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足球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差异:内侧腓肠肌腱特性与跳跃表现的关联研究
在足球运动的世界里,球员的爆发力和速度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而跳跃能力,作为衡量球员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与球员在球场上的表现密切相关。内侧腓肠肌(GM)腱,作为连接肌肉与骨骼的关键结构,在跳跃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关于 GM 腱特性与跳跃表现之间的关系却存在诸多争议。不同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这使得教练和运动员们在训练和提升表现时缺乏明确的方向。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来自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研究人员招募了 13 名来自英国顶级足球学院的成年男性足球运动员(ASP)以及 11 名年龄匹配、有规律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男性对照参与者(CON)。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8
时间:2025-04-09
-
印度老年人灾害影响与抑郁关联研究:为公共卫生政策指引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一种普遍且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疾病,尤其对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显著。它不仅会导致情绪低落、对活动失去兴趣,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身体症状,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据统计,全球超过 2.8 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其中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高达 5.7% 。在印度这样的中低收入国家,抑郁症问题更为突出,印度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在 29% - 34.4% 之间,且呈上升趋势。同时,印度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是世界上受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大量人口受到各种灾害的冲击。而灾害,无论是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还是人为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都可能成为导致人们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4-09
-
正念训练通过调节显著性处理改善压力管理:一项降低异常显著性与提升心理健康的机制研究
在当代快节奏社会中,压力引发的情绪失调与异常认知处理已成为公共健康的重要挑战。异常显著性(Aberrant Salience)作为精神病性症状的核心机制,表现为个体对无关刺激赋予过度重要性的认知偏差,与多巴胺系统失调密切相关。尽管正念干预(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已被证实能改善精神病患者阴性症状,但其对早期认知加工过程——特别是异常显著性的调节机制——仍属未知领域。这一科学盲区限制了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开发。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联合联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Discover Mental Health》发表创新性研究。团队采用混合方法设计,对21名
来源:Discover Mental Health
时间:2025-04-09
-
有机与化学肥料单施对稻稻轮作系统产量及土壤健康的响应机制研究
在人口密集但耕地有限的孟加拉国,土壤肥力退化正成为制约水稻生产的关键瓶颈。长期单一施用化学肥料导致的土壤酸化、重金属积累和营养失衡问题日益严重,而传统农业中有机肥使用不足又加剧了土壤有机质(SOM)的流失——当前该国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于1%,远低于理想土壤2.5%的标准。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稻稻轮作系统的产量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引发的土壤碳排放加剧了碳平衡失调,如何通过科学的养分管理实现作物高产与土壤健康协同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农业难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孟加拉国水稻研究所的Md.Mamunur Rashid团队在2017-2019年开展了系统的田间试验。研究选取Gazipur试
来源:Discover Agriculture
时间:2025-04-09
-
新型避孕针问世:一针管两年 可自行注射
据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近日取得避孕技术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长效避孕注射剂。这项创新技术通过将避孕药物转化为微型晶体悬浮液,注射后在皮下形成可持续释放的药物储库,单次注射避孕效果最长可达两年,远超现有最长三个月的市场产品。该技术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可控性和便利性——不仅支持使用者自行注射,还能在需要时通过简单手术取出终止药效。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突破旨在为女性提供更多元化、更易管理的避孕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平台还具有更广泛的医疗应用潜力,未来或可拓展用于精神疾病、HIV及肺结核等需要长期给药治疗的疾病管理。目前该技术已完成小鼠实验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团队正积极
-
中国老年人灾难性健康支出(CHE)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收入和社会活动的潜在作用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抑郁症作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中国,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灾难性健康支出(Catastrophic Health Expenditure,CHE)指自付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总支出或非食品支出的一定比例,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尤其对老年人影响更大。已有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活动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 CHE 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关联及潜在调节因素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该研
来源:BMC Geriatrics
时间:2025-04-09
-
数字解决方案助力自杀预防:以人为本的开发、使用趋势分析与风险评估的关键意义
在当今社会,自杀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性健康和社会问题。2019 年,全球有超过 70 万人死于自杀,每 10 万人中就有 9 人自杀 ,这一数据令人痛心不已。自杀行为大多与心理社会危机和精神疾病相关,而准确预测自杀风险是预防自杀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临床评估工具,如患者健康问卷 - 9 抑郁量表(PHQ-9)等,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准确评估自杀风险。此外,这些工具在建立治疗联盟方面也存在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瑞士伯尔尼应用科学大学(Ber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自杀预防数字
来源:BMC Digital Health
时间:2025-04-09
-
《Nature Medicine》揭秘 VEXAS 综合征造血克隆优势的机制,为攻克血液疾病带来新曙光
在人体的造血系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克隆优势现象逐渐凸显,这一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血癌的风险,还与许多常见的非恶性疾病相关。VEXAS 综合征作为一种新发现的成人起病的自身炎症性疾病,更是被高死亡率所困扰。它由携带 UBA1 基因体细胞突变的显性造血克隆引起,然而,驱动其克隆优势的致病机制却一直是个谜,并且由于缺乏疾病模型,开发能够改善病情的治疗方法也困难重重。为了揭开这些谜团,来自 Vita-Salute San Raffaele University 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为我们理解 VEXAS 综合征以及相关疾病开辟了新
来源:Nature Medicine 58.7
时间:2025-04-08
-
HPV 疫苗聊天机器人干预对提高中国女中学生接种率的关键作用研究
宫颈癌是全球重大健康挑战,2022 年全球有 662301 例新发病例和 348874 例死亡病例,中国的疾病负担沉重,占全球发病率的 22.8% 和死亡率的 16.0% ,且预计未来会呈上升趋势。人乳头瘤病毒(HPV)几乎是所有宫颈癌病例的病因,接种 HPV 疫苗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然而在中国,HPV 疫苗大多需自费接种,接种率很低。截至 2022 年,9 - 45 岁中国女性的 HPV 疫苗接种率仅为 10.15%,9 - 14 岁女性青少年的接种率不到 5%,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 2030 年 15 岁前接种率达到 90% 的目标。家长的决策在青少年接种疫苗中起着关
来源:Nature Medicine 58.7
时间:2025-04-08
-
脂肪组织中发现调控UCP1非依赖性钙循环产热的关键分子电阻器C4orf3
直接记录脂肪组织微粒体产热采用高分辨率等温滴定量热仪(ITC)建立创新平台,首次实现微粒体和线粒体产热的直接定量检测。在UCP1敲除(KO)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ngWAT)中,发现微粒体产热占总产热的55.5%,显著高于棕色脂肪组织(iBAT)。特异性实验证实该产热依赖于SERCA2b活性,在脂肪特异性SERCA2 KO模型中完全消失。值得注意的是,UCP1缺失会代偿性上调SERCA2表达和微粒体产热能力。C4orf3调控SERCA2能量效率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和结构预测,鉴定出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的65氨基酸肽C4orf3(又称ALN)。该蛋白通过跨膜结构域与SERCA2b的TM2/TM4
来源:Cell Metabolism 27.7
时间:2025-04-08
-
人类受孕季节温度通过跨代表观遗传调控棕色脂肪活性的机制研究
在现代社会,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挑战。尽管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个体间代谢差异的根源仍不清楚。有趣的是,动物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后代代谢特征,但这类现象在人类中的证据仍然有限。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产热器官,在能量消耗和代谢平衡中扮演关键角色,其活性受温度等环境因素调节。然而,BAT功能的个体差异是否源于早期生命环境暴露,特别是受孕前后的环境温度影响,尚待阐明。日本东京大学和东北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揭示了人类受孕季节温度通过跨代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后代BAT活性的现象。通过对五个独立人群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19.2
时间:2025-04-08
-
饮食如何影响大脑的一生
大量研究表明,人们的饮食会影响身体抵御心脏病和中风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对心脏有益的东西对大脑也有好处,揭示了导致心脏病的相同风险因素也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心脏健康,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通过更好的饮食来促进大脑健康呢?专家说答案是肯定的。开始越早越好。食物和胎儿大脑发育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凯瑟琳市布洛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健康科学系副教授、神经科学中心成员丽贝卡·麦克弗森(Rebecca MacPherson)博士说:“营养对大脑健康的影响可以从母亲的饮食开始。”她说,研究表明,女性在怀孕期间吃什么或不吃什么都会影响
来源: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时间:2025-04-08
-
杨树生物钟:调控树木生长发育的 “幕后指挥家”—— 开启可持续林业的新钥匙
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树木的生长就像一场精妙的演出,从春日里嫩芽的萌动,到夏日中枝叶的繁茂,再到秋季叶片的凋零,每个环节都有着精准的时间安排。然而,这场演出背后的 “指挥家” 究竟是谁呢?长期以来,植物生长和物候调控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树木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和物候的适时调控对于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碳预算至关重要。但目前,树木生长的季节性时间窗口受哪些因素驱动尚不明确,这严重阻碍了森林生产力和碳预算的评估工作。同时,尽管生物钟在植物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在树木中的作用机制却扑朔迷离。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Umeå University)等
来源:npj Biological Timing and Sleep
时间:2025-04-08
-
CAP1:动脉粥样硬化中与内皮细胞衰老相关的新型细胞外囊泡标志物,开启心血管疾病研究新方向
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领域,内皮功能障碍(ED)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潜在因素,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在 70 岁以下。而内皮细胞衰老(ES)作为一种与衰老相关的反应,是导致 ED 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背后的机制却尚未完全明晰。在这种情况下,深入探究 ES 的分子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与血管衰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来自西班牙 Francisco de Vitoria 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环化酶相关蛋白 1(CAP1)的新型细胞外囊泡(EVs)标志物,该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内皮细胞衰老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Biology Direct》上。在这
来源:Biology Direct 5.7
时间:2025-04-08
-
社区连接计划(CCP)对改善南澳大利亚居民生活质量与孤独感的实证研究:一项基于社区的干预试点
孤独感如同无形的流行病,正侵蚀着现代社会的公共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欧洲成年人孤独感发生率高达24%,而COVID-19疫情期间全球严重孤独感比例升至21%。这种"社会关系需求未满足"的 distressing feeling 不仅降低生活质量(QoL),更与死亡率升高直接相关。尽管学界公认增强社区连接是改善QoL的关键,但能同时解决孤独感与QoL的实证研究仍属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南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Svetlana Bogomolova团队联合40家社区组织,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的社区连接计划(CCP)试点研究。研究采用单组前后测设计,通过标准化的Assessment of Q
来源:BMC Psychology 2.7
时间:2025-04-08
-
基于脂多糖印迹聚合物直接进样的食品中沙门氏菌快速现场检测技术
在食品安全领域,沙门氏菌(Salmonella)可谓是臭名昭著。它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像禽肉、蛋类、乳制品以及水源里都能找到它的踪迹。一旦人们不小心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患上沙门氏菌病,出现腹泻、发烧、腹痛等症状,尤其是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目前,检测沙门氏菌的传统方法,如培养平板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虽然准确性高,但是十分耗时,还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这对于需要快速得出检测结果的食品加工和处理场所来说,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灵敏又能在现场使用的检测方法迫在眉睫。韩国汉阳大学(Han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4-08
-
人工智能可以建议你是否需要进行癌症筛查
目前,癌症筛查的建议主要基于患者的年龄。因此,医生可能不鼓励年轻的高危人群接受癌症筛查。它们可能会不必要地鼓励低风险的老年人进行癌症筛查。人工智能(AI)可以改变这一点。乔治梅森大学的Farrokh Alemi编辑了五篇由同事和学生撰写的文章,内容涉及如何使用数据科学来预测癌症风险,并使基于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推荐癌症筛查。他们的研究表明,基于风险的模型可以预测60-90%的癌症:皮肤癌~90%恶性脑肿瘤~80%肾癌~80%乳腺癌缓解~70%肝癌~60%尽管有高达90%的有效性,风险模型并没有出现在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的建议中。Alemi及其同事和学生希望将人工智能模型整合到临
-
基于 Transformer 的深度学习集成框架:利用健康管理与出生登记数据预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可行性研究
自闭症,这个神秘的神经发育障碍,如同隐匿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 “隐形杀手”,近年来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据统计,2018 年美国约每 44 名儿童中就有 1 名在 8 岁前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ASD 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言语及非言语沟通困难,还有重复性行为。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患儿的长期预后极为关键,比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能提升孩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职业疗法有助于日常自理等。但现实却很残酷,目前 ASD 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家族史,这种方式既不系统也不准确,导致很多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全球范围内都没有通用的筛查项目。因此,探寻一种更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迫在眉睫。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高血压患者饮食知信行(KAP)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高血压作为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在中国呈现令人担忧的流行态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5%,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41.0%、34.9%和11.0%,这种"三低"现象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幅员辽阔的气候差异导致各地饮食文化迥异——黑龙江等寒冷地区居民偏好高盐高脂饮食,而江苏等温暖地区饮食结构相对健康,这种地域差异如何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管理行为?现有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答案。为破解这一科学问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张智勇团队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玄兆波团队联合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研究人员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
-
全球工业气体污染物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分析:1990-2021年时空演变与防控启示
工业气体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焦点。随着采矿、制造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职业暴露导致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D)负担日益沉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CRD造成全球400万死亡,位列死因第三位。尽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要求2030年前将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但职业性颗粒物、气体和烟雾(PMGF)暴露引发的CRD防控仍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COPD与尘肺病这两类主要职业性呼吸疾病,其病理机制差异导致防控策略需要精准区分。既往研究多聚焦单一疾病或区域,缺乏对全球趋势的系统评估,更鲜见从年龄、时期、出生队列三维度解析死亡率变化的深层驱动因素。扬州大学公共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