多,而它们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进而导致葡萄糖耐量受损,大大增加了患 2 型糖尿病(T2D)的风险。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代谢过程会受到内在生物钟的调控,使其更高效地运转。然而,现代生活中,食物随时可得,睡眠模式也不规律,这严重干扰了人体的能量平衡系统,成为超重、胰岛素抵抗以及发展为 T2D 的重要诱因。限时进食(TRE)作为一种新兴的饮食模式,因其在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压方面的潜在作用而备受关注。但也有研究表明,TRE 并非对所有人都能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3-25

  • 解析亚利桑那州边境女性健康困境:新冠前后健康公平障碍与促进因素探索

    研究旨在识别导致健康不平等的系统性障碍,以及新冠疫情期间和之后影响亚利桑那州南部地缘政治边境社区女性健康的促进因素,寻求改善社区健康的社区导向干预措施。2023 年,收集了以墨西哥裔女性为主的社区在医疗保健获取、安全、压力和歧视方面的调查、访谈和焦点小组数据,采用基于社区的参与式研究和交叉性方法,通过小组共识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是最显著的健康问题,社会支持是最大的健康促进因素,构建了 “COVID-19 期间通过联系建立力量和包容性” 的扎根理论模型,还制定了 10 项社区导向干预策略并传播给决策者。研究表明,代表性不足的边境社区因限制性移民政策和关键资源获取受限而承受健

    来源:Journal of Racial and Ethnic Health Disparities

    时间:2025-03-25

  • 身体活动对大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有何影响?这项研究给出答案

    身体活动对大学生特定领域短视频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解读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短视频如同一股浪潮,席卷了人们的生活。打开手机,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的视频内容丰富多彩,凭借便捷的编辑工具和精准的个性化推送,吸引了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其中,TikTok 更是风靡全球,在 160 多个国家上线,截至 2023 年用户基数超过 16.77 亿 ,甚至一些政府都借助其进行政策宣传。不过,这股短视频热潮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对于年轻群体尤其是大学生而言,过度使用短视频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研究发现,过度沉迷短视频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像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厌食症、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而且,学生们花费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3-25

  • 综述:新冠疫情期间东盟成员国无国籍人士医疗政策的东盟框架与 “东盟方式” 审视

    新冠疫情期间东盟成员国无国籍人士医疗政策的东盟框架与 “东盟方式” 审视1. 引言新冠疫情对全球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东盟地区,约 140 万无国籍人士面临着获取医疗服务的重大障碍,如缺乏身份识别和文件,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免费医疗服务,还因担心被逮捕和驱逐而不敢寻求医疗帮助。无国籍人士在国际上由 1954 年《关于无国籍人地位的公约》和 1961 年《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界定,包括法律意义上(de jure)和事实上(de facto)的无国籍人士。东盟作为一个区域组织,在其法律文书中没有官方定义 “无国籍人士” 或 “无国籍状态”,各成员国对相关公约的解释和应用也不一致,这使得无国籍人士在获取

    来源:Discover Health Systems

    时间:2025-03-25

  • 低ω-3摄入与男性高发缺血性心脏病有关

    最新研究强调了全球范围内ω-3摄入不足对缺血性心脏病(IHD)致残和死亡的影响,地区和社会经济差异塑造了风险水平。研究:一项全球分析,研究1990年至2021年间因饮食中ω-3脂肪酸含量低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负担。最近发表在《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上的一项研究确定了饮食中的ω-3脂肪酸(FA)在全球范围内对缺血性心脏病(IHD)发展的作用。治疗IHD最近的估计表明,目前约有2亿人被诊断患有IHD,这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IHD的当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然而,这些方法的效果有限。饮食中的ω-3脂肪酸与抗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时间:2025-03-24

  • 切除卵巢与女性心力衰竭风险增加有关

    一项将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ACC.25)上展示的研究表明,育龄妇女如果进行了双侧卵巢切除术(bilateral oophorectomy),日后患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更高。双侧卵巢切除术通常被推荐用于治疗和在某些情况下预防某些健康问题,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月经过多和卵巢癌。这项新研究揭示了这种手术可能在增加心血管风险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因为手术会突然停止雌激素和其他激素的产生,并且根据手术时机,可能会导致早发性更年期,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早发性更年期不同。我们知道,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在心血管风险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双侧卵巢切除术与未来发生心力

    来源:ACC.25

    时间:2025-03-24

  • Towards fairness-aware and privacypreserving enhanc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or healthcare:为医疗领域带来公平与隐私保护的协同学习新突破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算法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诸多问题。一方面,这些算法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需处理大量敏感的患者数据,隐私泄露风险剧增。比如,一旦数据被不当获取,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将面临曝光,这可能对患者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算法的公平性也令人担忧,若训练数据集不能代表多样化的人群,算法就可能产生偏差,导致不同患者群体在诊断和治疗上受到不平等对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多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公平感知且隐私保护的增强协同学习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其意义在于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可靠、公平且隐私保护良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4

  • 美国洪水与特定病因死亡率:三重稳健方法揭示长期健康风险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洪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洪水不仅会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洪水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洪水的短期影响,对于洪水过后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健康影响评估较少;另一方面,不同研究的结果存在矛盾,有的研究发现洪水与死亡率上升有关,而有的研究则未发现显著关联,这使得人们对洪水的健康风险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深入了解洪水与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间的长期关系,来自耶鲁大学多个学院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4

  • 揭秘鸟类为何患癌少?血糖、饮食与癌症的奇妙关系

    一项大规模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血糖水平、饮食成分和驯化在脊椎动物癌症风险中的作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饮食、血糖水平和癌症发病率在脊椎动物物种之间的关系。鸟类的血糖水平对于人类以及具有类似人类葡萄糖代谢的生物来说,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导致氧化应激、DNA损伤、蛋白质糖基化和炎症,所有这些都是癌症的风险因素。鸟类通常缺乏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这种蛋白质允许葡萄糖进入细胞。因此,鸟类的能量消耗更高,并且更依赖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而不是葡萄糖。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鸟类会产下更多的蛋,这同样增加了它们患癌症的风险。尽管存在这种关联,但鸟类在所有脊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1

  • 下丘脑调节性T细胞(Tregs)调控高热量环境中的免疫激活并改善代谢功能障碍

    现代社会中,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枢神经系统(CNS)特别是下丘脑在代谢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但高热量饮食如何通过免疫机制影响下丘脑功能尚不清楚。传统观点认为高热量环境主要引起外周组织慢性炎症,而近年研究发现下丘脑也存在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其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作用尤为关键。德国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等机构的研究人员Maike Becker等通过多组学方法系统揭示了Tregs在下丘脑免疫代谢调控中的核心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小鼠脑组织免疫细胞亚群,RN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1

  • 脂肪祖细胞外泌体抑制巨噬细胞 M1 极化缓解中年肥胖:miR-145-5p 的关键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肥胖问题愈发严重,尤其是中年群体。中年肥胖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中年肥胖的危害已被广泛认知,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却一直如同迷雾,未被清晰揭示。在此背景下,为了深入探究中年肥胖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干预靶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贝勒医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单细胞 RNA 测序(single-nucleus RNA sequencing,snRNA-seq)、RNA 测序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1

  • 整合单细胞代谢组学与表型分析:揭示细胞氧化和衰老的代谢异质性,解锁衰老干预新路径

    在生命的微观世界里,细胞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宇宙,各自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生命活动。当细胞遭遇氧化应激和衰老时,其内部的变化就如同一场神秘的风暴,吸引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以往,大多数代谢组学研究都在均质化的层面进行,就像是从高空俯瞰一座城市,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却无法洞察每一个细胞的独特之处。细胞在这些过程中的代谢异质性以及其与细胞氧化、衰老状态的关系,一直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为我们理解细胞的奥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1

  • 基于SEER数据库的前列腺癌患者自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前列腺癌作为全球男性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每年导致近38万人死亡。尽管诊疗技术不断进步,患者心理健康却长期被忽视——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1倍,尤其在诊断后第一年风险激增15%。这种危机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晚期患者承受着病痛与治疗副作用双重折磨,低收入群体面临经济压力与医疗资源获取困难,而独居者更缺乏情感支持网络。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风险因素识别,缺乏量化个体风险的预测工具,且难以解释自杀风险的动态变化规律。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美国SEER数据库中2004-2021年176,730例前列腺癌患者数据,首次构建了整合

    来源: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Global Health

    时间:2025-03-21

  • 综述:地球营养的两个维度:环境与健康

    引言:食物系统的双重挑战当前人类活动已进入"人类世"纪元,食品生产系统成为突破行星边界(Planetary Boundaries)的主要驱动力,贡献了全球20-35%的温室气体排放(GHG)和80%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饮食选择通过驱动食物系统,在环境压力与人类健康间建立关键纽带。EAT-Lancet委员会提出的"行星健康饮食"(PHD)试图平衡这一矛盾,但其全球适用性仍存争议。环境足迹的饮食密码不同饮食模式的环境影响通过碳足迹(CO2eq)、水足迹(L/kg)等指标量化:​动物性食品:牛肉生产产生的GHG是植物的20倍,占农业排放的4/5​植物性饮食:纯素饮食比杂食减少50%GHG,但豆类的水足

    来源:Current Nutrition Reports

    时间:2025-03-21

  • 综述:壳聚糖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反刍动物生产面临饲料效率低和甲烷排放等挑战,这些问题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饲料添加剂,尤其是壳聚糖,在提高饲料效率、减少甲烷排放和促进动物健康方面展现出潜力。壳聚糖是一种从虾壳和昆虫中含有的几丁质衍生而来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它能通过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抑制病原体来增强瘤胃发酵,进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本综述探讨了壳聚糖的作用机制,包括改变瘤胃微生物种群、减少甲烷生成以及改善挥发性脂肪酸(VFAs)谱,特别是提高丙酸水平。体外研究表明,壳聚糖最多可使甲烷排放减少 42%,主要是通过影响微生物对氢的利用。此外,尽管不同物种和实验条件下结果有所差异,但添加壳聚糖可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并改善生产

    来源: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时间:2025-03-21

  • 打破居家办公久坐困境:管理者视角下减少员工久坐时间的关键策略

    在现代职场中,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居家办公。然而,这一工作模式的转变却带来了新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办公室工作人员本身就是日常久坐时间最长的职业群体,而居家办公相较于传统办公室工作,进一步延长了员工的久坐时间。长时间久坐与众多不良健康后果密切相关,如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特定部位的癌症等,还会增加全因死亡率。尽管有多种干预措施旨在减少久坐时间,但目前针对居家办公环境下,结合组织变革和管理层支持的干预研究却十分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爱尔兰、西班牙和荷兰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旨在从管理者的视角探索影响员工在居家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3-21

  • 黎巴嫩精神科远程医疗服务的应用研究:关键因素与发展意义

    在过去二十年,科技进步推动医疗领域变革,尤其是精神健康服务。然而,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精神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现有服务的不足。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人们获取精神健康服务面临诸多障碍,如地理偏远、经济限制、社会偏见和专业人员短缺等。黎巴嫩在经济崩溃、政治不稳定和疫情的多重影响下,精神健康问题愈发严重,社会偏见阻碍患者寻求帮助,专业人员匮乏,医疗系统压力巨大。在此背景下,远程精神健康(TMH)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具有突破地理限制、降低成本等优势,有望改善精神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但在黎巴嫩,TMH 的应用面临着隐私问题、技术基础设施局限和人员培训不足等挑战。为了深入了解影响黎巴嫩精神

    来源:Discover Mental Health

    时间:2025-03-21

  • 格莱斯顿研究所科学家绘制出抗击艾滋病毒的免疫系统详细地图

    在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中,格莱斯顿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科学家们大幅扩展了我们对免疫系统与病毒相互作用的理解,并开发出一张详细地图,展示了人体自然防御系统如何应对最具挑战性的病毒威胁之一——艾滋病毒(HIV)。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杂志上,全面揭示了19种不同病毒传感器和受体在各类免疫细胞(包括易受HIV感染的细胞)中的水平,这些细胞能够对HIV做出反应。尽管研究团队专注于HIV,但他们发现了关于不同免疫细胞如何以独特方式感知和限制病原体的基本见解。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免疫系统对多种病毒和微生物的反应,甚至自身免疫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格

    来源:Cell Reports

    时间:2025-03-20


页次:42/788  共15752篇文章  
分页:[<<][41][42][43][44][45][46][47][48][49][5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