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科院Cell Res发布抗病毒蛋白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通过解析抗病毒蛋白ISG54的晶体结构,揭示了新的RNA结合结构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7月24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刘迎芳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衰老与凋亡相关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此项研究是与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组合作完成。生物物理所的杨震霖,梁欢欢和武汉大学的周倩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课题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I型干扰素(IFN)可通过刺激称之为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6

  • 金丝猴属种存在于中国的首个照片证据

    中国研究人员最近发表了首个证据,证明了最近发现的生活在中国的金丝猴种群“Rhinopithecus Strykeri”。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一直不能拍到这种猴子的照片,据说这种猴子向上翘的鼻孔使得它在雨中会打喷嚏。这篇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灵长类动物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上。该物种最初由缅甸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协会(Myanmar Biodiversit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的NgweLwin发现,由Thomas Geissman博士于2010年10月在《American Journal of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07-26

  • 食品安全高敏快检研究有进展

    本报讯  (通讯员张  艺  记者程守勤)由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黄飚博士带领的课题组经过6年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高灵敏、全自动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剂盒,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日前,该项目研究成果获2011年度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介绍,我国农产品、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会产生致癌性、遗传毒性,也是目前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口农产品、食品中严格限量并重点监控的指标。限量标准的严格与检测方法的提升密切相关,开展这些有害残留的超微量快速检测非常必要。 课题组通过研究建立了黄曲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7-26

  • 手术切口有望不留疤痕

    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病人手术切口能不能做到不用缝合,只是涂上一种液体,再光照一会儿就能愈合,并且不留疤痕?记者近日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了解到,一项“光化学粘合”技术有望代替外科医生的缝合针线,中美两国科研人员正对此技术进行临床验证。 据了解,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威尔曼光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明了“光化学粘合(PTB)”技术。所谓“光化学粘合”,就是在激光照射下,光敏剂的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跨越到相邻的胶原分子周边,促使胶原蛋白的分子链通过共价化学键彼此联结粘连在一起,这样创口两侧皮肤的胶原纤维就交织在一起。胶原纤维存在于所有的皮肤、器官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7-26

  • 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被发现

    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近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际合作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率领的研究团队,经10余年研究、1000多例临床实验发现,人体内一种叫GPC3的蛋白聚糖物可作为检出早期肝癌的分子标志物。目前,该研究已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进入诊断试剂研发应用阶段。 王红阳告诉记者,理想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必须具备高度特异性、敏感性,还要重现性好、患者依从性好。目前,甲胎蛋白作为唯一一个应用最广的血清学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和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对早期肝癌的检出率不高。 GPC3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X26.10,参与了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对生长因子的反应等生命过程。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7-26

  • 两篇中国学者论文被撤稿,引国内外关注

    生物通报道 近期《PLoS ONE》杂志发布通告撤回两篇中国学者发布的论文,作者和读者们对此发表了评论,质疑了编辑的撤稿决定。今年6月29号,《PLoS ONE》杂志撤回了两篇研究论文。在其中一篇论文中,中国的研究人员报道了果蝇进化过程中一种特异基因功能保守性的证据。根据《PLoS ONE》发布的撤稿通告,论文撤回是由于四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研究人员无法获得原始数据。另一篇被撤论文是由另一个中国研究人员小组发表,描述了一种微藻(microalgae)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有可能对生物燃料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撤稿通告中,由于与已发表的论文具有相似性(三篇发表在《BMC Genomics》杂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5

  • 赖玉平:国内国外,我没有很大的落差感

    “从硬件条件而言,我觉得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重点高校的实验室,跟我所学习或工作过的国外实验室几乎没有差别,甚至更好。而从funding角度而言,这几年中国在科研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也为我们这些从国外回来的科研工作者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总体而言,我没有很大的落差感。”——华东师范大学赖玉平研究员 说起REG3A蛋白,也许大多数人不会有什么印象,这是一种最早在胰腺中发现的抑菌蛋白,关于这个蛋白的研究主要在国外进行,国内取得的成果较少。然而近期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发表了题为“The Antimicrobial Protein REG3A Regul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5

  • Nature综述:中国学者解析干细胞表观调控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索尔科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Navigating the epigenetic landscape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综述文章,针对干细胞多能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进行了概括阐述,并展望了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杂志上。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杂志是Nature系列综述期刊之一,最新影响因子为39.123,主要发表本领域具有前瞻性,影响力的重要综述文章。最新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5

  • 北师大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瑞典拉普兰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了题为“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world responsibilities for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and CO2 mitigation”的文章,提出了两个新模型:NCAR/CESM和BNU-ESM,用以检测衡量来自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效应,这将有助于解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责任。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董文杰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曾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5

  • 一蛋白可维持DNA复制叉稳定性

    《细胞》(Cell)杂志于2012年6月8日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孔道春教授(通讯作者)与英国Sussex大学Antony Carr和Johanne Murray课题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纪建国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孙磊、孙飞课题组合作完成的论文“The Intra-S Phase Checkpoint Targets Dna2 to Prevent Stalled Replication Forks from Reversing”[Cell 149, 1221-1232]。同期还刊发了Mong Sing Lai博士和Marco Foiani博士共同署名的对该成果的评论。该项研究发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2-07-25

  • 我国学者合作研究发现Sialin介导的细胞膜硝酸盐转运通道

     硝酸盐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物,上世纪80年代学者们研究发现机体可以内源性产生硝酸盐。尽管硝酸盐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可还原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及一氧化氮,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而机体是如何转运硝酸盐发挥功能的尚不清楚。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于2012年7月9日刊出了由我国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北京市肿瘤研究所课题组合作的该领域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  体内循环的硝酸盐(NO3−)及经硝酸盐(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2−)进而产生的一氧化氮(NO)在维持全身硝酸根离子和一氧化氮

    来源:国家基金委

    时间:2012-07-25

  • 小孩感冒,或诱发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约60%发病年龄在2—6岁。”日前,在南京军区第八届儿科专业学术会议上,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余自华主任沉痛地说,但他同时指出:80%—90%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初始激素治疗可获完全缓解。 肾脏屏障失了效,血中蛋白尿出来 “正常情况下,肾脏有一道屏障对血液中的蛋白是不通透的,而肾脏综合征的儿童,各种原因,甚至有可能感冒,会导致这道屏障失去了作用,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如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称之为肾病综合征。”余自华介绍。 据了解,当大量的血液蛋白通过失效的肾脏屏障后,就会引起尿中蛋白含量增高;血液中蛋白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7-25

  • 科学家研制出肿瘤基因表达高效评估芯片

    本报讯(记者潘希)日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陈艳带领研究团队,研制了用于肿瘤细胞基因表达水平评估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这一技术可发展成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分析的新型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该领域知名期刊《芯片实验室》上。   微流控技术是在微米级结构中操控纳升至皮升体积流体的技术与科学,是近10年来迅速崛起的前沿交叉领域。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生化反应具有试剂和样品量少、快速实时、大量样本平行处理、防止样品交叉污染等许多优越性。   据介绍,此次研发的微流控新技术,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工作强度大、分析通量低等缺点,可以同时大批量地对细胞进行独立的自动化分析,防止了细胞间的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7-25

  •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确认“褐潮”灾害成因

    中科院专家与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科技人员密切合作,日前发现连续四年在河北秦皇岛沿海一带出现的“微微型藻赤潮”应更贴切地命名为“褐潮”,其原因种为抑食金球藻。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介绍,从2009年开始在河北秦皇岛沿岸海域出现的“褐潮”,其影响范围已扩展至山东荣成一带海域。此前,人们一直以为这是一般的“赤潮”灾害。 2009年6月,河北秦皇岛沿岸海域出现一类新的有害藻华,致使海水呈黄褐色,前后持续约40天。藻华区从山海关延伸至抚宁,扇贝、牡蛎和贻贝出现滞长现象,严重时有贝类死亡。类似的有害藻华在2010年至2012年连续来袭。 于仁成说,引发该藻华的原因种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7-25

  • 南开大学王鹏教授Nature子刊发布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glycosyltransferases using carbohydrate arrays and mass spectrometry”的研究论文,开发了一种利用碳水化合物微阵列结合质谱法筛查糖基转移酶的新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公布在7月22日的《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Milan Mrksich教授和南开大学的王鹏(Peng George Wang)教授共同领导了这一研究。王鹏教授早年毕业于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4

  • 曾益新院士组最新文章解析癌症与小分子RNA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iR-138 suppress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growth and tumorigenesis by targeting the CCND1 oncogene”的文章,指出了一种小分子RNA:MiR-138与鼻咽癌的关联,并证明了一种细胞周期蛋白:CCND1是miR-138的一个新型直接调控靶点,相关成果公布在7月的Cell Cycle杂志上。这篇文章由曾益新院士研究组完成,第一作者为曾益新院士研究组刘霞博士。曾益新院士早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主要工作围绕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进行,在鼻咽癌的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4

  • 从“无用”到“有用”

    生物通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普通感冒病毒、SARS、肝炎病毒和脑炎病毒等特定类型的病毒都采用一种独特的机制进行复制,揭示了此前人们未能深入了解的病毒聚合酶特定区域的功能。这项研究有望帮助研究人员改进现有疫苗,也为人们提供了疫苗研发的新途径。该研究发表在Structure杂志上。有机体内的聚合酶负责读取并复制遗传物质。一些病毒中单链RNA组成的遗传物质能引发SARS、流感和小儿麻痹等疾病,而另一些病毒中双链DNA组成的遗传物质会引发疱疹和结膜炎等疾病。不论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都会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制,强迫其复制病毒自身的遗传物质,而最终繁殖出来的病毒拷贝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4

  • 第三军医大学JBC发表免疫学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Leucine-rich repeat 11 of TLR9 can tightly bind to CpG ODN and the positively charged residues are critical for the high affinity”的研究论文,证实Toll样受体TLR9的LRR11可以紧密与CpG寡脱氧核苷酸(ODN)相结合,其中的五个正电荷残基是促成这一高亲和力的关键因素。相关成果发布在权威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BC)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第三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主任周红教授。其主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4

  • 生化与细胞所关键蛋白作用机理登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生化与细胞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zetimibe blocks the internalization of NPC1L1 and cholesterol in mouse small intestine”的文章,首次观察到小鼠小肠中一种重要的蛋白:NPC1L1蛋白通过囊泡内吞转运饮食胆固醇进入肠上皮细胞,这将有助于解析这种具有吸收胆固醇功能的蛋白的作用,并揭示相关药物降胆固醇药物“益适纯”在体内的作用原理。相关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生化与细胞所宋保亮研究员和李伯良研究员,第一作者为谢畅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7-24

  • “器”与“药”合作 共治慢性病

    一枚钢丝般的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与埋在胸部皮下的一个微小脑起搏器相连。这个起搏器一旦开始工作,就会通过电极向大脑发送脉冲,调节神经的活动,抑制帕金森病患者的颤抖。当记者看到这套新型医疗器材时,不禁被这一“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技术产生的神奇作用所吸引。来自广东的患者吕海沐爱好写作,然而帕金森病魔却折磨着他几年无法工作。自从植入脑起搏器后,病情趋于稳定的他高兴地说:“我的生活质量大有提高,可以自己做事情。”帕金森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世界银行、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将经历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何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心律失常、心衰、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属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2-07-24


页次:1457/2079  共41568篇文章  
分页:[<<][1451][1452][1453][1454][1455][1456][1457][1458][1459][146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