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转基因水稻已具备产业化基础
新华社 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规模化育种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进入品种审定程序。6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对两个转基因水稻研究课题进行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组储备了丰富的水稻抗虫转基因产品与技术,建立了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国家,据预测,转基因水稻最有可能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农业生物技术。“水稻抗虫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和“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均为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来自省内
-
自花授粉新机制——花粉滑动授粉
由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李庆军研究员主持、华南植物园、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参加的科技部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花柱卷曲性的遗传机制与植物繁育系统进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华南植物园张奠湘研究员主持的子项目“华南姜科植物繁育系统研究”在对分布于广东、广西的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 (Hance) K. Larsen)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植物在没有传粉媒介的条件下进行主动自花授粉的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上。这是由我国科学家在国内独立完
-
台湾医学界发现间质干细胞可重复培养应用于医疗
潜心研究细胞疗法3年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新发现,脐带的中胚层可培养间质干细胞,预期用于治疗脑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疗效好。并且间质干细胞非常原始年轻,不需经严格的配对即可植入使用,又可不断培养繁殖。 据台湾媒体报道,慈济医院团队可能不仅是岛内率先发现间质干细胞可重复培养应用于医疗,而且也是世界首例,因此在完成实验室脑中风动物实体实验后,目前正申请进行临床实验,并已投稿到外国医学专刊论文也已申请专利。待申请核准后近期就将展开临床实验。 慈济团队研究出的脐带间质干细胞是由脐带的中胚层培养,首先将脐带与胎盘分离,将脐带切成断,取出血管后,再将脐带上粘稠的中胚层取出切碎,并放入含有各式无数因子如营
-
北京金赛狮生物制药抗sars药物
北京金赛狮生物制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旅美留学生团队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注册成立。金赛狮公司定位于专业从事生物制药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从成立至今,已经建立了两大具有通用性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重组蛋白技术平台和反义核酸技术平台。 在这次国家遭遇的SARS疫情中,金赛狮公司的两大技术平台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利用反义核酸技术平台开发的防治SARS的反义核酸药物和利用重组蛋白平台开发的重组人β-干扰素(rhIFN-b-1b)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抗SARS病毒体外药效学实验中都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鉴于目前SARS病毒防治的艰巨性,和对有效防治药物需求的迫
-
我国首批太空蔬菜品种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
新华网 我国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的首批太空蔬菜品种,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目前,“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其中“太空蕃茄”已累计推广了3万余亩,“太空青椒”的累计推广面积则已突破20万亩。 选育出我国首批太空蔬菜品种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国内首批进行卫星搭载、开展航天诱变育种的科研单位。从1987年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地式卫星起,黑龙江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先后进行了7次卫星搭载试验,并在2000年和2002年分别育成“宇蕃一号”蕃茄新品种和“宇椒一号”青椒新品种,成为国内首批育成的太空蔬菜品种。 &
-
阅读障碍的研究
生物通报道:你长大的文化氛围能够影响你的饮食习惯、对衣服的品味和宗教信仰,而且文化还能定形你的大脑。新的研究揭示出你所学的语言能够影响到语言区域在大脑发育中的定位。这项研究也表明阅读障碍(Dyslexia)的纠正方式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进行修改。相关文章发表再9月2日的Nature上。阅读障碍似乎植根在大脑的左颞顶区域(left temporoparietal region),至少对那些母语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如英语、意大利语或德语)来说是这样。阅读这类语言时需要将字母转化成声音。而阅读以符号为基础的语言(如中文)时则相当不同:这种语言需要记住每一个字符的样子、如何发声和它的意思。一个由香
-
我国科学家国际首次发现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
新华网天津 我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为干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添了“新丁”。这将为现代生物制药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影响。 新的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的发现者是由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教授率领的课题组。 依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忠朝教授课题组利用分离、鉴定和基因工程,制备出一种新型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可促进骨髓早期造血干和血管干
-
我国科学家发现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基因
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协同攻关,日前发现人类雌激素受体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够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风险。这项成果将有助于对乙型肝炎进行风险预测,并且为新药物筛选及治疗措施的研发提供帮助。 据悉,由于雌激素受体基因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因此这一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增加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研究人员在对2025名乙肝患者和293个核心家系的规模化分析后发现,该基因上的T29C多态性能够增加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可能性。这一发现证实雌激素受体基因是
-
小细菌成为“提金能手”
新华社 提及细菌,人们惟恐避之不及。但我国的黄金科技工作者却通过人工驯化的细菌加速金矿物的生物氧化过程,将极其微细的黄金颗粒从硫化物、砷化物中提取出来,从而实现了我国难处理金矿提金技术的重大突破。这是记者从31日闭幕的中国黄金集团首届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据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长春黄金研究院院长李忠山介绍,难处理金矿石是指金以极微细的状态被包裹于硫化物、砷化物或脉石中;或在浸出过程中受到砷、锑、有机碳等有害元素干扰,采用常规的氰化浸出技术处理金的回收率仅为5%━60%,因而无法经济、有效地进行回收利用。而长春研究院研制成功的生物氧化技术可使金的回收率提高到90%━97%。 李忠山说,我
-
我国首创:让鸵鸟、乌贼“献身”骨移植
日前,四医大口腔医学院首创采用鸵鸟骨与乌贼骨作为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目前在动物体内实验已获成功,标志着我国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因为战创伤、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的人体各种骨缺损,在临床治疗时需要大量的骨移植物修复。但是长期以来,供体骨存在严重不足,自体骨修复创伤大、骨源有限;异体、由异种骨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反应难以完全消除,成为医学界公认的难题。 毛天球教授带领他的课题组和研究生们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先后采用海南滨珊瑚、珊瑚转化的羟基磷灰石、乌贼骨转化的羟基磷灰石和经高温煅烧的鸵
-
基因治创伤性骨关节病前景看好
北大三院运动医学所采用联合基因移植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病取得良好效果,为临床修复软骨损伤开辟了一条新路。最近,该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骨科领域权威杂志《骨科研究》上。 在临床上,关节软骨损伤十分常见。虽然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软骨损伤修复方法有很多,但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修复方法。目前,将基因治疗应用于创伤性骨关节病,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种治疗是将相关目的基因转移到关节滑膜或软骨细胞中,从而抑制软骨损坏、增加软骨合成。对目的基因的选择和表达调控以及对“运送”目的基因的载体的研究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鉴于创伤性骨关节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变性和破坏,是多种介质作用的结果,2003年
-
天津微囊生物细胞移植研究获佳绩
由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院长杜智教授领衔开展的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微囊生物细胞移植研究”,日前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在该研究中,杜智教授等将其自行制备的微囊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微囊胰岛细胞、微囊肝细胞,分别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糖尿病、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在微囊牛肾上腺髓质细胞移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研究中,他们先后进行了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微囊的制备、体外研究、动物模型实验、时效量效关系、冻存稳定性、生物半衰期研究,制定了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微囊的制造和检定规程,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微囊治疗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在微囊
-
对单个DNA分子在拉伸力下熔化现象研究取得进展
物理所软物质物理实验室王鹏业研究组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奚绪光博士合作研究了单个DNA分子在拉伸力作用下的熔化现象。在DNA分子两端施加一定的拉伸力,常温下即可使碱基对的氢键打开,使DNA双链分离。王鹏业研究组利用分子梳技术将λ-噬菌体DNA分子展开到疏水表面上,并拉伸到其伸直长度(contour length, 16.2微米)的大约1.6倍。利用荧光分子只有与双链DNA结合才发射出较强荧光这一特点,通过荧光显微方法直接观察到了拉伸力导致的DNA单分子熔化现象。并发现钠离子、镁离子及pH值对DNA分子的拉伸有明显影响。有关结果发表于2004年9月1日出版的 JOURNAL OF CHEMICA
-
中国研究人员在猪身上发现禽流感病毒
生物通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已经在猪的身上发现了致命的禽流感。一旦这个发现被证实,禽流感在全人类范围的流行可能比我们早前预期的更加严重。 迄今为止,在亚洲,禽流感已经夺走了大约25个人和2亿只禽鸟的生命。现在的恐慌是,如果禽流感病毒传播到猪的身上,禽流感病毒将发生突变,转变成更加致命的病毒并将很快在人类身上传播。 在上周的一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农业部的陈华兰谈到,从2003年到2004年,在中国多个地方的农场的猪身上发现致命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包括福建省的一个地方。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实了这个发现,并等待中国
-
猴脑断血实验成功 植物人有望“复活”
新华社 日前,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江基尧教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徐蔚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上海市科委和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下,取得“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灌注复苏实验”的成功,这在国内外相关医学领域尚属首次,为人类救治急性严重脑缺血疾病提供了医学依据,也为颅脑疑难疾病实施无血手术展现了前景。 据悉,该课题组经过1年多的实验研究,采用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16℃以下)”,对5只实验猴在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将脑温降至16℃以下,但体温仍维持在33℃以上,进行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灌注复苏实验,目前5只实验
-
果蝇看到了什么? 中国科学家揭开昆虫视觉之谜
在处理视觉信息的机制上,昆虫竟然和高等动物类似,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得到证明。唐世明说,他们的发现在认识动物的视觉机制上走出了“一小步”。 如果你认识了一个人,那么无论他穿什么衣服,离你或远或近,甚至没有面对着你,你是否都能把他认出来?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经活动使人类能够做到这样? 这个在普通人看来有些“不可理喻”的问题———生物学上将其称为“视觉不变性”,却一直是科学上的难题。 “人
-
早发现早治疗 神奇试剂盒让SARS快速现身
只花相当于做一次血常规检查的钱,就能在第一时间里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SARS 对车小燕印象深刻,源于她对采访的“不太合作”。对记者的问题,她总是不以为然:“那是我的工作,干成了,干好了,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说的。我就是干那个的。” 她的话轻飘飘的,可她干成、干好的“工作”却是沉甸甸的。 今年6月12日,作为国家863计划项目的负责人、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的中心实验室主任,车小燕教授承担的军队和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SARS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获得国
-
两岸研究者共同研发成功抗癌新药CDA-2人尿制剂
据“中央社”报道,两岸研究人员共同研发成功抗癌新药CDA-2人尿制剂,对肺癌、乳腺癌和肝癌的效果最为显著。 台“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组研究员赖基铭今天指出,新研发成功的CDA-2抗癌新药是一种人尿制剂,许多人都知道尿有很多抗癌成分,不过并不代表喝尿就能抑制癌细胞,主要是因浓度不够及纯化问题。 他说,CDA-2已在大陆十二家医疗院所进行六百多例临床试验,并已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及生产字号。台湾也正申请临床试验。 据介绍,传统对癌症的治疗是采取正面攻击方式,但也同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施打CDA-2则是以迂回、调控的对抗方式。不过CDA-2并不是用
-
中国成立脑血管病遗传资源库
中国目前惟一的脑血管病遗传资源库17日在北京建成。它也是国际上最大样本的遗传资源库之一。目前已收集到脑卒中病人DNA标本800余份、对照者DNA标本680份以及10个家系,将为中国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极其宝贵的依据。 这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是由北京宣武医院联合湖南、四川、黑龙江、宁夏、新疆等全国不同地区的10家大医院,经过3年努力才完成的,目前已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
-
药物性耳聋的基因诊断
独生子小强生长在一个富裕人家,虎头虎脑的他是全家人的宝贝。可不到一岁时一场大病虽然没要了他的命,但所使用的庆大霉素却使他成了聋子。“凡聋必哑”,小强家以往的欢笑声变成了哭声,从此一家人走上了漫漫求医路。然而,医生的回答是:“这种药物性耳聋是不可逆的。”一家人不肯接受宝贝儿子成了残疾人这一残酷现实,至今还在四处求医。 据介绍,像小强这种听力语言障碍者在我国达2057万之多,耳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我国1-14岁的聋儿达117万,每年新生聋儿2-3万,其中50%%是由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