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华中农大副教授谢为博:大数据分析育种印迹

       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对大数据痴迷,农业基因组学也不例外。近期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分析1479个水稻品种绘制出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种印迹,这项研究结果显示粮食产量与品种中育种印迹的数量呈正比,表明了一个品系中的育种印迹数量或许可用于预测水稻的农艺潜力,选出的基因位点或可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些水稻改良的靶点。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及练兴明教授,第一作者为谢为博副教授和王功伟副教授,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这项重要的成果,生物通特联系了谢为博副教授,就读者感兴趣的问题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6

  • 南方医白晓春连发mTOR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是雷帕霉素(rapamycin)的靶分子,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感受营养信号、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mTOR在细胞生长中处于核心地位,可在多种因素的活化下参与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起始、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另外,mTOR信号通路调控异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南方医科大学的白晓春教授在mTOR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活性氧调节骨代谢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2015年,白晓春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mTOR信号通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成果,分别发表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6

  • 中科院发表Nature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数十年来,人类学家一直试图追踪走出非洲的最早期现代人类留下的零碎踪迹。化石记录中的某些空白或不可靠的数据却一直阻碍了他们,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现在,中国的人类学家报告称他们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47颗人类的牙齿,距今有8万到12万年历史。如果这一年代测定准确的话,该研究发现将人类在亚洲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至少3万年,由此扫除掉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画面:现代人类是在5万年到7万年前从一个洞穴中走出非洲的。牛津大学考古学家Michael Petraglia说:“这改变了一切。这是我们拥有的最好证据,证实现代人类这样就早出现在了东亚。Petraglia并未参与这项研究工作,但他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6

  • 上海生科院《Genome Res》生物信息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十月十三日,国际基因组研究权威刊物《Genom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题为“A probabilistic method for testing and estimating selec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populations”。该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方法,这种概率统计方法可用于检测和估算群体间的选择差异。延伸阅读: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的十个手机应用程序。本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何云刚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6

  • 我科学家PNAS:测序诊断癌症的强大工具

    生物通报道:最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血浆DNA中的甲基化序列,能够检测到癌症患者的肝肿瘤和淋巴瘤,以及孕妇胎盘中的遗传异常。他们使用已知的组织甲基化图谱,能够识别循环DNA的组织起源,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筛选、癌症检测和治疗监测。这项研究是由几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由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卢煜明院士指导完成,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延伸阅读:专访卢煜明:寻找科学宝藏,不可一叶障目。表观遗传学表明,DNA往往有附着于胞嘧啶5碳的甲基原子团。某些组织和组织内某些类型的细胞,在其DNA中有一个明显的甲基化模式,从而使科学家们能够对身体的不同组织,创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6

  • 中科院博导发表权威期刊论文 解析热点研究新机制

     植物在从海洋向大陆拓展和适应性进化过程中,生殖结构和生殖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子运动能力的逐步丧失,多细胞配子体、花结构和管粉受精的出现,使得被子植物在陆生植物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管粉受精就是雄配子体(花粉)通过萌发出花粉管将不能运动的精子传递到雌配子体(胚囊)的卵子,完成受精的过程。该过程需要雌雄器官和配子体之间的密切协调和互动,又称为花粉管导向(图A)。花粉管导向机制对植物受精至关重要,也是构成物种间生殖隔离的关键机制环节,是当今植物科学研究热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组在2007年首次发现了胚囊中央细胞在花粉管导向中的关键作用,打破了人们认为只有助细胞负责吸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10-16

  • 中国农大****PLOS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最近,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PLOS Genetics》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表明,在拟南芥中,IBP5调节着温度依赖性的R蛋白CHS3介导的防御反应,IBP5在多个R蛋白介导的防御反应的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讯作者杨淑华教授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94年在南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受聘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系教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获教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5

  • 北京大学Cell子刊发表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许多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由网格蛋白包被的小窝(CCP)介导,这些CCP在随机位置形成,然后慢慢从质膜脱离。不过在兴奋性细胞中,有一种胞吞是和胞吐偶联在一起的。在囊泡融合之后,胞吐位点周围很快会发生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CME)。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揭示了胞吐-胞吞时空关联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的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的陈良怡教授和刘彦梅博士。             &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5

  •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RNAi载体

      10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吴立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Ribozyme-enhanced single-stranded Ago2-processed interfering RNA triggers efficient gene silencing with fewer off-target effects,该成果发明了一种较传统shRNA(short hairpin RNA)更为安全的高效RNA干扰(RNAi)载体——saiRNA。  RNAi是由siR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10-15

  • 上海交通大学PNAS发表癌症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Shp2和Pten在骨髓增生中发挥相互拮抗作用,却协同作用促进了哺乳动物红细胞生成。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10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上海交通大学的朱鹤(Helen He Zhu)副研究员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冯根生(Gen-Sheng Fe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大是论文的第一研究机构。冯根生教授在细胞信号传导及糖尿病与肥胖症的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世界领先的突出贡献,被吴瑞先生列为1949年以来对生物化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84位旅美华人科学家之一。骨髓增殖性肿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5

  • 清华高宁研究员连发多篇Nature及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清华大学生科院的高宁研究员本季度已经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项重要成果。日前他又和雷建林教授、Uppsala大学的Suparna Sanyal合作,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揭示了一种重要的核糖体分解因子。不利的细胞条件往往会使核糖体在mRNA上出现与生产无关的停滞,而这种因子能够在压力条件下挽救这些核糖体。大肠杆菌E. coli的HflX是一种功能未知的GTPase。研究人员通过快速动力学和冷冻电镜(cryo-EM)对这种蛋白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HflX是一种热激诱导的核糖体分解因子,其作用方式与I类释放因子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4

  • 李晓光、孙毅教授同期两篇PNAS论文发表再生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在脊髓损伤再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两篇研究论文同期发表在10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首都师范大学的李晓光(Xiaoguang Li)研究员,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孙毅(Yi E. Sun)教授,以及李晓光课题组的杨朝阳(Zhaoyang Yang)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Transcriptome analyses reveal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functional rec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4

  • 中国科学家PNAS发布重要基因组草图

    生物通报道:小豆(Vigna angularis)是一种重要的豆类作物,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都有种植。小豆种子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能为人体提供淀粉、可消化蛋白、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北京农学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华大基因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鸟枪测序,获得了高质量的小豆基因组草图。这项研究发表在十月十三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为理解小豆特性及其驯化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农学院的万平教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凌宏清研究员、华大基因BGI的王俊以及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的Rajeev K. Varshney。(延伸阅读:华大基因领衔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4

  • 清华大学两位教授发表Science文章

    2015年10月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教授研究组和隋森芳院士研究组合作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NLRC4蛋白诱导自激活机制的结构和生化基础》(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Basis for Induced Self-propagation of NLRC4)的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报道了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解析的小鼠PrgJ-NAIP2-NLRC4ΔCARD复合物(炎症小体)分辨率为6.6埃的三维结构,并通过大量的生化和结构研究揭示了NAIP-NLRC4炎症小体中NLRC4蛋白诱导自激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5-10-14

  • 浙江大学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在许多癌症中,癌细胞的扩散才是最致命的威胁。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手术、药物、化疗或者放疗成功治疗原发瘤,然而一旦癌症扩散到机体的其他器官就很难再进行遏制。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阻断癌细胞的转移途径,但目前成效并不理想。实体瘤中普遍存在的低氧环境,被认为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有关。不过人们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具体关联。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发现,E3泛素连接酶的WSB1亚基在其中起到了整合性作用。这一成果发表在十大肿瘤学期刊之一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药学院的杨波(Bo Yang)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4

  • 吴立刚课题组Nature子刊发布RNAi新工具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设计出了一种替代性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前体,将之命名为saiRNA (single-stranded, Argonaute 2 (Ago2)-processed interfering RNA),并证实这种核酶增强saiRNA可触发有效的基因沉默,且显示更少的脱靶效应。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10月1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吴立刚(Ligang W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4

  •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揭示miRNA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miR-142-5p和miR-130a-3p受到IL-4和IL-13的调控,这两个miRNA分子控制了巨噬细胞促纤维化程序。这项研究工作发布在10月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宋尔卫(Erwei Song)教授、江山平(Shanping Jiang)教授及苏士成(Shicheng Su)医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许多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纤维化是导致渐进性器官衰竭的原因(延伸阅读:第二军医大学Cell Research发表肝病新成果 )。巨噬细胞(Mϕ)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3

  • 北大教授最新综述解析植物发育程序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植物具有“无限生长”的特点. 可是, 如果植物是“无限生长”的, 那么被用于进行遗传研究的材料该如何划分上下代? 因为遗传学研究是根据后代表型的变化来寻找决定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3

  • 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PBX3是多个miRNAs的靶点,其对于肝脏肿瘤起始细胞(tumour-initiating cell,TICs)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志谦(Zhiqian Zhang)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专业领域为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从事肿瘤干细胞生物学以及肿瘤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及阻遏研究。我国是肝癌高发的地区,约占世界新发病例的55%,其中80%~90%为肝细胞癌。由于大多数肝细胞癌在诊断时即丧失手术机会,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3

  • 2015年“****”第二批候选人名单(生物类)

    “****”是199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的一项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 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朱日祥、 曹健林、 卢柯等14人成为1994年首批支持对象。该项目原计划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以每人200万元的资助力度从国外吸引并培养百余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日前,中科院公布了2015年度第二批“****”候选人名单,目前进入公示期(公示期10月12日至10月16日),公示期间,如对被公示人和公示内容有异议,请于10月16日前以书面形式(一般要求署名)向人事局人才处反映。序号申报单位姓名入选类别  14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栾富波A 15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葛源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10-13


页次:1423/2285  共45697篇文章  
分页:[<<][1421][1422][1423][1424][1425][1426][1427][1428][1429][143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