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 Protocols:超高分辨细胞力学成像系统

    Nature Protocols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入选者,生命学院汪宁教授课题组关于三维细胞磁力扭曲仪和受激发射损耗(STED)纳米显微镜交互的超高分辨三维细胞磁力扭曲系统开发方案的文章。该方案不仅可以建立超高分辨的三维细胞磁力扭曲系统,还可以向下兼容普通的共聚焦显微镜和宽场显微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力学信号与化学小分子、蛋白质信号转导一样对细胞的功能、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化学信号相比,力学信号具有发生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作用效果易变等特点。如何实时定量的测量分析力学信号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一直是细胞生物力学领域的难点问题。开发能够实时定量测量力学信号作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时间:2017-08-16

  • 中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矫永庆组:大豆circRNA鉴定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 其特征在于存在连接3'和5'末端的共价键。大豆是一种古老的四倍体,大多数大豆基因是具有多个拷贝的旁系同源基因。尽管已在动物和植物中鉴定了许多circRNA,但是对于大豆circRNA,特别是有关衍生自旁系同源基因的circRNAs仍然是未知的。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RNase R富集策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揭示大豆中circRNA种类及功能。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共鉴定出大豆5372个circRNAs,其中约80% 的circRNA是由旁系同源基因产生的旁系同源circRNAs。尽管旁系同源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旁系同源基因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08-16

  • 我国发现国际首例新等位基因突变A3亚型血型

    近日,江苏省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陈青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了ABO血型系统中,由于新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的A3亚型的等位基因,这一新发现已被国际基因库收录并公布(序列号为KX870187)。据介绍,南京一位准妈妈在医院做产前检查时,医院检测发现其血型存在混合视野现象,并不能十分确定准妈妈血型。为了精确检测准妈妈的血型,已备生产时可能有备血情况产生,医院把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研究室进行进一步检测。江苏省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工作人员通过血清学血型复查和进一步基因检测,发现这位准妈妈的ABO基因存在新的突变,该新的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变化造成这位准妈妈A抗原表达减弱,从而出现混合视野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时间:2017-08-16

  • 北京大学教授连发Science子刊,JCB文章揭示离子通道的奥秘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周专研究组发表了题为“Ligand- and voltage-gated Ca2+ channels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the mode of vesicular neuropeptide release in mammalian sensory neurons”的文章,揭示了初级感觉神经元中钙离子调控囊泡分泌模式的机制,探讨了初级感觉神经元内不同来源的钙离子通道可以介导两种不同类型的分泌模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王叶拾和吴齐辉,研究得到科技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15

  • 中科大青年教授Plant Cell破译植物组蛋白特有的修饰位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中科院分子卓越中心丁勇教授课题组,发现植物组蛋白H2A第95丝氨酸磷酸化修饰位点,该位点系植物特有的位点,经磷酸化的95丝氨酸,能够调节拟南芥的开花时间,以及组蛋白变化H2A.Z的富集。相关结果以“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2A serine 95: a plant-specific mark involved in flowering time regulation and H2A.Z deposition”为题目,发表于2017年8月8日的《The Plant Cell》杂志上。组蛋白包含着生命个体生长、发育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组

    来源:中国科技大学

    时间:2017-08-15

  • 华中农业大学最新发表mBio文章:一种新的病原细菌进化策略

    生物通报道:来自华中农业大学,英国埃克斯特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Genomic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Reveals a Path to Specialized Exploitation of Multiple Invertebrate Hosts”的文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分析130个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基因组,发现了新的病原细菌适应多宿主的进化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微生物学领域主流期刊mBio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华中农业大学孙明教授,第一作者为郑金水副教授。群体基因组学为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细菌病原体的形成、进化和动态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15

  • Gastroenterology:微生物侵染竟然会促进CRC癌细胞增殖和癌症发展

    世界范围内约20%的癌症与病原菌感染相关。具核梭杆菌可以刺激上皮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导致癌症发生,但是此过程的具体发生机制是未知的。本研究对结直肠癌细胞(CRC)系:HCT116、HT29、SW480、LoVo进行了实验组及对照组处理,利用miRNA芯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具核梭杆菌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PBS分别处理HCT116和LoVo 细胞,发现具核梭杆菌处理明显促进两种肿瘤细胞系细胞增殖;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PBS处理的HCT116注射到BALB/C裸鼠体内,具核梭杆菌处理的细胞在小鼠体内形成的肿瘤组织直径更大、更重。2.具核梭杆菌的原癌基因效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08-15

  • 海南医学院李孟森团队发表AFP与caspase-3精准结合的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8月7日,国际著名肿瘤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6-IF: 6.513)以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alpha fetoprotein-mediated inhibition of caspase-3 activ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发表海南医学院李孟森团队的甲胎蛋白(AFP)抑制caspase-3活性精准位点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是李孟森PI团队的林波博士,朱明月研究员和王文婷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李孟森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论文的重要发现在于,从蛋白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14

  • 朱新广连发Plant Physiol等三篇文章 获水稻研究重要进展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朱新广研究组利用215份水稻自然群体,通过特征选择策略和基因组遗传力评估,证明了水稻低光的光合利用效率具有高度遗传特性,并与水稻生物量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植物学Plant Physiology期刊上。改善冠层光合效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冠层光合效率由三方面决定,包括叶面积指数、冠层形态结构和叶片光合特征。传统作物育种通过改变冠层株型,例如培育半矮杆水稻品种、直立株型和提高叶面积指数等手段来提高冠层光合效率;然而对光合效率本身的改良较少。这项研究利用基因组遗传力(SNP-based Heritability)结合2.3M全基因组覆盖的SNP变异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14

  • Cell Death Differ: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新机制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汪俊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邹卫国课题组合作的成果,“mTOR/Raptor signaling is critical for skeletogenesis in mice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Runx2 expression”。研究发现,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mTORC1)通过调节成骨细胞中Runx2的表达影响骨骼系统的发育,这是骨发育与相关疾病基础研究新的重要发现。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17-08-14

  • 暨南大学****发表Nature文章:首次发现m6A修饰的新生物学功能

    生物通报道: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6A mRNA methylation controls T cell homeostasis by targeting the IL-7/STAT5/SOCS pathways”的文章,首次阐明了m6A修饰在T细胞介导的病理机制中的体内生物学功能,也揭示了T细胞稳态和信号依赖性mRNA降解诱导的作用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0日(北京时间)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暨南大学****尹芝南教授,耶鲁大学医学院Richard A. Flavell教授,以及李华兵研究员(现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免疫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11

  • Nature 2017创新指数:谁是最具创新力的中国高校

    生物通报道:各国政府都在尝试证明公共资助的科学项目能被用于创造更有利于社会的产品或服务。然而,要精确地衡量科学对创新的影响,很难。有一个能显示科学与技术之间关联,但却被忽视的判断因素就是文献中专利参考,这些论文的引用也许能影响发明,为创新带来新的启发。 Lens.org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库,能提供主要国家的专利全文的检索,通过专利引用将超过1亿个专利文献链接到一百多万篇学术论文上。Lens数据的其中一个子数据库检测了全球200个机构的专利引用,创建了Normalized Lens Influence Metric (Lens metric),能衡量某个研究机构1980-2015年之间发表的文章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11

  • 罗良平教授Cancer research发表肿瘤研究最新进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医学影像中心罗良平教授团队(史长征,肖泽宇等)的研究论文以附属第一医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肿瘤学领域的权威期刊Cancer research(医学1区,IF=9.122)上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Monitoring tumor response to anti-vascular therapy using non-contrast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MRI”。肿瘤抗血管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很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其中能够动态、准确、无创监测治疗反应的成像方法对于肿瘤疗效早期

    来源:暨南大学

    时间:2017-08-11

  • 南科大发表本领域权威期刊文章填补研究空白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Kindlin-2 Association with Rho GDP-Dissociation Inhibitor α Suppresses Rac1 Activation and Podocyte Injury”的文章,首次以足细胞特异敲除Kindlin-2小鼠(Kindlin-2Neph2cKO)为动物模型,阐明Kindlin-2在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中的重要作用。这将大大推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在肾脏疾病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肾脏病学顶尖国际期刊《J Am Soc Nephrol》上,吴传跃、孙颖、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11

  • 中科大最新文章:B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新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龙冬教授课题组与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许琛琦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Probing Transient Release of Membrane-Sequestered Tyrosine-Based Signaling Motif by Solution NMR Spectroscopy”。该项工作针对淋巴细胞信号转导机制问题进一步发展了高分辨液体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精确捕捉到与膜结合的IgG胞内区瞬间解离构象,揭示

    来源:中科大

    时间:2017-08-11

  • 同济大学医学院发表Cell Res文章:第一次发现细胞是如何回应外界环境变化

    生物通报道: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mad5 acts as an intracellular pH messenger and maintains bioenergetic homeostasis”的文章,首次揭示了Smad5存在不依赖于传统BMP信号的一个全新重要功能,这也是第一个发现细胞是如何回应外界环境变化,并通过捕捉胞内酸碱度的变化以维持细胞内代谢稳态的重要细胞学事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同济大学医学院章小清教授、刘玲研究员和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向斌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章小清教授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10

  • 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发表Cell文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乙型肝炎病毒逃逸免疫反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1390431)等支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课题组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浙江大学等团队在抗病毒免疫新机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揭示了甲基转移酶在促进干扰素抗病毒效应中的重要功能,研究成果以“Methyltransferase SETD2-Mediated Methylation of STAT1 Is Critical for Interferon Antiviral Activity”(甲基转移酶SETD2通过调控STAT1甲基化增强干扰素抗病毒效应)为题,于7月27日在线发表在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时间:2017-08-10

  • 上海交大发表Nature子刊文章:如何抑制结肠癌迁移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eptidomimetic inhibitors of APC-Asef interaction block colorectal cancer migration”的文章,研究合理设计了结肠癌转移靶标APC-Asef蛋白相互作用的首个抑制剂MAIT-203,揭示APC-Asef相互作用介导结肠癌转移的潜在通路机制,为结肠癌转移的潜在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健教授与余健秀教授。第一作者为姜海明博士、邓蓉博士以及杨秀岩博士。结肠癌是世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09

  • Nature子刊:中外学者合作利用蛋白质阵列研发Spindlin1小分子抑制剂

    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清华大学,意大利萨莱诺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veloping spindlin1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by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s”的文章,通过构建组蛋白阅读器结构域蛋白芯片,并结合基于结构的构效关系演化,开发出专门针对Spindlin1的活性小分子抑制剂,为今后模式结构域(modular domain)靶向的药物筛选与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模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MD安德森癌症中心Mark Bedford教授、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08-09

  • 中科大最新Nature子刊获炎症发生机制研究新进展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和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LICs-dependent chloride efflux is an essential and proximal upstream event for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的文章,揭示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CLICs家族在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中科大周荣斌教授和江维教授。炎症反应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免疫防御机制,有助于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但是,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09


页次:1457/2416  共48317篇文章  
分页:[<<][1451][1452][1453][1454][1455][1456][1457][1458][1459][14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