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饶子和院士组PNAS揭示冠状病毒新奥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特聘研究员兼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饶子和与国家蛋白质中心研究员张荣光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新发MERS/SARS冠状病毒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nsp14–nsp10复合体的结构基础,阐明了冠状病毒编码校正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于7月9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冠状病毒(CoV)是目前基因组最大的一种RNA病毒,能够感染人类引起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SARS和最近困扰韩国的MERS。  冠状病毒的庞大基因组编码了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和一些辅助蛋白。科学家们发现,冠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7-20

  • 北京大学PLOS生物信息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李川昀课题组与何爱彬研究员合作,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PLOS Genetics》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Emergence, Retention and Selection: A Trilogy of Origination for Functional De Novo Proteins from Ancestral LncRNAs in Primates”,这项研究提出了灵长类动物进化过程中祖先lncRNA产生功能性新生蛋白的一种机制。延伸阅读:北京大学揭示过氧化氢促进斑马鱼心脏再生机制。:基因复制是创造新基因的主要途径,这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7

  • 中外学者Nature发表重大测序成果

    生物通报道:牛津大学、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华大基因和中国五十多家医院组成的国际联盟(CONVERGE)日前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通过大规模测序首次揭示了与重度抑郁症密切相关的两个遗传变异。这个意义深远的成果发表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寻找复杂精神疾病的遗传学根源,一度被认为是希望渺茫的。此前的大规模抑郁症研究均未能获得实质性的结果。“我本以为这次研究可能也没有什么收获,”牛津大学的遗传学家Jonathan Flint说。Flint等人找到的两个遗传学指标与重度抑郁症有很强的关联。他们用事实终结了人们对这类研究的质疑,也为类似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据统计,全世界超过三亿五千万人患有抑郁症。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7

  • 清华颜宁教授本月连发Nature、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她们利用脂质立方相结晶法和微聚焦X射线衍射法,揭示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识别及转运配体的分子基础。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回国的几年间,颜宁教授研究组主要聚焦于膜蛋白、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相关因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重要的论文,并荣获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葡萄糖代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7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有多大?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此来纪念1882年3月24日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历史上曾严重危害我国民众健康,虽然其防控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我国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数仅低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结核病的诊断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是在体外检测T细胞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之后产生和释放干扰素-γ能力的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正在取代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对潜伏结核感染(LTBI)进行检测。《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年第3期“争鸣”栏目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7

  • 华南农大****JBC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子宫内膜向蜕膜的转化是正常着床和妊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胚泡着床是必不可少的。蜕膜化(Decidualization)是母体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支持怀孕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蜕膜化过程中,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在形态和生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知道,增强葡萄糖的流入,对于蜕膜化十分关键,但是蜕膜组织葡萄糖代谢的调控机制,仍然尚不明确。 七月十五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刊登了华南农业大学和汕头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Warburg-like glycolysis and lactate shuttle 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7

  • 南京农大****Plant Cell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期,国际植物科学领域顶级期刊《Plant Cell》刊登了南京农业大学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关于植物保护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表明,PsXEG1有助于大豆疫霉菌的毒力,但大豆可识别PsXEG1以诱导免疫反应,这反过来又被RXLR效应物所抑制。因此,XEG1代表一个质外体效应蛋白,可通过植物的PAMP识别机制而被识别。延伸阅读:中国农科院发现大豆耐盐基因。本文通讯作者王源超博士是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教授早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199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博士学位,1996年10月至1999年3月在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6

  • 浙江大学最新文章: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依赖于溶酶体的降解过程, 在维持细胞物质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基因组完整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自噬功能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6

  • 第三军医大自噬研究刊登权威期刊

    生物通报道: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是类鼻疽的病原体,类鼻疽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流行于世界热带地区。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能够规避细胞的自噬,因此它们可以生存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然而,潜在机制尚不明确。七月七日,国际自噬研究领域顶级期刊《Autophagy》(影响因子12.048)在线刊登了第三军医大学一项重要的自噬研究成果。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分别为毛旭虎和唐斌(音译,Bin Tang)。毛旭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重要致病菌的感染免疫机制及分子诊断。延伸阅读:清华陈晔光JBC发表自噬新成果。在目前的这项研究中,基于微阵列芯片筛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6

  • 第二军医大学Cell Research发表肝病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许多慢性肝病到晚期都会发生这样的组织学变化,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肝细胞在肝脏内稳态的维持中非常关键,但人们并不清楚肝细胞在肝纤维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是在肝脏中含量丰富的转录因子,对于肝细胞的功能很重要。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HNF1α调控的反馈回路通过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互作对肝纤维化过程进行调控。这项研究发表在七月十四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第二军医大学的张俊平(Jun-Ping Zhang)教授和谢渭芬(Wei-Fen Xie)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6

  • 马桂宜博士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重要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ANXA3/JNK信号促进了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肿瘤生长,阻断这一信号有可能成为一个可行的肝癌治疗方案。这项研究发布在7月14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解剖学系助理教授马桂宜(Stephanie Ma)博士。7岁时移民加拿大的马桂宜2003年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取得病理学和实验室医学硕士学位后回流香港,2007年于香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范畴为肝及食道癌干细胞的鉴定、特性分析、分子表达谱和靶向治疗,是基本科学指标被列为前1%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马桂宜的祖父母分别死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6

  • 中科院学者最新Nature Medicine文章

     7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c-kit+ cells adopt vascular endothelial but not epithelial cell fates during lu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该研究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c-kit+干细胞在肺的生理稳态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c-kit+细胞被认为是心脏和肺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干细胞来源,近几年的实验研究证明该细胞具有多能性,能够分化成心脏和肺中的多种细胞类型。但是这些结论都基于细胞体外培养以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7-16

  • 上海交大LncRNA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生物通报道:长非编码RNA(lncRNA)不编码蛋白质,最初被认为是基因组“暗物质”的一部分。最近,有研究表明,lncRNAs在染色质修饰复合物的招募过程中发挥作用,并能影响基因的表达。然而,是否lncRNAs以类似的方式在癌症中发挥作用,尚不明确。延伸阅读:中美学者JBC解析lncRNA在EMT中的作用。七月十四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带领的一项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题为“Long non-coding RNA ROR decoys gene-specific histone methylation to promote tumorige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5

  •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布miRNA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miR-31通过抑制维甲酸诱导蛋白3(又称作Gprc5a)负向调控了外周血Treg细胞(pTreg)生成。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1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王宏林(Honglin Wang)教授。王教授是首批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006年毕业于德国乌尔姆大学(Ulm University),获分子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2009年1月,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皮肤免疫学。近年来的相关工作发表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5

  • 北大欧阳颀院士、裴剑锋研究员PNA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利用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为例,开展系统分析整合信号通路动态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动力学,定量调查了突变诱导癌症发生的因果分子机制。这项研究发布在7月13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北京大学的欧阳颀(Qi Ouyang)院士和裴剑锋(Jianfeng Pei)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欧阳颀院士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动力学、斑图动力学、生物物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裴剑锋研究员的研究兴趣是基于靶标的药物分子对接方法、全新药物设计方法,多靶标药物设计方法,小分子对生物网络调控作用研究,先导化合物优化方法,药物发现应用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5

  • Nature子刊:应用Exiqon miRNA qPCR Panel,探索胃癌血浆标志物

    南京医科大学肿瘤研究中心束永前教授、刘平教授和朱伟博士,利用Exiqon microRNA Panel对胃癌病人血浆中的microRNA进行了系统的表达分析,发现了一组5个具有临床诊断潜能的胃癌血浆microRNA标记物(miR-185, miR-20a, miR-210, miR-25 and miR-92b)。该研究成果于2015年6月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c Reports杂志上(影响因子5.578)。(芯片实验由康成生物提供技术服务)研究背景胃癌在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五,在癌症导致的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50%左右的胃癌发生在东亚,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中国。确诊时,病人通常已

    来源:康成生物

    时间:2015-07-15

  • 自然基金项目Sci Rep文章解析蛇毒蛋白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肖卫华研究组和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酵母表达系统成功开发了一种治疗血栓的蛇毒蛋白药物的高效重组制备方法。该研究成果于7月6日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第一作者为特任副研究员郭雨刚。  蛇毒抗血小板溶栓素Agkisacutacin(商品名:安菲博肽)为一种新型的GPIb靶向药物,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科大从皖南尖吻蝮蛇毒液中发现,具有高效抗血小板粘附、聚集的活性。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于2014年完成了该药物临床II期研究。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安菲博肽”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粘附、聚集的效果,并具有出血倾向小、对血小板数目和功能没有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7-15

  • 清华黄来强教授Sci Rep发表癌症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研究人员证实,在吉非替尼(Gefitinib)耐药肺癌细胞中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可通过IL-6/JAK1/STAT3信号通路抑制STAT3并诱导癌细胞诱凋亡。这项研究发布在Nature出版社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来强(Laiqiang Huang)教授。其致力于肿瘤等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和治疗药物及技术研究。迄今在Nature、PNAS、Nature Genetic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获申请发明专利近二十项。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癌症,每年有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5

  • 国内期刊2014最新SCI影响因子(生物类)

    生物通报道:2014最新SCI影响因子(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已于近期公布了,每年的年度SCI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会在下一年度出来。因此今年公布的影响因子是统计的2014年度sci期刊分析报告。影响因子是期刊定量评价的重要工具。自1975年开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上一年度其所收录期刊的引证报告,将期刊按引证的频次和影响来划分等级。期刊影响因子也因其重要的标杆意义而为一些研究机构采用,作为科研评估的指标之一。今年的JCR报告包括82个国家237个大类的11149本期刊,自然科学领域收录了8618份SCI杂志。其中影响因子20分以上的杂志有48份,占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4

  • 徐爱民教授新发Cell子刊:让脂肪燃烧起来

    生物通报道:当能量摄取超过能量消耗时,人类就会出现超重和肥胖,如今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肥胖会扰乱胰岛素、糖和血脂在血液中的水平,容易引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此外,肥胖还会让个体更容易患上特定类型的癌症。脂联素ADN是一种含量丰富的脂肪因子,具有多种保护作用,能够抵抗肥胖相关的心血管代谢疾病。然而,脂联素在适应性产热中起到的作用还鲜为人知。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脂联素能够促进M2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低温诱导的皮下脂肪组织棕色化。这一成果发表在七月九日的Cell Metabolism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香港大学的徐爱民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7-14


页次:1458/2305  共46081篇文章  
分页:[<<][1451][1452][1453][1454][1455][1456][1457][1458][1459][146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