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双重健康保险制度下公众态度与医疗保健不平等研究 —— 基于全国人口调查的实证分析
在德国的医疗体系中,法定健康保险(SHI)与私人健康保险(PHI)并存的双重结构长期引发争议。这种体系下,收入水平、职业类型等因素决定着人们的参保类型,约 11% 人口选择 PHI,89% 纳入 SHI。由于 PHI 医生可对治疗费用进行加价(通常为 2.3 倍),这就可能导致医生更倾向于优待私人保险患者,进而引发医疗保健的不平等。从现有研究来看,SHI 患者在候诊时间、专科医生就诊机会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与医生沟通质量的评价上也低于 PHI 患者,不过在健康结果指标方面,两者差异并不显著。然而,公众对这一双重体系的态度究竟如何,不同社会群体是否存在认知差异,这些问题尚缺乏深入探讨。为了填补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时间:2025-05-15
-
德国人群健康数据研究共享意愿的全国性调查:信任、隐私与数字素养的影响
在数字化医疗浪潮中,健康数据的二次利用正成为提升医疗质量与政策制定科学性的重要引擎。然而,公众对健康数据共享的接受度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尤其在德国,严格的隐私保护传统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叠加影响下,如何平衡数据利用与隐私安全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此前研究多聚焦特定患者群体,缺乏对普通人群的系统性调查,且对数据接收方(如公立机构与私营企业)的差异化信任机制尚未充分揭示。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德国雷根斯堡应用科学大学(OTH Regensburg)的 Caroline Dotter 团队联合杜伊斯堡 - 埃森大学(Universität Duisburg-Essen)开展了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时间:2025-05-15
-
从障碍到参与:共同创建佛兰德斯服务不足女性乳腺癌筛查有效提醒信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每年新发病例超 200 万,且因社会经济因素和医疗可及性差异,不同群体的筛查参与率悬殊。在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2022 年贫困线以下市镇的乳腺癌筛查参与率比平均水平低 15%,凸显出服务不足人群在获取预防性医疗服务方面面临显著障碍。低健康素养、语言障碍、对预防保健概念理解不足,以及传统筛查邀请信复杂难懂等问题,导致这些群体对乳腺癌筛查的接受度较低。如何打破这些壁垒,提升筛查参与率,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University of Antwerp)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性研究。他们通过与社区组织合作,招募了
来源:Archives of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15
-
新冠重症监护患者一年随访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身心机能: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新冠疫情曾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重症监护资源。大量新冠患者涌入 ICU,导致医疗环境恶化,增加了重症后综合征(PICS)的发生风险。PICS 表现为身体、心理和认知功能的新发或加重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尽管已有关于重症后恢复的研究,但新冠患者的长期预后及 PICS 相关因素尚不完全明确,亟需深入研究以指导后续康复治疗。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öping University)和尼克平医院(Nyköping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描述新冠 ICU 患者一年随访期间 HRQoL 的变化,并识别 PICS 相关的
来源:Journal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时间:2025-05-15
-
ISOQOL 新研究者的研究趋势:2019-2023 年文献计量分析 —— 探索生活质量研究的协作模式与主题发展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研究正经历技术革新与跨学科融合的双重浪潮,但如何系统性评估新兴研究者的贡献、识别领域发展脉络仍存挑战。当前,新研究者(New Investigators, NI)作为 QoL 领域的创新主力军,其研究方向与协作模式尚未得到全面解析,尤其在全球合作均衡性与方法学创新方面存在信息缺口。为填补这一空白,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ctoria)的 Jae-Yung Kwon 团队联合国际多机构研究者,针对国际生活质量研究协会(ISOQOL)下属新研究者特殊兴趣小组(NI-SIG)成员展开深度分析,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
来源:Journal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时间:2025-05-15
-
日本男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昼夜型与身心问题的关联研究
昼夜型(chronotype)作为活动 - 休息模式的生物标志物,对睡眠模式、激素释放、体温及身心表现有显著影响,在优化运动表现方面具有潜在意义。近期研究显示,晨型运动员在早晨表现最佳,而夜型运动员则在下午或晚上表现优异。本研究旨在探讨昼夜型对日本男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 1084 名男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进行研究,根据运动员睡眠筛查问卷(Athlete Sleep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ASSQ)得分将其分为晨型(79.6%)和夜型(20.4%)。结果表明,夜型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更高,具体表现为运动员心理压力问卷(Athlete
来源:Sport Sciences for Health
时间:2025-05-15
-
巴西休闲舞蹈对超重或肥胖久坐女性运动后血压的影响:一项自身对照研究
本研究探讨巴西休闲舞蹈(BRD)干预对超重或肥胖久坐女性运动后血压动态的影响。21 名年龄 24(20, 27)岁、体重指数 31.6(28.4, 34.5)kg/m² 的女性,在 BRD 干预及对照条件前后接受血压测量。采用 Wilcoxon 检验比较方案差异,并通过单样本 Wilcoxon 检验验证舞蹈干预的残留效应(RE)是否异于零。结果显示,舞蹈干预后即刻收缩压(SBP)显著升高(p 0.05, ES = 0.21),但恢复 60 分钟后 BRD 干预组 SBP 显著降低(p < 0.05, ES = 0.41)。BRD 后即刻出现收缩压 RE 正值(p < 0.05, ES = 0
来源:Sport Sciences for Health
时间:2025-05-15
-
LGBTQ+中老年群体的"自选家庭"与原生家庭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LGBTQ+(性少数群体)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这个群体面临双重挑战:既承受着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机能衰退,又持续遭遇社会对性少数身份的歧视。研究表明,31%的LGBTQ+中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比例远超同龄异性恋群体。更特殊的是,他们往往缺乏传统家庭支持——约40%与原生家庭疏离,且较少拥有子女。这种社会关系断层促使他们发展出独特的"自选家庭(families of choice)"网络,即由亲密朋友、伴侣等非血缘关系组成的替代性家庭结构。然而,这种非传统支持体系能否有效维护心理健康?其作用机制是否不同于原生家庭?这些问题成为学界亟待破解的谜题。来自以色列本古里
来源: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时间:2025-05-15
-
职业类型对职场心理健康态度及污名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职场中心理健康歧视现象仍普遍存在。职业特性显著影响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模式。利用英国社会态度2015年调查数据,研究者采用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职业分类与社交距离(stigma)及职场心理健康态度的关联。令人惊讶的是,虽然不同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污名化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态度差异显著。与管理/专业人员相比,基层技术工人(第4组)和半常规工作者(第5组)对"有偿工作促进心理健康"的认同度明显更低(OR4=0.38, 95%CI=0.24-0.61;OR5=0.34)。这些群体也更不认同抑郁症患者应在其能完成部分工作时返岗(OR5=0.52)。更值得关注的是,半常规工作者对"精
来源: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时间:2025-05-15
-
综述:舌系带短缩婴儿母乳喂养的母亲体验与挑战:一项系统评价
Abstract 舌系带短缩(ankyloglossia)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异常,其过短的舌系带(lingual frenulum)常导致婴儿哺乳困难。本系统评价聚焦于母亲在喂养此类婴儿时的多维体验,揭示这一现象对母婴健康的深远影响。 Introduction 临床称为ankyloglossia的舌系带短缩,与哺乳疼痛、婴儿含接困难(poor latching)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母亲不仅面临乳头出血等生理症状,更承受心理压力与母婴情感联结(maternal-infant bonding)受损的双重负担。 Methods 通过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和EMBA
来源: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
时间:2025-05-15
-
居住驱逐经历与自评健康的关联:基于生命周期、类型和时间的社会流行病学研究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居住驱逐仍是一个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历史上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如美国黑人女性,居住驱逐的健康影响尤其缺乏量化数据。现有研究表明,黑人母亲及其家庭在住房领域面临系统性不公平,但关于法院裁定驱逐与非法驱逐的具体健康风险,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童年 vs 成年)驱逐经历的差异,仍存在认知空白。为填补这一空白,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的 Shawnita Sealy-Jefferson 团队开展了 “社会流行病学对抗不公正居住驱逐研究”(SECURE Study),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Urban
来源:Journal of Urban Health
时间:2025-05-15
-
父亲在母乳喂养中的角色与咨询体验:一项质性研究
在人类生命早期的喂养版图中,母乳喂养如同基石般承载着母婴健康的双重期待。然而,当聚光灯长期聚焦于母亲时,父亲在母乳喂养体系中的角色却常如隐形拼图般未被充分重视。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早在 1991 年推出的 "爱婴医院倡议(BFHI)" 中就强调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父亲常面临角色定位模糊、支持体系缺位的困境 —— 他们既可能因医护人员的忽视而沦为 "局外人",又可能在缺乏专业指导时陷入育儿焦虑,甚至因母乳喂养问题引发家庭关系张力。这种 "被边缘" 的现状不仅影响父亲的育儿体验,更可能通过家庭支持链间接威胁母乳喂养的持续性与成功率。挪威科技大学(Nor
来源:International Breastfeeding Journal
时间:2025-05-15
-
马来西亚沙巴土著社区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经验与认知:筛查策略优化与社区干预启示
尽管马来西亚自2004年起推行国家地中海贫血(thalassaemia)防控计划,沙巴土著社区——该国携带率最高的群体——仍存在筛查参与不足的现象。这项研究深入探索了26名携带者在医院日间护理中心和公共卫生诊所的访谈数据,通过主题分析揭示四大发现:1)"根本不懂携带者意味着什么!"的认知困境;2)家族成员确诊对筛查意愿的蝴蝶效应;3)携带状态对婚恋关系、心理健康及生育选择的连锁反应;4)临床实践中对携带者重要性的系统性低估。研究强调必须通过社区合作提升土著群体认知,重构家族筛查(thalaessemia cascade screening)策略,并将携带者咨询纳入常规临床路径。这些发现为高发地
来源:Journal of Community Genetics
时间:2025-05-15
-
南澳大利亚州小范围区域乳腺筛查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基于地理空间证据的既往与未来洞察
论文解读乳腺癌是澳大利亚女性最常见的癌症,2021 年占新发病例的 28%,且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肺癌。尽管早期 detection 和治疗的进步使生存率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提高了 43%,但乳腺筛查项目的参与率却长期未达目标。澳大利亚全国性的 BreastScreen Australia 项目自 1991 年启动,目标年龄范围为 50 - 74 岁,官方要求的两年一次筛查覆盖率标准为 70%,但从未有任何司法管辖区实现这一目标。2014 - 2015 年,南澳大利亚州(SA)的两年参与率为 58%,低于塔斯马尼亚州的 60%,且存在显著的地理和社会经济差异,如农村
来源:Cancer Causes & Control
时间:2025-05-15
-
医疗信息学与电子健康记录中的数据隐私: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趋势与关键领域分析
在数字化医疗浪潮中,电子健康记录(EHR)的普及如同双刃剑,在提升诊疗效率的同时,患者敏感信息泄露风险如影随形。从早期纸质病历的物理保管到如今医疗数据的云端流转,隐私保护的技术挑战与伦理争议始终是悬在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的心率数据、基因检测揭示的遗传密码都可能成为黑客觊觎的目标,如何在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全球医疗信息学界亟待破解的谜题。土耳其阿克德尼兹大学(Akdeniz Univ)的 Kemal Hakan Gulkesen 与 Esra Tokur Sonuvar 团队聚焦这一痛点,对横跨近半个世纪(1975-2023 年)的 7,165 篇相关文
来源:Health Care Analysis
时间:2025-05-15
-
机器学习模型揭示绝经后脆性腕部骨折患者桡骨总骨密度与髋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本研究探讨绝经后脆性腕部骨折患者桡骨总骨密度(BMD)与髋、腰椎 BMD 的相关性。研究纳入 2019-2020 年于奥卢大学医院治疗的 83 例>50 岁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收集患者基本信息、WHO FRAX 工具数据、血液检测、骨折腕部 X 线及非骨折前臂、双髋、腰椎的双能 X 线吸收检测(DXA)数据,并结合定制体模与机器学习分析。结果显示,85% 的研究人群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仅 28.4% 患者的血清 Ⅰ 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值提示骨吸收活性增强。桡骨总 BMD 与年龄(r = -0.494)、体重指数(BMI,r = 0.273)、FRAX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r =
来源:Archives of Osteoporosis
时间:2025-05-15
-
股动脉与骨骼肌微血管血流变化的脉冲波和功率多普勒超声同步评估研究
运动过程中,肌肉的血液供应如何精准匹配代谢需求一直是运动生理学与血管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股动脉等导管动脉的血流变化可直接反映骨骼肌的血供情况,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导管动脉与骨骼肌微血管的血流调控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部分研究发现肌肉毛细血管血流的 temporal changes 较导管动脉更为缓慢,但这些研究多采用有创技术或间接估算方法,缺乏直接、无创的同步观测手段。因此,明确股动脉与骨骼肌微血管在运动中的血流动态差异,对于深入理解肌肉氧供需平衡机制、优化运动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一项关于间歇性亚最大等长伸膝运动中股动脉与骨骼肌微血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时间:2025-05-15
-
鼠李糖乳杆菌 GG 上清液通过减轻 L 细胞脂毒性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改善肥胖中 GLP-1 分泌
肥胖正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巨大挑战,它如同无形的杀手,悄悄引发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T2DM)等一系列代谢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其中,肥胖患者普遍存在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1)分泌受损的问题,而 GLP-1 作为关键的肠道肽,在调节血糖稳态、抑制食欲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GLP-1 受体(GLP-1R)激动剂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局限,因此,探寻安全有效的方法提升肥胖患者内源性 GLP-1 分泌水平迫在眉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探究鼠李糖乳杆菌 GG(LGG)上清液(LGGs)对脂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L
来源:Probiotic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
时间:2025-05-15
-
孟加拉国普通人群猴痘病毒(Mpox)认知水平评估
猴痘(Mpox)作为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自 1958 年首次在恒河猴群体中发现后,逐渐在非洲形成地方性流行。2003 年起,其境外传播案例频发,尤其是 2022 年全球疫情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猴痘的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包括发热、头痛、皮疹等,且具有更长的潜伏期(可达 21 天)、性传播比例上升等新特征,但公众对其传播机制、预防手段等认知不足成为防控障碍。在人口密集的孟加拉国,了解普通人群对猴痘的认知现状,对防范潜在流行至关重要。为此,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北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Discover Pu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15
-
撒哈拉以南非洲12国ART依从性与病毒载量抑制的社会经济决定因素:基于PHIA数据的实证研究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SA),HIV/AIDS仍是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尽管全球已推行"90-90-90"防治目标,该地区仍集中了全球64%的HIV病例,且仅36%感染者能维持有效的病毒载量抑制。病毒载量(HIV RNA copies/ml)是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当超过1000 copies/ml时将加速CD4+ T细胞耗竭,增加机会性感染风险。然而,经济差异、治疗疲劳和多重社会障碍导致ART依从性不佳,亟需探究深层影响因素。为此,Boniface Simploli Yohana等学者利用2015-2022年PHIA(人口HIV影响评估)调查数据,对12个SSA国家的23,687名HIV阳性成人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