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清华大学教授Nature Plants揭示miRNA作用新机制

    2015年6月1日,戚益军研究组在Nature Plants发表题为“Transcription and processing of primary microRNAs are coupled by Elongator complex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Elongator复合体参与拟南芥miRNA产生过程的分子机制,揭示了植物中miRNA前体的转录和加工是一个偶联过程,而Elongator复合体在该偶联过程中起到媒介作用。 miRNA是一类长约21个核苷酸的内源小RNA,它们可与Argonaute家族蛋白结合形成效应复合体,通过切割靶标mRNA或抑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5-06-16

  • 清华大学Cell子刊发表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决定着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景观。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能共同起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但人们并不清楚它们在作用机制和功能上的具体关联。清华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改变DNA甲基转移酶的组蛋白识别区域会影响表观遗传学景观和小鼠的胚胎干细胞。这一成果发表在六月十一日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的李海涛教授(Haitao Li)和洛克菲勒大学的C. David Allis。研究人员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3a的ADD结构域(ATRX-DNMT3-DNMT3L)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解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5

  • 李放博士权威期刊揭示MERS传人之谜

    生物通报道  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使得致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能够从蝙蝠传播至人类的两个关键突变。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病毒学杂志》(the 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客座研究员、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副教授李放(Fang Li)博士。这项研究工作是李放研究组与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石正丽(Zhengli Shi)博士,纽约血液中心的姜世勃(Shibo Jiang)教授、Lanying Du博士,以及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Ralph Baric合作完成。MERS病毒(MERS-CoV)与2003年导致全球非典大流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5

  • 中国学者发现上胚层干细胞分化为外胚层前体细胞的新机制

      5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ctodermal progenitors derived from epiblast stem cells by inhibition of Nodal signaling。该论文发现,通过抑制Nodal或FGF信号,可将上胚层干细胞分化为外胚层前体细胞。  近年来,多能干细胞向特定细胞谱系分化的应用前景,使得其分化机制研究成为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热点。多能干细胞向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等三胚层分化发育的正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6-15

  • 中美科学家合作发现MERS病毒关键突变

    (科学网讯 记者 甘晓)6月11日,记者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获悉,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中美科学家通过把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和蝙蝠中分离出来的类似病毒进行比较,发现两个定点突变就可以使蝙蝠中的类似病毒有效感染人体细胞。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上。 自2012年9月在沙特首次被发现起至今,被称为“新非典”的MERS在中东的感染人数已超过1100人,致死率在40%左右。今年5月,MERS侵入韩国,中国也出现一例输入性确诊病例。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职副教授李放领衔,与上海复旦大学的姜世勃教授、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5-06-15

  • 浙江大学Nature子刊癌症干细胞研究重要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色氨酸代谢物可通过抑制Oct4转录调控干细胞样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延伸阅读:范祖森Nature子刊发布癌症干细胞重要发现 )。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1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王英杰(Ying-Jie Wang)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胞内外信号调控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核心干性转录因子在肿瘤干细胞中的作用,和艾滋病宿主因子作用机理与新药研发。芳香烃受体(AhR)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参与介导了对环境毒物的反应并调控了细胞周期、免疫应答和细胞分化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2

  • 华中农业大学Cell子刊GWAS研究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通过全基因组关联(GWAS)研究他们揭示出了导致水稻叶绿素含量自然变异的遗传结构。研究结果发布在6月Cell出版社旗下的子刊《Molecular Plant》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中农业大学的王功伟(Gongwei Wang)副教授。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水稻光合生产力的分子遗传学基础、高光效分子育种、世界水稻核心种质资源收集与表型鉴定。高等植物包含两种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a存在于所有反应中心复合物及天线复合物之中,而叶绿素b仅存在于天线复合物中。叶绿素a对于光化学至关重要,叶绿素b则是稳定主要捕光色绿色结合蛋白的必要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2

  • 中国科学家Cell子刊发布名贵中药基因组草图

    生物通报道  来自吉林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称,他们绘制出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第一张基因组草图,阐明了重要的中国传统兰花草的生物学。这项研究发布在6月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Molecular Plant》杂志上。任职于吉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盛军(Jun Sheng)教授,以及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及昆明理工大学的董扬(Yang Do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吉林大学的严亮(Liang Yan)博士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石斛(Dendrobium)是在兰科中仅次于石豆兰属(Bulbophyllum)的第二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1

  • 蒲慕明院士同期连发两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分别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被Nature杂志誉为中国神经科学发展的促进者。在其领导下的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以来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包括Science、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ll等在内的学术论文多篇。在这个六月,蒲慕明院士带领的研究小组接连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1

  • 中大****发肝癌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2015年六月九日,国际癌症研究领域著名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尹东带领的一项研究成果,题为“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 is responsible for resistance to targeted therap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x vivo culture evidence”。 这项研究首次表明,HBx蛋白可引起肝细胞癌(HCC)对硼替佐米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可以被MEK信号抑制剂所拮抗,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1

  • 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Cell子刊发表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对368种不同玉米自交系展开了调查研究,通过揭示它们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表型组变异,阐明了现代玉米育种的复杂适应机制。这一研究论文发表在6月Cell出版社旗下的子刊《Molecular Plant》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严建兵(Jianbing Yan)教授。严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玉米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解析以及玉米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在主流期刊如Nature Genetics,Science等发表论文60余篇(延伸阅读: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测序新成果 )。玉米(Maize)是世界主要农作物之一,对于全球的粮食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1

  • 中科院最新PNAS文章

     6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李斌课题组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郑颂国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Inflamm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FOXP3 and regulatory T cells function via DBC1(《在炎症环境下乳腺癌缺失分子1调控FOXP3蛋白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该项研究发现了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新的结合蛋白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6-11

  • 军事医学科学院Hepatology发现靶向肝癌肿瘤干细胞治疗新策略

      复发与转移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中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肿瘤中存在一小群特殊细胞——这种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的特性,又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即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使得常规治疗手段只能“除草”,难以“去根”,因此针对肿瘤干细胞研发新的治疗策略,实现肿瘤“去根”治疗是目前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军事医学科学院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裴雪涛、岳文团队的最新研究首次揭示了微小分子RNA miR-125b在抑制肝癌肿瘤干细胞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来源:军事医学科学院

    时间:2015-06-11

  • 天津医科大学Cancer Res揭示癌症转移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ITGBL1是Runx2的转录靶标,其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促进了乳腺癌骨转移。这项研究发表在6月9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冯玉梅(Yu-Mei Feng)教授。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分子生物学,致力于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和肿瘤基因诊断研究。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罹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许多乳腺癌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比肺和肝这两个常见的肿瘤转移器官要高许多,表明骨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1

  • 专访余永国:从试错模式到精准诊断,未知病因不用再彷徨等待

      现在随便从百度上搜索一下,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有关儿童未知病因的求助帖,从皮肤上长了小疙瘩到忽然发呆,从为什么长不高到总是流鼻血,孩子们的各种情况牵动着父母的心。然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去医院并不一定就能得到确切的回答,尤其是存在罕见病的可能情况下,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也许能给我们想要的答案,不再延误病情。 “出现异常症状,需要进一步基因检测的指征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内分泌/遗传科的余永国医师说,“一般考虑到遗传因素致病可能,就可以进行相应的遗传检测”。 余永国医师早年曾于美国哈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0

  • 中国医学科学院最新文章:转录因子AP2/ERF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药用植物作为中药和世界传统药物的主要来源, 面临着资源稀缺和活性成分含量低等问题. 通过转录水平调控发育相关基因及活性成分合成途径酶基因表达是实现定向、高效调节药用植物生长及活性成分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0

  • 中科院Nature Genetics发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NRT1.1B基因变异导致了水稻亚种之间硝酸盐利用的差异。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8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储成才(Chengcai Chu)研究员。其研究组主要以水稻为材料,开展农作物源库互作和产量构成、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并利用分子手段实现对植物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和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改良。培育高产、超高产水稻栽培品种及结合合理的施肥方式是实现水稻高产的主要途径(延伸阅读:浙江大学Na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0

  • 同济大学女博导JBC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最近,来自同济大学、法国第十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题为“New insights into the coupling between microtubule depolymerization and ATP hydrolysis by kinesin-13 protein Kif2C”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对Kinesin-13进行微管解聚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延伸阅读:浙大女博导连发JBC、PLOS文章。本文通讯作者是同济大学蛋白质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王春光博士199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10

  • 植物所:测序鉴定苜蓿非生物胁迫应答lncRNAs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已被证明在不同的生物过程(涉及复杂的机制)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植物中有关lncRNAs数量、序列、特征、以及潜在功能等信息,到目前为止仍极度匮乏。为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文浩研究员的团队以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为模型,采用lncRNA测序对苜蓿应答渗透和盐胁迫的lncRNAs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分析*(lncRNA测序由联川生物承担完成)。研究人员从对照,渗透胁迫,盐胁迫的苜蓿的叶和根中共鉴定出23,324个候选lncRNAs。在这些lncRNAs中,7,863和5,561个lncRNAs分别鉴定自渗透胁迫的叶和根样品。同时,7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5-06-10

  • 张明杰院士、龙加福教授解析关键信号通路

    生物通报道: Hippo信号通路最初是在果蝇中发现的,在哺乳动物中也高度保守。这个信号通路在器官大小调控、癌症发生、组织再生、以及干细胞的功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类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发育生物学机制,还对人类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部分由激酶Mst1/2和Lats1/2组成。已知肿瘤抑制子Merlin/NF2在这两种激酶和E3泛素连接酶CRL4DCAF1的上游起作用,而且Ⅱ型神经纤维瘤和其他癌症中存在不少Merlin突变。不过迄今为止,人们还不清楚Merlin的上游调控。日前,香港科技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Hippo通路中揭示了Merlin/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6-09


页次:1453/2293  共45850篇文章  
分页:[<<][1451][1452][1453][1454][1455][1456][1457][1458][1459][14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