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生命科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第二轮抽奖结果

    生物通报道:在已经过去的2014年里,我们见证了十年大项目的精彩演绎,也期待科研政策的重大变革;我们手持最尖端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游走,希望带来人类更多的希望,我们也渴望发现更多生命的痕迹,在地球的最南端探讨活跃的生态系统……自2005年起,生物通已连续举办了多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和风云人物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已经成为每年固定的大型网络互动调查活动。目前2014年的生命科学十大新闻和风云人物评选已经圆满结束,活动得到了许多热心读者的反馈,为了感谢这些热心读者,生物通也准备了一些精美礼品寄出,请抽中奖的读者注意查收……中奖名单如下:一等奖:姓名电话电邮邓信忠135*****491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30

  • 华大基因近14.7万临床案例证实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准确性

    由华大基因主导完成的一项针对近14.7万例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临床应用评价结果于2015年1月23日在线发表在《Ultrasound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上。该项目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临床结果显示,华大基因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FTY®)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并且对于高风险孕妇和低风险孕妇,结果无明显差异。这项研究报道了146958例样本的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检测结果。这些样本是从2012年初至2013年中旬期间,来自中国内地508家医疗机构。研究结果显示,NIFTY®检测出1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5-01-30

  • 广州生物院****Hepatology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日前,《自然》杂志出版《2014自然指数中国增刊》,介绍了中国主要科研机构和大学对全球科学发展的贡献、科研产出领先的十大城市,并专版介绍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学术情况。《自然》述评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去年进展。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肝脏病学研究领域顶级杂志《Hepatology》发表题为“Valproic acid-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alpers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mPTP opening dependent apoptotic sensitivi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9

  • Science热议:中国绿卡能否吸引海外人才

    生物通报道:为了吸引更多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我国政府再次降低了引进海外人才的门槛,并将为这些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移民政策。我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也称为中国绿卡)审批一直很严格。此前只有“****”的引进人才在这方面享有便利,其它的研究者需要每年更新工作签证,甚至要靠旅游签证入境。现在,55个省部级以上开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都将比照“****”,为人才提供拿到中国绿卡的便利。中科院的****就是其中之一。(延伸阅读:Science:“****”科研经费被质疑挪用)“法律中专设人才签证类别,充分说明了我国的人才政策更加开放,吸引人才的导向更加明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国家行政学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9

  • 中国人群特异的导致乳腺癌的基因突变位点

     1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姜海研究组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vel recurrent CHEK2 Y390C mutation identified in high risk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mpairs its activit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reast cancer risk。该成果首次发现了中国人群特有的乳腺癌高风险CHEK2突变位点Y390C,并揭示了该突变位点通过影响DNA损伤反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1-29

  • 中美学者发表糖尿病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糖尿病患者一个最棘手的并发症就是对伤口愈合能力的影响。大约15%的糖尿病患者在其生命中将遭受无法愈合的伤口。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开放性皮肤溃疡会导致截肢。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都在调查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问题。虽然有许多因素,但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具体分子事件仍不清楚,用来治疗这些顽固性伤口的治疗方法也寥寥无几。相关阅读:PNAS: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症状的药物。最近,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分子,可帮助解释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并指出了一个帮助促进伤口愈合的治疗靶点。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糖尿病领域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8

  • 《柳叶刀》聚焦中国癌症研究的领军人物

    生物通报道:一月二十四日的《柳叶刀》杂志特别介绍了我国前列腺癌研究的领军人物,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和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孙颖浩教授。孙颖浩出生于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福建省一个乡村部队医院的内科医生,而他的母亲在药房工作。“那个医院非常小,患者大多数很穷。这也是我学医的主要动力之一,”他回忆道。孙颖浩的父亲后来成为了这家医院的副院长。医院大约有两百个床位,处理的大多是基础疾病,患者一般只需要基本护理。孙颖浩后来考入第一军医大学,他在广州求学时常常和患者交流,“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我,医学和治病救人的感觉真好。”孙颖浩在青年时期就学会了欣赏人民的传统智慧。他是最后一批下乡的知青,16岁时在农村务农了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7

  •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发表癌症干细胞成果

    生物通报道:与传统的抗癌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已经表现出了许多明显的优势,例如半衰期和滞留时间长、靶向效率高、副作用较小等等。目前,人们大多是把纳米材料当作传统药物、寡核苷酸或生物活性分子的载体,提高它们的效率,很少有直接用纳米材料对抗癌症的。日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家们证实,金属富勒烯纳米材料Gd@C82(OH)22本身就能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而且对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基本没有毒副作用。这一成果发表在一月二十三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赵宇亮(Yuliang Zhao)研究员和中国科技大的朱涛(Tao Zhu)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7

  • 朱健康PLoS解析印迹基因表达新机制

     1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课题组与科尔多瓦大学合作研究发现,拟南芥主动去甲基化途径中的新组件APE1L蛋白不仅是DNA主动去甲基化途径中的一个新组分,还与DNA磷酸酶ZDP同样是胚乳中FWA及MEA基因印迹所必需的,对于种子的发育非常重要。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上。  基因印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之一,可导致来自不同父母本中的等位基因只有一个表达而另一个不表达或表达量很少。受这种表观遗传机制调控的基因称为印迹基因。这些印迹基因在调控胚及其附属机构的发育、控制种子的大小、生殖隔离以及防止无性生殖上都发挥着关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1-27

  • 猪的纬度适应性来自基因渗入

    作为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猪已经在近东地区和中国大量饲养超过10,000年了。这些年以来,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猪进化出了丰富的表型,比如猪会有不同的花色,有肉用猪和宠物猪,而肉用猪还有不同的繁殖能力,不同的生长速度,以及不同的口感等等。科学家们一直很好奇,是怎样的基因改变导致猪的这些表型变化?其背后的基因机制到底是怎样的?此次,来自江西农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选择性的基因片段分析,对猪的纬度适应性机制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第一次强调了基因渗入在猪的不同纬度的适应性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尤其是猪的进化研究以及基因渗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5-01-27

  • 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传书)青稞经过藏族人民长达3500—4000年的驯化栽培,已经完全适应了极端的高原气候,成为了藏族人民的主食。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由我国科学家正式绘制成功,1月13日,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NAS杂志上。研究成果揭示了青稞的高原适应性机制,解读其起源、驯化及栽培选育过程。科学家对西藏的地方品种青稞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据估计,青稞基因组大小约为4.5Gb,本次研究所构建的青稞基因组图谱大小为3.89Gb,共占青稞基因组的87%。研究人员将青稞基因组和其他的禾本科作物基因组进行了比对,发现青稞约于1700万年前从粗山羊草,乌拉尔图小麦以及冬小麦中分离出来。现代青稞基因组中仍然有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5-01-27

  • 兔子用上人工眼角膜

      近日,云南省中心眼库的科研人员用兔子做人工眼角膜移植实验。图左为正常的兔子,眼睛是红色的,右图为做过人工眼角膜手术的兔子。今年是云南省中心眼库建立21周年,眼角膜库存匮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近一年更是处于“有库无眼”的状态。人工眼角膜如能成功用于临床,或能改变这一现状。据介绍,如果进展顺利,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年初,他们将开始在志愿者身上进行下一步研究。CFP供图《中国科学报》 (2015-01-26 第4版 综合)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5-01-27

  • 中科院、清华Molecular Cell发表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复制和转录主要依靠RdRP(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这种酶由PA、PB1和PB2三种亚基组成。尽管RdRP复合体已经被广泛研究,但人们还不清楚它的具体作用机制。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揭示了流感病毒RdRP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分辨率达到4.3 Å。这一成果于一月二十二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刘迎芳(Yingfang Liu)研究员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宏伟(Hong-Wei Wang)教授。结构生物学曾经是X射线晶体学技术的天下,现在冷冻电镜(cryo-EM)逐渐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6

  • 中科院学者Nature子刊发表中药免疫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otal synthesis of periploside A, a unique pregnane hexasaccharide with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的文章,完成了一种传统中药:杠柳有效成分杠柳苷Periploside A的首次全合成。这种成分被证明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活性,佐证了杠柳在祛风湿、强筋骨等方面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俞飚研究员,俞飚研究员曾在国际上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6

  • 刘迎芳、王宏伟等研究组合作揭示RNA聚合酶复合体结构

     1月22日,Molecular 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目为Cryo-EM Structure of Influenza Virus RNA Polymerase Complex at 4.3 Å Resolution 的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流感病毒属负链RNA病毒,有A、B和C型三种类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是具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的流感病毒种类,在过去有记录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反复爆发,造成人类社会巨大灾难。由于流感病毒的快速变异特点,可以不断产生具有抗药性、高致病性的新毒株,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长期的重大威胁。流感病毒的复制和转录由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1-26

  • 中美学者JBC解析lncRNA在EMT中的作用

    生物通报道:长非编码RNA(lncRNA)正成为各种生物学过程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然而,lncRNA在上皮间质转化(EMT)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2015年1月20日,美国H. Lee Moffitt癌症中心和浙江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了一项题为“Long non-coding RNAs regulated by TGFβ: lncRNA-HIT mediated TGFβ-induced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mammary epithelia”的研究成果,解析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3

  • 杨维才研究组Nature子刊解析植物细胞膨压调控机制

      膨压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但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了解非常有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组通过对植物花粉管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影响花粉管体内生长的突变体turgor regulation defect 1 (tod1),其花粉管内钙离子浓度下降,在花柱内生长缓慢,不能及时有效地从花柱道中穿出,导致部分雄性不育;同时,该突变体还表现出气孔关闭失调,对植物激素ABA不敏感。对体外萌发花粉管的模拟压力环境生长实验和膨压测定显示突变细胞膨压增加,说明TOD1基因参与花粉管和气孔保卫细胞的膨压调控。   TOD1基因编码一个高尔基体蛋白,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1-23

  • 首都师范大学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水平在持续升高。这种环境在多种植物中引起了全面的代谢改变。CO2不仅为光合作用提供碳,也是调控气孔运动的重要环境信号,控制着植物水分关系和碳代谢。然而,迄今为止人们还不清楚气孔保卫细胞感知CO2的具体机制。日前,首都师范大学、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拟南芥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植物保卫细胞感知CO2信号的核心通路。这一成果发表在一月二十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加州大学的栾升教授(Sheng Luan)、首都师范大学的李乐攻教授(Legong Li)和湖南大学的罗胜联教授(Shengli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2

  • 多研究组Nature子刊解析血管新生特异标记分子

      1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组与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Wythe,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惠利健,营养所研究员方靖、余鹰及段胜仲等合作的最新研究进展:Genetic Targeting of Sprouting Angiogenesis Using Apln-CreER。该研究利用Apln-CreER转基因小鼠成功示踪了组织损伤修复以及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并利用该工具小鼠阻断血管新生和VEGF-VEGFR2信号通路,达到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血管为全身器官和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5-01-22

  • 小鼠睾丸中MIWI/piRNA介导了mRNA的剪切

    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由中科院动物所和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共同完成的在小鼠生精细胞发生中MIWI/piRNA的功能机制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小鼠睾丸中piRNA发挥着类似siRNA的功能,可以指导MIWI对于mRNA的剪切,保证小鼠配子的正常生成。本项研究工作是由中科院北京动物研究所何顺明实验室、上海生物化学及细胞生物学所刘默芳实验室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付向东实验室共同完成。背景介绍:PIWI(P-element-induced wimpy testis)蛋白在动物生殖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为动物生殖细胞发育分化所必需。piRNA(PIWI-interact

    来源:上海伯豪

    时间:2015-01-22


页次:1465/2284  共45676篇文章  
分页:[<<][1461][1462][1463][1464][1465][1466][1467][1468][1469][147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