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综述:c-fos 在调节细胞衰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c-fos 的基本介绍c-fos 是即刻早期基因(IEG)家族的重要成员,这类基因能在细胞受到胞外刺激时迅速被诱导表达,且无需中间蛋白参与。c-fos 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存在同源性,在人体所有体细胞中均有表达,定位于人类 14 号染色体 14q24.3 区域 ,拥有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其启动子区域有多个转录结合位点,可与多种转录因子和共激活因子结合,促进基因表达,产生 Fos 蛋白。Fos 蛋白是一种 55-kD 的核内磷酸化蛋白,不太稳定,具备亮氨酸拉链(LZ)结构和能与 DNA 结合的碱性区域,它可以和 Jun 蛋白形成二聚体复合物 —— 激活蛋白 - 1 转录因子(AP-1),进

    来源: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时间:2025-04-22

  • 探寻乳腺癌患者经济毒性轨迹与预测因素:为精准干预 “导航”

    在癌症治疗领域,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 —— 经济毒性(Financial Toxicity,FT)。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治疗费用、因治疗导致的工作缺席造成的收入减少以及长期护理费用等,如同沉重的枷锁,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癌症相关经济毒性” 这一概念自提出后,越来越受到关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患者都面临着 FT 的风险,高收入国家患者 FT 发生率为 35.3%,低中收入国家更是高达 78.8%。尽管此前对乳腺癌患者 FT 的风险因素已有不少研究,但大多是横断面和回顾性的,无法全面揭示 FT 在整

    来源:The Breast

    时间:2025-04-22

  • 综述:运动通过调节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分泌缓解骨质疏松症

    细胞衰老与SASP细胞衰老是机体应对氧化应激、DNA损伤和端粒缩短等压力的保护性反应。衰老过程中,细胞持续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其特征为IL-6、TNF-α等炎症介质的释放。研究表明,促衰老小鼠模型中γ-H2AX阳性灶显著增加,提示骨细胞和BMSCs存在DNA损伤积累。这种衰老微环境会破坏骨稳态,成为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因。SASP诱导骨质疏松的机制骨质疏松本质是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的代谢性骨病。衰老细胞分泌的SASP因子通过双重途径加剧骨丢失:一方面,IL-6等促炎因子激活破骨细胞分化;另一方面,TNF-α抑制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促进其成脂化。动物实验发现,衰老小鼠骨组织中SA-

    来源:Bone

    时间:2025-04-22

  • 探秘正畸新靶点:Klotho 调控张力诱导成骨,开启牙槽骨再生新篇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口腔美观和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正畸治疗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正畸牙移动(OTM)本质上是一个由机械刺激驱动的牙槽骨重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牙齿受到外力作用,牙槽骨的两侧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压缩侧的骨组织会被吸收,而张力侧则会有新的骨组织生成。然而,在实际的正畸治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比如,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成骨不足的情况,这可就麻烦了,不仅会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还会让牙齿变得更加松动,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牙齿脱落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牙周韧带干细胞(PDLSCs)作为位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主要细胞类型,具有对机械刺激敏感和多

    来源:Bone

    时间:2025-04-22

  • 加拿大儿童青少年 1 型胶原交联 C 端肽(CTX)和 1 型前胶原 N 端前肽(P1NP)参考值:助力骨骼健康精准诊断

    在人体的奇妙 “工程”—— 骨骼生长与代谢中,存在着许多亟待破解的谜题。骨代谢疾病,就像潜伏在暗处的 “捣乱分子”,影响着人们的骨骼健康,尤其对于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这些疾病可能会打乱他们正常的成长节奏。诊断和监测骨代谢疾病的重要 “小助手” 是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它们在骨骼的形成和吸收过程中被释放到血液里,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就如同获得了一把了解骨骼内部 “工作情况” 的钥匙。其中,1 型前胶原 N 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propeptide,P1NP)和 1 型胶原交联 C 端肽(carboxy-

    来源:Bone

    时间:2025-04-22

  • BHI 指标助力鉴别两岁以下儿童是否患成骨不全症(OI):意义重大的骨健康研究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骨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来说,骨折情况更是复杂。当这些年幼的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骨折时,医生们往往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难以判断这究竟是因为孩子本身患有诸如成骨不全症(OI)这类导致低骨密度的疾病,还是遭遇了虐待。要知道,儿童虐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准确判断骨折原因,对于及时给予孩子恰当的治疗和保护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却没有一种成像方式能够轻松且可靠地评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骨密度(BMD),也无法准确衡量骨骼强度。在这样的困境下,一项发表于《Bone》的研究应运而生,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

    来源:Bone

    时间:2025-04-22

  • Sponastrime发育不良患者口腔颅面特征与生活质量研究:首份全面临床放射学分析

    在骨骼发育异常疾病谱中,Sponastrime发育不良(Spondyloepimetaphyseal dysplasia, sponastrime type, SEMDSP)因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备受关注。这种由TONSL基因突变引发的罕见疾病,全球仅报道23例确诊患者,其典型表现包括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中面部发育不全和脊柱畸形。然而,关于该病口腔颅面表现的系统研究长期缺失,特别是牙齿发育异常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正是这一知识空白,促使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开展了这项开创性工作。研究团队采用临床检查结合放射学评估的创新方法,对两名19岁芬兰女性SEMDSP患者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口腔

    来源:Bone

    时间:2025-04-22

  • 基于汗液可穿戴设备的钙卫蛋白(Calprotectin)与白细胞介素-6(IL-6)纵向监测:慢性炎症动态追踪新策略

    慢性炎症作为多种重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动态监测一直是临床难题。传统血液检测存在侵入性强、采样频率受限等缺陷,而新兴的汗液检测技术虽在代谢物监测中崭露头角,却鲜少应用于炎症标志物追踪。针对这一空白,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研究团队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发表创新成果,开发出全球首款能同时检测钙卫蛋白(Calprotectin)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汗液可穿戴设备,为慢性炎症管理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研究采用非法拉第电化学阻抗谱(non faradaic EIS)技术,通过二硫代双(琥珀酰亚胺丙酸酯)(DTSSP)连接抗体构建双标记传感器

    来源: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

    时间:2025-04-22

  • 利用生物传感器评估谷物在肉制品配方改良中作为赖氨酸来源的研究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时代,人们对食品的营养成分愈发关注。肉制品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养均衡性备受瞩目。传统的肉制品生产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畜牧业提供的动物蛋白仅能满足约 40% 的膳食总蛋白需求,难以覆盖人群对蛋白质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发现常见饮食中赖氨酸浓度较低,这一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赖氨酸需求因年龄、营养和健康状况而异 。为了填补这一营养缺口,提升肉制品的营养价值,来自未知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该研究聚焦于利用生物传感器评估谷物在肉制品配方改良中作为赖氨酸来源的可行性,相关成果发表在《Biose

    来源: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

    时间:2025-04-22

  • Ag@Au纳米酶增强型有机光电化学晶体管:赭曲霉毒素A超灵敏检测新策略

    赭曲霉毒素A(OTA)是曲霉和青霉菌产生的强毒性致癌物,广泛污染谷物、咖啡等食品,即使痕量暴露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尽管欧盟等机构设定了5 μg/kg的严格限值,但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依赖昂贵仪器和专业操作,检测时间长达6小时以上,难以满足现场快速筛查需求。光电化学(PEC)传感器虽具便携优势,却因环境干扰和微弱光电流信号难以实用化。针对这一瓶颈,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将光电化学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结合,构建了有机光电化学晶体管(OPECT)平台。该技术通过晶体管固有的信号放大特性,将微小电化学输入转化为显著电流变化。然而,如何进一步

    来源: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

    时间:2025-04-22

  • 融合可穿戴心电与生物阻抗监测及 LightGBM 分类器:心血管诊断新突破

    心血管疾病(CVDs)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堪称全球 “头号杀手”。传统的心脏监测手段,比如常规心电图检查,存在诸多不便之处。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设备稀缺,患者难以随时进行检查;而且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同时还需要医生持续监督,耗费大量医疗人力。正因如此,研发先进、便捷、高效的心血管诊断和监测工具迫在眉睫。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致力于通过整合移动健康(mHealth)技术,提升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上。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

    来源: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

    时间:2025-04-22

  • 利用集成学习预测序批式反应器中食品加工废水单细胞蛋白(SCP)产量的研究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蛋白质来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寻找创新的蛋白质生产方式迫在眉睫。微生物单细胞蛋白(SCP)合成,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能够将富含营养的食品加工废水转化为有价值的蛋白质,既减少了废弃物,又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大豆加工产业在食品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其产生的大量废水富含可生物降解的营养物质,本是生产 SCP 的优质底物,却常被当作污染物处理。然而,利用食品加工废水生产 SCP 面临诸多挑战。在实际生产中,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极易受到进水成分、曝气速率以及碳氮源等营养需求变化的影响。在小型食品加工厂的处理系统里,进水成分的波动常常导致系统处于非稳态,这不仅增

    来源:Bioresource Technology

    时间:2025-04-22

  • 陆生昆虫伪蕈蚊中侧向转移的交替氧化酶(AOX):鉴定、特征解析与生命奥秘探索

    在微观的细胞世界里,线粒体堪称能量工厂,对维持真核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OXPHOS)系统,利用多种代谢途径产生的还原当量来合成 ATP,这一过程产生的 ATP 占细胞内 ATP 总量的 90% 以上。而在这个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中,电子传递系统(ETS),也就是呼吸链,发挥着核心作用,它由线粒体内膜上的五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不过,在生命演化的长河中,一些生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出了独特的 “能量策略”。交替氧化酶(AOX)就是其中之一,它能让电子传递途径发生 “分流”。AOX 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真菌和原生生物里也不少见,但在动物界的分布却较为零散。过去,人们

    来源:Biochimie

    时间:2025-04-22

  • eRF3a 及其多聚甘氨酸扩展调控阿霉素诱导的 HCT116 细胞衰老:探索癌症与衰老关联新机制

    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衰老与癌症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热点。细胞衰老原本被视为抵御肿瘤发生的防线,可在年轻机体中助力伤口愈合等过程 。但在年老机体里,衰老细胞的堆积却会引发炎症,反倒促进肿瘤生长。就像一个原本守护身体的卫士,在特定情况下却 “倒戈相向”。真核释放因子 3a(eRF3a)在细胞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参与翻译终止过程,还和核糖体循环、mRNA 降解有关。在人类群体中,eRF3a 存在多种形式,其 N 端结构域的多聚甘氨酸链长度有所不同,分别有 7、10、11 或 12 个甘氨酸。其中,12-Gly-eRF3a 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备受关注,此前研究发现它和细胞质多聚(A)结合蛋白(PAB

    来源:Biochimie

    时间:2025-04-22

  • 长期体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变化:深度剖析与临床启示

    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细胞治疗成为攻克诸多疑难病症的新希望,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 - MSCs)备受瞩目。BM - MSCs 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多能干细胞,像骨髓、脂肪组织、牙髓和脐带等都有它的身影 。不过,临床应用时,需要大量的 BM - MSCs,一般每千克体重约需两百万个细胞,这就使得体外扩增成为获取足够数量细胞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问题逐渐浮现。长期体外培养和传代过程中,BM - MSCs 的 “个性” 发生了显著改变。它的自我更新能力不断减弱,就像一台逐渐老化的机器,生产效率越来越低;分

    来源:Biochimie

    时间:2025-04-22

  • 植物生存的时间密码:昼夜节律与自噬的协同调控机制

    【研究背景】在自然界中,植物通过精密的生物钟系统——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CR)来预测并适应地球24小时的光暗周期变化。这种内源性计时机制调控着从光合作用到开花时间的众多生理过程。与此同时,细胞自噬(Autophagy)作为"细胞清道夫",通过降解受损蛋白和细胞器维持内环境稳定。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两个系统存在令人惊奇的互动: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与乐手,CR精确地协调着自噬活动的节奏,而自噬又反过来微调生物钟的精准性。然而,这种跨尺度调控的分子细节仍是未解之谜,特别是在作物抗逆性和产量形成中的潜在价值亟待挖掘。来自University of Hyderabad的研究团队

    来源: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General Subjects

    时间:2025-04-22

  • 高糖经下调 SIRT1 诱导 FABP3 介导的膜刚性变化:骨骼肌代谢异常新机制

    在生命的 “燃料库” 里,葡萄糖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通过血液循环将能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然而,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也就是出现高血糖(hyperglycemia)时,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巨石,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高血糖不仅加速人体衰老,还与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众多代谢疾病紧密相连。葡萄糖和脂质的体内平衡息息相关。富含葡萄糖的饮食会促使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向饱和脂肪酸(SFAs)转化,这种转化在小小的线虫身上都能影响其细胞膜脂质组成。在小鼠实验中,过表达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 - 1(SCD - 1,一种 Δ9 去饱和酶)能下调膜脂质中

    来源: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General Subjects

    时间:2025-04-22

  • 综述:自噬:衰老与癌症的汇聚点

    自噬:衰老与癌症的十字路口1. 引言自噬作为细胞自我降解的核心机制,通过清除受损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维持稳态。这一动态过程涉及三种类型:巨自噬(Macroautophagy)、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MA)和微自噬。其中,巨自噬通过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包裹底物,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完成降解。研究发现,酵母突变体模型揭示了自噬体形成的关键基因(如Atg家族),而哺乳动物中ULK1/2复合物、PI3K-III(含BECN1)等分子机器驱动自噬起始与延伸。值得注意的是,自噬功能异常可导致衰老加速或肿瘤发生,其作用具有显著的上下文依赖性。2. 衰老与癌症的复杂互作衰老伴随基因组不稳定(如端粒缩短)

    来源: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Reports

    时间:2025-04-22

  • 综述:整合铜死亡与免疫衰老:癌症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1. 引言近年来,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不断拓展,从经典的细胞凋亡(apoptosis)延伸到多种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如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焦亡(Pyroptosis)、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Autophagy-dependent cell death)等,铜死亡(cuproptosis)也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即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的现象,在癌症进展和治疗反应中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将铜死亡和免疫衰老相关策略相结合,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2. 铜死亡铜死亡是一种独特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当细胞内铜离子过量时,会破坏线粒体功能

    来源: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Reports

    时间:2025-04-22

  • 基于适配体的荧光侧向流动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食品安全领域,食源性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其中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占比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S. aureus)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及动物源性食品中,多数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传统检测S. aureus的方法,如平板计数法,耗时久、劳动强度大且灵敏度欠佳,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新兴的检测技术,像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虽有一定优势,但存在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易受抑制剂干扰产生假阴性结果

    来源: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时间:2025-04-22


页次:69/911  共18213篇文章  
分页:[<<][61][62][63][64][65][66][67][68][69][7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